令父母头秃的事:为什么孩子张嘴就是借口

2020-09-22   布谷学习

原标题:令父母头秃的事:为什么孩子张嘴就是借口

最近,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热播,节目邀请明星嘉宾辅导和监督托班的孩子们。其中,帅气又傲娇的小男孩王恩泽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王恩泽每次会很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有时候会偷瞄答案,碰到问题会去问陈宥维老师。

但是有一次,妈妈送他来托班的时候,特意交代他当天要完成数学和语文作业,当他完成数学作业以后,他就说作业全部写完了,但是陈宥维老师质疑他时,他却说只是陈老师的推理,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完,他就跑隔壁教室玩吉他了。

后来,陈老师打电话和妈妈确认后,他又借口说妈妈没有告诉他。

他找借口时淡定自信的样子,引得后台观看嘉宾哈哈大笑。

其实,生活中,像王恩泽这样找理由和借口的小朋友有很多,而且很令家长们头疼。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不是说太辣了就是说菜不好吃;

做作业的时候,心神不定,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

到了睡觉的时间,就是不睡,不是肚子饿了就是作业没写完;

犯错的时候,死活不承认,要么就是找借口推脱;

…………

而且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口才能力一流,家长们有时候会被怼得哑口无言。

作为父母,都很苦恼,孩子满嘴“借口”,他们究竟想逃避什么?

二、张嘴就来的借口,是想逃避惩罚

前几天,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找借口?”

一位妈妈倾诉,读二年级的老大在写作业时总是找借口,什么铅笔不见了、要喝水、要尿尿,打碎了碗也会借口说是老二推了他,她就问老大为什么总是找借口,却发现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孩子害怕妈妈的惩罚。

事实上,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犯错时,第一反应是愤怒,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开始指责孩子,有的时候直接上来就是各种惩罚措施。

久而久之,孩子为了不被惩罚,就会找个借口,即使真的是自己错了,也会归结于外因,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后面碰到问题,首先就是想办法为自己开脱。

曾在腾讯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教育短片。

一位妈妈在质问女儿,是不是做错了事情,但是女儿却说是因为丽丽才搞砸的,妈妈很苦恼,为什么孩子犯错后既找借口又推脱责任,因此去咨询专家,专家反问道:“如果孩子不推卸责任不找借口,你会怎样对待她呢?”

此时,妈妈词穷了,她回忆起女儿有一次打碎杯子,就一直指责女儿,还吓唬她爸爸回来会打死她。

随后,专家解释说,孩子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最大原因,是来自对父母的恐惧感,因为她觉得自己如果承认犯错了,就会被父母责罚甚至打骂,所以找理由的根本原因是逃避父母的责罚。

的确如此,如果父母少些指责,多让孩子找原因,接纳孩子,以后孩子犯错,不会急于找借口。

他反而会去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错,而不是去考虑找什么理由来避免被惩罚。

英国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再好的射手也有脱靶时。”

在孩子反思错误时,做父母的也要反思是不是对孩子过于严苛了。

三、让孩子远离“借口”,睿智的父母都这样做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找借口是情商高的表现,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反而鼓励孩子发展这种“情商”,确实,有的孩子机灵活泼,人见人爱,但不能作为其找借口的理由,而且,长期为自己找理由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借口是不想担负责任的托词,是不信守承诺的反映,是畏惧困难、不上进的表现,它直接阻碍着一个人将来的成功。”

聪明的父母都会让孩子远离借口,那该如何做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孩子从小一堆借口和谎言,都是后天教育所造成的。

很多时候,父母们犯了错也总是找理由,不会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有时,他们在家玩手机会借口说是在忙工作,如果孩子玩手机就会认为孩子在犯错。

如果自己遇事就找借口,还想要孩子不找借口,显然不公平,也不对,父母的正确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孩子敢于承担犯错的责任

鼓励孩子承担错误,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担当精神,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去逃避,这样的孩子以后才能积极地面对社会。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个小短片。

父母带着女儿到餐馆就餐,女儿拿水杯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这个时候爸爸看到了正要起身,却被妈妈阻止了,妈妈说让孩子解决,自己学会承担错误。后来,小女孩跟服务员道歉,还说要自己打扫,妈妈欣慰地表扬了女儿。

让女儿自己承担错误,不是放弃孩子,而是在正面教会孩子敢于承担后果,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3.不要对孩子期待过高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其实,过高的期望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当孩子的表现与目标有差距时,心里就会很恐慌,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很可能就会找理由。

如果家长把孩子视作平常人对待,反而,他会成为一个带来惊喜的人。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爸爸李海潮,他从来都不给女儿尖尖压力和期待,即使女儿考班上倒数,他也只要求她尽力就好。最后,尖尖虽然上了一个普通大学,但却成为了一位有名气的雕塑艺术家。

平常心看待孩子,孩子才能做他自己,说不定哪一天真的成为家长期待的样子。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找借口也不向父母坦白事实,还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如果父母跟孩子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孩子就不会出现认知失调,更不会出现借口。

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事实与之前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冲突不一致时,导致一种失调,进而使得内心紧张,不愉快的感觉。

如果父母经常跟孩子高质量地沟通,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律,很轻松地达成目标,即使犯错,孩子也会去自我反思,或者去沟通和倾诉,而不会产生失调现象。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有关亲子沟通的小视频。

女儿正坐在餐椅上玩游戏,妈妈走过来后看到女儿玩游戏,就不停的指责并且叫她停下来,女儿却推脱说知道了,妈妈本来还要继续数落,被爸爸示意不要说了。

父亲让女儿放下手机,和他玩游戏,他拿了三个杯子,一个是清水,一个是茶水,一个是茶渣和茶皮,父亲问她要选择哪一个。女儿毫不犹豫地说,除了垃圾,剩下两个都会选。

爸爸说道:“别人对你的看法完全取决于你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听完这些,女孩立刻放下了手机写作业去了。

比起妈妈的指责教育,爸爸的良好沟通,让女儿快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更加没有理由玩游戏了。

著名教育家成墨初曾说:“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于良好的亲子沟通,而失败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沟通出了问题。”

沟通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是与孩子交流的精神桥梁。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多点时间陪孩子,了解孩子,学会沟通,当孩子信任你,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借口也就从此远离了。

作者简介:星晴的向日葵,职场宝妈一枚,爱好写作,希望在育儿路上渡己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