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老师:
最近《亲爱的小课桌》热播,在被孩子萌翻的同时,不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里面有两个小孩,凯凯和腾腾,都是“别人家的小孩”,但性格却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妈妈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同。
凯凯妈妈是铁腕教育,亲力亲为安排好凯凯的一切,在玩和学习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凯凯做试卷。
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凯凯成绩优秀,但性格却略显自卑,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也很难跟其他小孩玩到一块。
而腾腾妈妈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更多地是让孩子去享受学习的乐趣,而非一味要求腾腾要达到什么水平。
在她的引导下,腾腾性格乐天,学习很主动,陶醉于自己学习的各项技能,喜欢交朋友。
父母都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比起成绩,更需要培养的是跟随孩子一生的性格和身心健康。
有远见的父母,会在这三件事上放手,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完整的人格。
一、放手让孩子做选择,收获主见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的见识不如我们,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帮孩子趋利避害做好选择。
但这会让我们忽略了孩子想要什么,也剥夺了他们经历和成长的机会。
何炅在《朋友请听好》有一个观点:你只有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他才能学会成长,否则他永远都会是那个对自己没办法负责的小孩。
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做选择,他们才能在一次次选择之后,变得有主见,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少年说》有一个得了癔症的少女,逃避着所有事情,但她的妈妈没有因为她有精神障碍疾病就帮她做主,而是把她当一个平等的个体,让她自己去选择。
在妈妈的眼里,青春不是千篇一律的,女儿的选择都会写出自己的篇章,她唯一要求的,是女儿能做一个自省的人,去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因为有妈妈的理解和陪伴,癔症少女慢慢从逃避中走了出来,能独立地能继续生活在社会中。
正是妈妈的放手,让她选择面对自己,对自己负责任。
《亲密关系》一书中有个观点,一段关系中,不舍得放手事事要做主包办的一方往往抱有牺牲心态,但这并不能使对方变得美好起来。
而是会把对方培养得依赖和放纵。
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
适度的放手,让孩子做选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成长为一个有主见、肯负责的人。
二、放手让孩子解决问题,收获勇气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莉亚·蒙特梭利曾说:“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时候,永远不要去帮助他完成一个任务。”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眼中略显笨拙,但这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次次探索和尝试。
泰国有一个暖心广告,卖菠萝的妈妈没有很多文化,她能给孩子的就是放手让她在生活经验中学习,培养她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不懂怎么切菠萝时,她没有说你太小了等长大,而是拿过一个菠萝一刀一刀地给她做示范。
当孩子夸她做的菠萝冰棒好吃得可以卖时,她为孩子的主意点赞,并给她一个冰箱鼓励她自己尝试拿出去卖。
当孩子向妈妈诉说冰棒卖不出去时,她没有直接教她怎么卖,而是鼓励孩子去市场学习别人如何卖东西。
最终,小女孩从市场中学会如何叫卖,学会了自己画可爱的广告单,成功卖出去独家菠萝冰棒。后来,她一打铃就能吸引街头巷尾孩子蜂拥而来买冰棒。
这个妈妈教给孩子的,是放手让她去生活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所期望的,是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也能有能力面对生活的难题。
这个广告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型主人公也如母亲所希望的生活得很好,获得了泰国Sarnrak奖学金,并顺利完成学业。
学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解决问题,孩子会在一次次试错中收获勇气,从而变得更加笃定和自信。
三、放手让孩子学习独立生存,收获规划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渴望独立,也有自我完善的潜力。
作为父母,不妨用引导和欣赏的眼光,做一个旁观者,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
日本作家岛田洋七这样描写自己的童年。
8岁时,父亲去世后,他被母亲寄养在佐贺外婆家。
外婆并没有因为这个可爱的小孙子的到来,而牺牲自己的生活,来全力照顾他,相反,她更热衷于教会他生活的能力和做人的道理。
因为每天凌晨一大早就要出门去工作,外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小岛田洋七学会自己做早餐。
8岁的小岛田洋七没有因为要自己做早餐而觉得自己可怜,相反,从这件小事开始,他一点点学会了独立的能力和乐天的心态。
从而成长为一代相声师和作家。
每个孩子都会有离开我们自己生活的一天,这时候,你是否有赋予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武汉有个叫程翼飞的学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医护工作者,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没有回过家。
尽管身处高三这样的特殊阶段,程翼飞没有手忙脚乱,他独自料理自己的生活、进行高考备考、还要照顾家里病重的爷爷,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后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
程翼飞的爸爸妈妈没有因为他从小成绩优异就疏于对他生活能力的培养,相反他们很注重放手让孩子独立,才使得在今年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圆梦清华。
放手让孩子学习独立生存,孩子会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有能力掌握它。
四、有远见的父母,舍得放手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如果你只有一块表,你能很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但如果给多你一块表,就会因为另一块表的存在,扰乱了你对时间的判断。
这个定律同样适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父母过多介入,相当于多给了孩子一块参照的“表”,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去解决问题、去学习独立,这些过程收获的是孩子的主见、勇气、和对未来的规划。
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适度的放手是更好的选择,让他可以做自己,让他可以独当一面,去享受这个世界的风雨和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