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的结局是败笔?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才能明白它的深意

2020-01-09     鹿妈亲子

最近口碑炸裂的犯罪悬疑片《误杀》你看了吗?当我听说,它是翻拍印度的一部片子时,我没啥兴趣,直接去看原版就好了。


架不住朋友的再三安利,还是去看了。陈冲、肖央的演技真不是盖的,精彩的细节、巧妙的伏笔,丰富的隐喻(你注意到了片中出现6、7次羊了吗?),看得又爽又烧脑。很多情节要返回去看第二遍才能明白。上个厕所回来,你可能已经推理不出后面的剧情了。建议看电影的时候,不要去上厕所,甚至不要眨眼,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先简单说一下影片的情节。李维杰与妻子来到泰国打拼10几年,开着一家小网络公司,靠帮人拉网线,勉强维持生计。有两个女儿,平平和安安。李韦杰为人正直,爱交朋友,与邻里街坊关系都非常要好。没有别的嗜好,最爱看电影。一家过着简单而充实的小日子。

然而,一个叫素察的男孩毁了这一家的平静。大女儿李平去夏令营时,被素察强奸,并被拍下了视频。这个素察是个官二代,嚣张跋扈,母亲是当地的警察局局长拉韫,父亲是市长候选人都彭。


素察再次来到家里骚扰平平时,被平平和妈妈失手打死。为了保护家人不去坐牢,李维杰与警察斗智斗勇,策划了一场金蝉脱壳的“脱罪”大戏。


很多影迷表示,虽然是翻拍片,但是拍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诚意。唯一的败笔是结局,警方并没有足够的杀人证据,拉韫和丈夫身败名裂,而李维杰彻底脱罪了,可最后选择了自首。显得不符合逻辑。


原版电影里,主角并没有自首。有人猜测,是制片方为了电影能顺利通过审查,而故意设置了这样一个政治正确的结局。


这是一部悬疑犯罪片,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如果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你就会发现,自首这个结局一点也不突兀(这个后面会说)。


最近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电影持续搬上大荧幕。孩子有病,该吃药的往往是父母。《误杀》里两个家庭的对决中,给了我们哪些教育启示呢?

多少糊涂的父母,正误杀着自己的孩子


素察本来可以不死的,在与平平母女打斗过程中,素察并没有被一铲子打死,只是昏了过去。后来李维杰在转移尸体的过程中,发现素察还有气,但是李维杰闷死了他。

天性善良的李维杰为什么这么残忍。他怕啊。素察不是个孩子,是个禽兽;素察的父母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如果放过了他,他会放过他的家人吗?他的父母不会去惩罚教育他,他们只会用钱、用权利包庇孩子,报复他们。所以为了家人,李维杰误杀了素察。


但是仔细想想,亲手杀死素察的其实是他的父母。素察不是一天变坏的。素察的母亲溺爱孩子,十几岁就给孩子配车;父亲教育方式粗鲁,一言不合就扇儿子耳光。这样的家庭最容易培养出没有责任感,粗暴叛逆的孩子。


更糟糕的是,作为局长的拉韫,利用手上的权、钱和错误的爱,一次次害了孩子。

素察戳瞎别人的孩子的眼睛,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妈妈用钱私了。

看到自己儿子强奸平平的视频,拉韫波澜不惊地要求下属不能将视频传出去,毫无悔过之心。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李维杰一家抓起来,动用私刑,殴打李维杰一家,连孩子也不放过。咄咄逼人,全然没有对自己儿子的禽兽行为表达歉意。如此霸道、自私的父母,培养出素察这样的恶魔,一点也不奇怪。


拉韫事业上雷厉风行,通过一个眼神就能破案,但是她不是一位成功母亲。长期溺爱和纵容孩子。孩子犯错后,不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一向镇定理性的她,在孩子犯事儿后,阵脚大乱,一味护短。


李嘉诚说过,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就是熊家长太多了。


前段时间大连10岁女孩被害案中,犯罪嫌疑人13岁男孩蔡某,犯案之前就经常骚扰小区女性。被骚扰的女性找他的父母理论,被骂出门。案发后,警察找上门,蔡某的妈妈居然在地上清理血迹,帮助儿子隐瞒真相。


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就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

还有泰国孕妇坠崖事件。张某的妈妈威胁王女士,叫她对警察撒谎,说是自己失足掉下去的。遭到拒绝后,张某的妈妈指责王女士小心眼:“你又没死,为什么报警,抓我儿子”。甚至编迷信,说儿子是被身上的纹身诅咒才杀人的。


