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固执的坚定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坏事,所有反抗都是事出有因

2020-03-29     春花育儿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固执或者是任性的表现,事实上孩子的坚持有的时候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未必就是一种坏事。

经常有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为了一件小事甚至不惜大哭大闹也要坚持到底,只有父母妥协他们才肯罢休。

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长讲道理他们也听不懂更听不进去,就给家长造成“孩子脾气执拗”的印象,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依照孩子的意愿进行,否则就誓不罢休。

在大人眼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时候在孩子的心里却是天大的事,大人可能会因为想得周到而让孩子执行他们本不愿意做出的行为,比如说衣服颜色不搭配,或者是天气太冷不能穿的太薄等等,但是这样强迫孩子就会忽略他们的想法。



面对孩子的执拗,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孩子2-3岁的时候会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好奇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可能以前很乖巧,但是逐渐开始“任性”起来,其实孩子所有的反抗都是事出有因的。

孩子在坚持自己主张的时候,需要的是父母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家长不闻不问的就否定孩子的想法,其实是对他们自我认知的破坏。

如果孩子的主张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同从而实现,对于孩子自我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帮助,家长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很多小事上的坚持,其实就是他们在无声的向家长传达自我观念。

比如说自己吃饭不想让家喂,自己走路不想要家长扶,自己玩的时候家长一干预就会发脾气,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能够说出行为的原因,但是对于三岁左右的年龄,很多孩子是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



就是因为表达能力不够,会让孩子的自我主张在家长眼中看来是一种“拒绝”。孩子在2岁之后会进入情感发展时期,他们有了自己的需求,有了自己想做选择的行为,孩子不想被干涉更不想被父母完全控制,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以支撑孩子解释自己的想法,只能用行动来表示。

比如说天热了还想要穿厚衣服,不刮风的时候也想要戴帽子出门,或者是在不合适的季节穿鞋等等,孩子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未必就是坏事。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将来很大程度上能够发展成为主见性强的人,孩子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自我意识强的体现。

家长可以不认同孩子的做法,但是要支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允许培养孩子从不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摒弃那些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培养出孩子卓越的思考能力,并且将这种能力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执拗和固执,那么就会失去培养孩子自我思考的重要机会。

对待孩子的坚持家长首先要端正态度,既不批评也不鼓励,有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说过:“家长有的时候是双重标准,当家长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行为当做“有主见”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的,不管他们是什么反应也都要坚持。但是当孩子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就会被认为是“任性”“不听话”。孩子不接受家长意见的时候,可以强迫他们认同,甚至不惜用上打骂的手段。”家长总是习惯用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会。

家长要多一份耐心平和的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要着急的下结论,更不要急着训斥孩子,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

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家长就可以同意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思考的时候。



如果孩子的固执实在是没有道理或者是根本就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孩子有的时候就是没有理由的想要反抗父母,不管家长说什么他们下意识的都是反对。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要教训他们,而是首先要包容孩子的反应,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孩子有领导能力,他们天生喜欢掌控全场。

不要试图降低孩子的意见反抗程度,他们的性格可能是天生的,未必靠家长后天的改变就能有很大的变化,要学会因材施教。

在适合的问题上可以让他们做主,除了品质问题上要坚定之外,很多时候他们坚持的意见未必就是错的,很多时候生活中的问题其实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家长没有必要给他们过多严格的控制,可以在鼓励中多赋予他们一些决定权。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比较固执的,家长比他们还固执,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亲子关系变得势不两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教育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孩子和家长也不应该要决断出谁对谁错。

如果作为家长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的话,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有宽容之心。家长只需要掌控一个原则,只要不危及孩子和别人的生命安全,很多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有的时候孩子是因为没有同理心才造成了这种只要自己满意就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情商,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看到别人的烦恼和痛苦,而不是只顾自己。

当家长用引导伴随着关心和培养的态度来养育孩子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不会非常固执,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对自己做了同样的事,自己会怎么想。

对于孩子的固执家长最好不要强行制止,而是先要认同,才有可能让孩子在明白家长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做出改变。

孩子对于某件事情情有独钟可能是专注力的表现,家长不要随随便便给他们贴上固执,倔强的标签,好好观察行为背后的原因,尽量顺着孩子的行为来引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XBqJ3EBrZ4kL1VibC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