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作业、学霸附体、贴心暖男。海清你的神仙儿子是怎么养出来的

2019-08-30     鹿妈亲子

《小欢喜》大结局啦,还没看够呢,我已经开始期待续了。

看剧,让家长学着当父母,让孩子学着理解父母。

《小欢喜》追完了,剧里的几位主演各自回到生活。《小欢喜》里的几位明星,在现实中都是非常优秀的父母。上一期鹿妈分享了“宋倩”小陶虹的育儿经,父母界的学霸级,太高级了,网友们被实力圈粉。

今天鹿妈来分享另一位主演“董文洁”海清的育儿故事。

海清儿子蛋妞(丹尼尔),今年13岁。大长腿、颜值高、学霸、暖男……接下来的内容可能要拉仇恨了,容易引起老母亲的极度羡慕。

来看看海清家这位神仙儿子。

《小欢喜》中董文洁的儿子方一凡是个学渣,而海清的儿子蛋妞才艺双全。画画、写字、钢琴、游泳、篮球样样拿手。

这书法

这画

还会写英语作文

明星的孩子多才多艺不奇怪,真正惊到我的是,蛋妞超强的自律能力。别人家娃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而海清却经常吐槽孩子太爱写作业了。

沉迷作业不可自拔

饭可以不吃,作业不能不写,还是主动加餐的作业

我的眼里只有作业

妈妈你不行啊,怎么能对作业抱有负面情绪呢

学习好,多才多艺,还是个贴心小暖男。

出门帮妈妈拎包,给妈妈系鞋带

旅游在外,给妈妈洗袜子和T恤;嘱咐妈妈在国外拍戏,注意身体。

蛋妞还特别绅士,9岁就已经会主动帮女生开门。

蛋妞简直就是N项全能的牛娃:一年级,班上的同学只算个位运算,而人家已经会算千位数的加减法了;在英文作业里,就展现出了“教育平等,让女孩能够受到教育”的概念;擅长自由泳,成功入选学校游泳队......

天哪,海清是拯救了银河系吗?怎么摊上个这么好的儿子。这让我们这些天天辅导作业到犯心脏病的老母亲怎么过啊。

你可能以为这是海清管出来的吧。不同于《小欢喜》中的虎妈形象,在孩子的学业上,海清就是一糊涂妈。比如,孩子新学期开始了,但是她连孩子上学期考了几分都不知道。

对蛋妞的成绩,海清可以说是相当佛系了。在她看来“人这一辈子最终的目的不是高考得第几名,高考完了不是结束,它是人生的开始。如果真的孩子不是很爱学习,她可也不会去逼迫他,会尽量让他多的接触,看看他喜欢做什么。”

从蛋妞的身上不难看出,主动、自律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品质。这也是当下孩子最缺乏的。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

想想大部分家长,每天辅导作业到心脏病发作,孩子恨不得长在手机、电视上;洗碗、起床、学习各种拖,合靠吼和逼。家长一放松,孩子就废了。

在充满欲望和诱惑的今天,自律是特别稀缺的能力,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成人。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内驱力,主动自觉,这样的孩子长大一定不会太差。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过。让一些孩子呆在房间,并给他们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糖可以随时吃,不过如果能等一会儿,等实验人员回来再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跟踪调查这些孩子发现,忍住了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事业更成功,人生更幸福。而没有自控力的孩子,抗压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职业发展受阻,人际关系也不理想。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这样写道:“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心理学家甚至发现:self-discipline(自律)比智商更能预测学业成绩。

孩子的自律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作好榜样,从小培养。

今天就拿海清当模板,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01 眼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燃自律的小火苗

蛋妞为什么能把这么多兴趣班坚持下来,而且还做得有模有样?原因在于海清特别重视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每逢寒暑假,海她都尽量不工作,带儿子去接触各种兴趣班,只要孩子感兴趣的,是他自己选择的,就报。只要儿子喜欢的,她都坚持带孩子去上。

海清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比成年人专注很多倍,我并不是望子成龙,我只是希望趁着他的兴趣与专注还没散掉,多给他一些选择。”

蛋妞报过的兴趣班:围棋、画画、写字、钢琴、游泳、篮球。难得的是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报的。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了,海清建议当天不去了,但是儿子坚持说:不,我要去。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几乎不需要毅力,很轻松就能坚持下去。心理学研究表明,最高效的学习是强化。当孩子在做一件事取得成就感或正向反馈时(鼓励、好评等),孩子会主动重复去做这件事。

比如蛋妞画画是他喜欢的,他也做得很好,不费力地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自控力》书中说,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画画养成的自律,会迁移到其他事上面,比如别的爱好,学习等。

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最投入,不用逼、没有奖励也屁颠屁颠做得很开心?答案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当你专注于自己的爱好时,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完全是出于内驱力。

人的自我驱动源于自我感知,源于对“我是谁,我能做到什么”的认知。智慧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成就时刻。

爱迪生没上过几天学却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妈妈。只要是爱迪生感兴趣的事,妈妈都鼓励他去尝试,并陪着他一起胡闹。有一次爱迪生爱到母鸡在孵蛋,他也想坐在鸡蛋上试试,母亲鼓励他大胆尝试。孵了几天也没孵出来,母亲便带着他一起查阅各种资料。

相反我们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一些看似无用的小成就时,却选择敷衍了事,甚至批评孩子捣乱,忍不住制止孩子。“妈妈你看,我吹了好大一个泡泡”;“别玩那个了,弄得房间都是水”!

