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朵
我是两个宝宝的妈妈,老大体质还算铁锤,靠着简单的喂养方式,把老大养育的还算不错,基本没去过医院,没咋遭过罪,一路高歌。
后来老二降生了,是老二惊厥的那半小时,我担心他再也醒不过来了个七斤半的胖小伙。接生护士问我:你都吃的啥,孩子白白胖胖这么富态。
其实整个孕期我上班到八个月,不上班后又自己带着老大直到老二生,采购东西搬家等七零八碎的忙碌一直没停歇过,所以孕期眼窝深陷,黑瘦黑瘦的,穿着厚棉袄也就总共增重了二十来斤。自己有严重的脾胃虚寒,水果肉蛋奶无福消受,整个孕期真心啥也没补,就吃萝卜白菜这些最普通的家常饭。所以孩子的白胖,也可能归功于我孕期的清淡饮食吧。
但我的体质,也影响到了孩子。老二天生就虚寒和体质弱,生下来后脐疝厉害,黄疸,月子里容易肠绞痛,整天肚子咕噜咕噜的。
清明节一次同城出游,由于吹风加上我吃了一点凉的,不巧赶上回来打了第一次的两针疫苗,所以孩子开始拉肚子,又由于回老家换了环境,这个拉肚子断断续续持续了三个月,还伴随着严重流口水。
好在孩子精神一直不错,此时的我,依然没有特别在意。一岁不到的娃,乖巧可爱,会自己吃自己玩,不哭不闹会自己蹲着尿尿拉臭臭。我以为孩子也会像老大一样稀里糊涂的就长大长结实,然后现实就piapia打脸了。
一年内五次惊厥,过节像过劫
2018年期间的惊厥记录
1月19日,第一次惊厥。汤药处理。
2月5日,第二次惊厥。在老家诊所灌肠处理。
5月22日,第三次惊厥。汤药处理。
6月20日,第四次惊厥。姥姥家灌肠处理。
8月16日,第五次惊厥。奶奶家半小时惊厥,针刺人中。
犹记得孩子第一次的惊厥,一岁两个多月,是一年的腊月初三。由于雾霾姐姐放假在家一天,老二特别嗨皮,前一天轻微鼻涕,喝了葱白淡豆豉就没有太管,然后不太欢的在室外玩了半晌。午觉醒来,吃了不少的面条包子,收拾完正要出去玩,哼唧两下要我抱抱。刚抱到怀里,就翻白眼,手指紧握,口唇打战,抽了。毫无心理准备的就这么抽了。后来立春回老家,半夜高烧,第二天下午又一次惊厥,两次间隔不到半个月。
从此之后就是月月烧,过节如过劫。
这时候我很郁闷,也开始有些焦虑。期间调理过两次,效果不明显就没坚持。但我报着侥幸心理,依旧没有特别认真的思考孩子的问题,直到八月中那次长时惊厥,给了我一个晴天霹雳。
也是在老家,孩子又抽了。将近半小时,掐人中,按涌泉,没用。针刺耳尖、少商商阳,没反应。十指指尖放血也不起效果。
爷爷奶奶快急哭了,我那一刻是没有眼泪,全身冰凉的,我只知道即使120急救在农村此刻也是无力的,不仅慢而且会更加的晃动折腾孩子,而我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半路出家自学的乡村医生身上。二十多分钟后,乡医来了,在孩子身上掐掐试试也不行,好在我带了采血针,针刺人中后,孩子的眼神慢慢恢复过来了。
羊爸爸补充:惊厥时刺血对普通妈妈来说操作会相对有风险,建议的紧急处理方法是,用手掐揉相关穴位:包括颊车穴,人中穴,列缺穴,还可以让孩子侧卧并拍背,把手脚搓热。
那一刻,我慌了的神好像才清醒过来。四周邻里的风言风语,爷爷奶奶的心疼责怪,这时候才陆续飘入耳中。
没什么可解释的。我的辨证也许一开始就不准确,我的观察可能也不全面,甚至都没有找大夫问诊,我所做的,只是不负责任的,给孩子吃了一点我自己都不清楚对不对症的中成药,而后在孩子继续高烧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又给了退烧药退烧。
事后我独自哭了很久,心里有个恨自己的声音说,孩子的病情,是我耽误的。如果出现任何的情况,都是我害了他。
后来收到了中级班招募的消息。我觉得是时候有必要为了孩子和自己,努力一把。复习考试的这一个月,我把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东西通通理清,忙碌的学习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也越学越发现自己之前的欠缺。
这个月孩子发烧中成药的处理效果不明显,所以我很快求助了大夫。开了药,很神奇的不吃药不烧,一吃药就烧起来。烧的温度虽然高,但孩子还能承受,下午四五点出汗,夜里退烧。第二天继续这样的过程。到了第三天不烧了,大便也变好了不烧。要知道以前发烧最多一天就完事了,烧抽了,没有可能这么自己烧自己退的。中医这么厉害,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好好学呢?
最后我记下自己的心得和警醒:
1. 对于疾病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没有风险意识,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2. 对于这种月月烧的孩子,气场弱能量低的孩子,不建议频繁的换地方,特别是先天体质弱的孩子。
3. 很多新手妈妈会无知者无畏,似懂非懂就开始胡乱用药,这个要不得。
4. 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当我们真正觉得学习很重要,就会发现时间再紧张,挤挤也是有的。
羊爸爸补充:预防惊厥,我们首先要正确的处理每一次发烧
用中医的方式处理发烧,是针对发烧的根本原因。先搞清楚为什么发烧,是积食了,还是受寒了,还是积食合并受寒,还是温病,还是烧长变蒸呢?搞清楚原因之后,针对原因去处理,积食的去消食,烧自然就退了。受寒的去驱寒发汗,烧就自然退了。温病去清热疏通,烧也会自然退了。这样的退烧才是真正的退烧。
而很多妈妈会选择的退烧药,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降低温度的工具。退烧药喝下去,几分钟之内发一身汗,身体的温度会降下来,但退烧药并不治病。而且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在吃过退烧药之后,仍会发生惊厥。所以退烧药不能预防惊厥。有惊厥病史的孩子,发烧时可以及时找医生协同处理。
从中医上看,预防惊厥,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在发烧时,一定注意照顾好津液。
生病时我们都会消耗津液。惊厥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身体的津液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丢失或者供应不足。尤其是一些体质不好,脾胃虚寒的孩子,在生病时就容易大量的消耗津液,而且还不能迅速的补充生产新的津液。人体在快速消耗津液,且补充不及时的时候,就会出现抖动和打战的情况,甚至出现惊厥,以便于把身体内分布不均的津液快速输送到全身需要的地方去。(本文经由执业中医师审核)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转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哦!关注羊爸爸,教你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你健康养娃,用中医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