正是这样愚昧的父母,将孩子惯成了穷凶极恶的罪犯,将孩子杀死。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来看另一个家庭,李维杰家。生活过得紧巴巴,给不了孩子豪车和大房子。但是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保护。他们只希望一家平平安安,孩子好好学习。

女儿想去夏令营,嘴上说太贵。却不忍伤孩子心,咬咬牙,趁女儿睡着后,将同意书放在桌上;女儿进入青春期,一回家就把房门一关。李维杰努力想办法,多和女儿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


李维杰一家是社区里的热心人。一个街坊几个月没交网费了,但是考虑到他家孩子正在上高三,李维杰不忍心断他网,表示先缓缓,过段时间再收。


他们用朴实的行动向孩子示范,怎么爱家人,爱身边的人。


小女儿安安想要钢琴,李维杰答应,考了100分就给买,但不是钢琴,而是口琴。

素察事情发生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李维杰精心策划,设局,帮助家人逃脱法律制裁。然而过程都被女儿们看在眼里,为了防止被警察逼问出真相,爸爸对母女三人进行审讯演习。每个人如何对口供,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明,如何脸不红、心不跳地“说谎”。


女儿们表现很好,面对警察的审问,表现得滴水不漏。最终瞒天过海,一家人彻底脱离了危险。


电影中,小女儿安安睁着大大的眼睛,亲眼目睹妈妈在后院埋尸,看着父母“造假”的镜头十分抓人。涉世未深的孩子世界观都被颠覆了:只要手法足够高明,你可以通过不那么正当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

影片中有一幕,安安考了100分,但是那其实是用涂改液将70分改成的满分。女儿为了口琴,依葫芦画瓢模仿了爸爸的手段。李维杰的高超手法,骗过了所有人,但是他骗不了她的女儿,给她上了不正确的一课:撒谎是可以得到好处的。


李维杰顿时明白了,自己比没有拉韫高尚多少,他正在培养素察一样的孩子。这里为李维杰的自首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加上影片里,李维杰多次来到寺庙,祈祷布施。


所以李维杰后来选择自首,我一点也不奇怪。为了孩子,也为了救赎。


父母在做,孩子在看,言传身教是最有力的教育。纪录片《镜子》里,有一句话:“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我用尽气力,也要护你周全


女儿自卫,失手杀死了素察,她是未成年,关不了几年就能出来的。但是作为父母,宁愿自己牢底坐穿,也不忍让孩子无辜去受罪。


此时,被小弟吐槽“小学没毕业,连女儿都看不起”的李维杰爆发了惊人的力量。运用自己阅片无数的经验,策划了一场反侦查大戏,骗过了警方。


正如他最后对妻女说的:“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挡在你们前边。”



爸爸从不是生来就是爸爸,但因为他是爸爸,在孩子来到人间的那一刻,他便有了超能力。


还有孩子的妈妈阿玉。她是一个温柔贤惠,整日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妇。平日看起来轻声细雨,唯唯诺诺。与陈冲演的霸气外漏的拉韫局长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但是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母亲绝对能爆发出洪荒之力。


那场两个母亲的对决戏中,拉韫青筋暴起,威胁阿玉“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而阿玉怒吼还击:“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

《误杀》的结局是败笔?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才能明白它的深意

高尔基: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中,为了保护自己年幼的孩子,她用柔弱的身体挡住了一座垮塌的房子。搜救人员发现她时,她保持着双膝跪地的姿势,上半身微弯,双手撑着早已被压得变形的身体。她的身下,一个3、4个月的婴儿,除了落了一点灰,毫发无伤,还安静地睡着。


搜救人在母子的身旁发现一部手机,显示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们的父母都是平平凡凡的人,可是一旦孩子被欺负,有危险,有困难时,父母都会毫不犹豫的挡在前面,好像他们什么也不怕一样。


《误杀》值得看的点太多了,主角们的演技,精巧的细节设计,高能的案件推理,满足你对爽片的所有期待。同时走出电影院,冷静下来,会带给你很多思考,关于少年犯罪、关于未成年保护法、关于家庭教育等等。


《误杀》的英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父母就是孩子的牧羊人,必须教会孩子该有的边界和敬畏。


我是鹿妈,家有熊孩子一枚。久妈不成魔便成医,分享育儿路上的坑和科学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SjfuG8B8wMrh2LiJe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