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富养:物质上刚刚好,精神上满满的爱

2020-02-26     春花育儿

对待孩子,怎么样才是真的为他们好呢?很多父母都有比较统一的答案: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和教育,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其实这种方式只能让孩子现在过得很好,将来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很多被宠溺长大的孩子都活成了“巨婴”,所谓活得好其实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生理层面,另外一个则是精神层面。

比较成功的人都是先富裕了精神才富裕了生活,现在社会上,普通的家长都能做到第一个层面,但是却不能保证第二个层面,因为要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环境,就要忙碌的工作,结果疏忽了管教孩子,没有给他们精神层面的教育。

精神层面的支撑需要的是内在心理的力量,而并非来自外在物质的提供。父母都舍得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精神满足,因为太忙了,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或者是有的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用的方法是错误的,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快乐,反而带给孩子焦虑和压抑等负面情绪和压力。

物质的满足和及时的享受能够带给孩子短暂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通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物质享受就是短暂的。

只有心灵上的资阳和智慧的成长才是支撑一个人长久生活的力量来源。不仅能够带来长久的快乐,更能够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能够伴随孩子一生。

当孩子通过努力挑战自己,做了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还成功了,做事的经验和成就感就会为他增加自信,强烈的愉悦感会让他铭记一生,成为希望和勇气的不枯竭的源泉。



经常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吃好的用好的,不仅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和快乐,更重要的是不想让孩子被别人瞧不起,不想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感。但是丰富的物质条件带给孩子的优越感时间长了就会是一种孩子成长的阻碍,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三观形成都会有不良的影响。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习惯于依赖父母提供的外在物质成为快乐的来源,他的内心会比较喜欢物质的占有,失去了成长的物质基础,价值感只会从外界羡慕的眼光中获取,依赖于外界的评价而失去了自我肯定的力量,最终在攀比和虚荣中迷失了自己。

所以家长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刚刚好”就可以了,以满足孩子的日常需求和成长需求为主,多了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容易让孩子形成奢侈浪费,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惯。

如果孩子的自尊心来源于外界的价值感和财富,一旦陷入贫困就会陷入深深地自卑感,觉得自己没脸见人。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不仅给孩子当下的物质享受,还会给孩子心灵的滋养,如果家庭条件不错,那就不应该只限于给孩子买名牌,可以带孩子多参加各种体验,开拓眼界增长见闻,也可以让孩子增长更多见识见闻,多为孩子着想。,让孩子沐浴在健康阳光的生长环境中,去增加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如果条件不允许,依然可以用智慧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让孩子多读书,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陪伴中给孩子精神上的富养,比起买玩具给孩子,其实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多一些动手动脑的玩具,孩子从什么方面能够得到成就感,他们就会对哪个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

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参加互动的活动,如果孩子能够从小将关注点放在心灵的层面,他就会不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空虚,睿智的父母会经常给孩子一些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让孩子拥有一生受用不尽的的知识和财富。相对于砸钱给孩子,不如让他们学会用金钱买不到的自我肯定。

自卑来自于心灵方面的匮乏,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是真正让人自卑的根源并非贫穷,而是缺乏一颗能够自我肯定的内心。



有很多现实条件并不好的孩子,在家长的 指导下获得了自信的行为,从而收货了自信,在人群中落落大方。

自我前提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爱和接纳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到欢迎的,从而内心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从而有了自我肯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更好的自己。

树立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就等于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培养一颗平常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用有乐观的心态,更容易感到幸福,拥有更强的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从而燃起拥有对生活希望的信心,摆脱困境收获更大的成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uiihHAB3uTiws8KU_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