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上网课第31天,每天用真气顶着。6个方法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2020-03-12     鹿妈亲子

网课已经上了一个月了,家长们都快疯了。以前光辅导作业,就能把爸妈逼到心梗。现在还要辅导上课,有的家长已经撑不住了。再不开学,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值就不够用了。

近日,上海的刘女士因辅导孩子做作业,跳河轻生。民警赶往救援,刘女士哭喊,“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赖在床上打卡,上课玩闹,作业糊弄。刚开始还安慰自己,因为只是在家才这样。老师说这其实就是你家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态。

的确是这样的,孩子认不认真跟在哪里上课,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孩子班主任问孩子,父母是否有陪着上课,一个女孩说,“没有,我自己在上课,妈妈在睡觉。”。这么自律的孩子,再上一个月网课父母也不会疯。

不羡慕人家豪车大房,就眼红人家自觉自律的孩子。




孩子与孩子之间智商差别真的很小,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以自律密不可分。尤其是上网课期间,缺少老师的监督,自律将是学霸与学渣的分水岭。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偷懒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自律的培养并不容易,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自律不是一两天能激发出来的,也不是讲一堆大道理,打骂就能逼孩子自律的。



培养孩子自律的误区:

1、威胁孩子

不写完作业晚上就没饭吃。

2、恐吓孩子

再敢拖作业看我不揍你。

3、贿赂

快点写,写完带你去麦当劳。

4、专制

“爸爸我能玩一会再做吗?”

“我叫你现在做就现在做!”

这些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追逐奖励而去做一件事情的,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养成自控力,相反会把孩子从自律的道路上越推越远。

6个方法培养自律的孩子


1、给孩子选择权,从专制到自治


很多孩子不自律,本质上是不想屈服父母的强权。甚至有时孩子本来想去做的事,父母一唠叨,逼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孩子反而不去做了。比如我以前担心孩子长虫牙,每天都催他去刷牙,还规定要刷满2分钟,孩子后来对刷牙特别反感。

把主动权让给孩子,才能激发他的参与感和内在动力。比如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在房间或在客厅上网课;允许孩子玩一会再写作业,当然最好是先制定好计划,玩到几点开始写;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在旁边不断地去纠正他,说他写得潦草等等。这些都是在干涉他的主动性,同时又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等孩子写完再帮孩子纠正也不迟。

2、让孩子体会“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责骂、说教


“给他讲了那么多道理,他就是不自觉。”为什么?因为我们讲的道理都是我们从以前的失败中得来的,而孩子没有体验过,他自然无法体会,也根本不会听。所以只有让他亲身经历教训他才能从中得到教训,获得成长。这就是“自然后果”的威力。



“自然后果”与惩罚很容易被混淆,主要2点区别:

行为和后果是否具有强相关性

“自然后果”做了某件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行为和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而惩罚是父母为了让孩子难受,从而让他记住教训,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而采取的方式,行为和后果没有强相关性。比如午饭不好好吃,下午饿肚子;作业不好好做,被老师留堂是自然后果,而罚孩子不能出去玩,做更多的家务是属于惩罚。

是否预先告知

“自然后果”需要先与孩子制定好规则,如果没做到,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做一件事时,他明白会有什么后果;比如8点以前没写完作业,当天就不能看动画片了;而惩罚则一般没有事先约定,孩子做错了事,就随意拿孩子撒气。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更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3、制定计划,学习时间管理


心理学研究表示,把要做的事写出来比记在脑子里,更有动力。因为写出来,条理更清晰,有了清晰的行动路线,而不一团乱麻,不知道从哪开始;此外,写下来也能大大降低畏难情绪,充满掌控感,从而克服拖延。

可以让孩子每天起来,做一个时间日志,几点做什么,到点只要稍稍点醒孩子就可以了。对于自己亲手写下的承诺,孩子往往更愿意配合。当他把每天的待办事项都划上√的时候,他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将更有利用提高自律性。此外,让时间表来管孩子比让人管,大大地避免亲子冲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每天让孩子手纸笔写,他可能容易烦,可以去网上买那种更有趣更好看的每日计划表,用白板笔写,每天写完可以擦掉,重复使用。


4、从最简单的微习惯开始,按计划进行,多了也不要做


自律最重要的是不间断地重复,而不是贪多。比如孩子计划每天背2个单词,尝到甜头后,他主动说今天开始每天我要记5个。先别急着高兴,这样其实很容易放弃。等哪天他状态不好,认为5个压力太大了,就不记了,一旦坚持的链条断了几节,那这个计划就泡汤了。

正确的做法是,就按每天2个执行,等这个习惯稳固了,再增加量。这个方法是我从《微习惯》那本书里学到的,作者就是从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开始,养成了几十年的健身习惯;每天只写50个字,从而成为了作家。微习惯就是怎么都不会失败的习惯,比如一个俯卧撑、记2个单词,就算我睡前没发现自己还没完成,只需花几分钟就能立刻做到。每天重复做一件事,大脑就会形成固定的回路,不需要意志力就能自动去做了,这就形成了习惯 。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一定不要给他定过高的要求,先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比完美重要。比如有一天孩子实在不想写日记,可以允许孩子坐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够10分钟就可以。



5、锻炼自律的“六块腹肌”


研究发现,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成功抵抗诱惑的次数越多,自制力就越来越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小事,来锻炼自控力,孩子也适用。比如延迟满足,每次吃蛋糕、巧克力前让自己等待10分钟,饭做好了,让孩子等爸爸回来一起开动;用不经常用的那种手刷牙、吃饭等等。经常做一些克制自己的小事,你会发现大脑变得冷静且更有耐力了。


6、爱运动的孩子更自律


看到那些天天健身的人,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其实你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天天坚持运动确实需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但是运动本身就能磨炼意志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很多健身人士做其他事情也能坚持下来,在别的领域也很成功。

运动能分泌出一种使人快乐的多巴胺。运动的过程,压力和烦闷随着汗水释放了。大汗淋漓后,会产生一种爽快的感觉。锻炼从需要咬牙坚持到开始享受它。

此外,自律是非常消耗大脑能量的。当你没睡好,或者肚子饿,心情不好的时候,非常容易放弃、堕落。运动能给你一个强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心情,让你行动力满满。现在的孩子太安逸了,运动量明显不够。不像我们小时候,要做很多家务,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整天在小区里疯跑。现在的孩子,头脑聪明,但是非常脆弱,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遇到挫折就丧、想不开。

要让孩子学习好,别整天逼他在家看书写字,赶他到户外,每天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消耗掉压力和精神垃圾,他能更高效地学习。平时多带孩子去爬山,远足等,锻炼孩子的耐力。

这一次网课,是对孩子的检验。没有老师盯着,不自律的孩子在床上打卡,上课摸鱼,作业全凭心情;而自律的孩子,疫情对他的影响不会很大。一开学,两者的差距会明显拉大。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不仅让他成为这次疫情的赢家,也一定会在未来的人生的赢家。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少有人走的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tyA33ABjYh_GJGVaa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