02 放手,自由带来自律

海清是一个很放松的妈妈,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环境,充分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自觉缩回操纵孩子的那只手。

只要是蛋妞力所能及的事,海清都会让他自己做,而不会因爱包办。蛋妞从小就非常独立。从4岁起,就会承担简单的家务、自己背书包、自觉洗脸刷牙、主动帮妈妈的忙。

给孩子生活上的独立,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具备了这个意识;真正难的是给孩子精神上的自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为了防止他少摔跟头,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不需要理由。

假如你孩子呼吸道有点障碍,得带着矫正器睡觉。孩子不肯,和你吵闹你会怎么办?“叫你戴上就戴上,哪那么多废话呢?”可能有些家长会这样回答。

但是海清没有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孩子。

蛋妞问海清:““妈妈,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海清愣住了:”“我暂时没有很好的答案,你今天可以不戴,等我想出答案我再告诉你。”

为此海清专门去微博、朋友圈里求助,又找了老师,终于得了一个答案。

她告诉儿子:“丹尼尔,你在16岁以前没有成年,父母是你的监护人,我们对你的行为要负责。等你长大了,可以自己赚学费,会照顾自己了,你不用听我们的。在这之前,对不起,你暂时得听我的。“

蛋妞再问:”长大了还要听你的吗?““不用,但如果你还需要我的意见我可以给你参考。”

海清认为,“孩子成长的空间是最重要的,我可以给他很多种可能性,但是我不能替他做决定。我们做我们自己的主,我们这代人也不希望父母做我们的主,我也不希望做孩子的主,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自己这一辈子,而他,我只能在前期给他一些可能性和教育。至于他的选择,他来到这个社会的使命,那是他的事情、他的功课、他要寻找的密码,那不是我的。”

青春期对家长来说是道坎,严防死守防孩子早恋。海清却看得很开:“恋爱为什么要分早晚?如果他产生了那种感觉就说明他喜欢啊,去体会这种感觉就好了,只要好好引导,而且我是很鼓励他的。”

海清曾经在《小别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出国,好几会选择避孕套作为孩子的礼物。这妈真够野的。

其实细细想想,海清是对的,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个体来对待。

海清对早恋如此宽容的背后是从小对孩子两性教育的重视。自己从小就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尊重女性,并做一些绅士的行为。所以8、9岁时,丹尼尔已经会主动帮女生开门,给妈妈系鞋带儿,拿东西……

虽然把孩子养得那么好,那么爱妈妈,但是海清绝不期待孩子成为“妈宝”。

我希望当有一天,他带着女朋友来家里吃饭的时候,第一筷子是夹给女朋友的,我不会觉得失落,反而会觉得这样体贴的男朋友,是我教的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

在海清的心里,孩子只是借助了妈妈的身体来到了世界上,但他是独立的,有着自己天生的使命。

蒙特梭利说:没有体验过自由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是自律,一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03 走心,用爱和陪伴代替监督

作为演员,海清非常忙碌,经常在外地甚至在国外拍戏。只要一有时间,她就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每年7、8月,孩子放暑假时,海清都会推掉一些工作,专心陪伴孩子。

像普通的妈妈一样,海清给儿子做爱心早餐,送孩子上下学,还有和孩子一起写作业和背课文。

但是海清的陪读可不是监督孩子写作业,而是抓住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创造美好的回忆。

“我们一起背《琵琶行》,我会跟他逐字逐字的念,跟他讲里面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只属于我和他的回忆,稍纵即逝。我很喜欢这样跟他在一起,他将来长大肯定会想,这首诗是我跟妈妈一起背的。”

蛋妞之所以能把这么多兴趣坚持下来,离不开妈妈的用心陪伴。每年暑假,海清都会回南京老家陪孩子上兴趣班。前面说过蛋妞有选择兴趣班的自由,在海清这里,孩子怎么去兴趣班也可以自己决定,尽管开车更方便,但是海清就是愿意陪着孩子胡闹:

“他爱坐自行车,我就骑车带着他;他喜欢刷卡,我就带着他坐公交车、地铁。有一年整个夏天都带他游泳。“

有妈妈的陪伴,上兴趣班变得旅游一样,充满乐趣和温情,孩子自然容易坚持下来。反观身边很多家长,给孩子塞满的补习班,孩子上课,自己却在一旁玩手机,而且无聊、不耐烦。

如果孩子是前行的船,那父母的陪伴就是指引和守候的灯塔,给孩子无声的支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最温情的守候,诠释了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04 用行动,再好的教育都抵不过“身教”二字

海清是一个非常努力的演员,在片场、在家、休息片刻都能看到她在认真看剧本的身影。

“我带儿子上游泳课,我在一边看剧本,一会儿我儿子跑过来,说妈妈我不想游了,我说你再游会儿,等妈妈把这段看完。”

小小的蛋妞看着妈妈总拿着一本有字的本子在看,自己也装模作样地学了起来,爱上了看书。

“现在他六岁,比一般小男孩有耐性,能坐着看书三四个小时不动,每天晚上临睡前看一小时书很正常。”

还记得考上清华的诗词大会才女武亦姝吗?我们只看到了她满腹诗书,却没看到她的父母每天下午四点关机,在家泡书。

作家杨绛一家的日常就是,三个人一人捧一本书看。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想不爱学习都难。

拉开人和人之间距离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有这么一个多才多艺、帅气自律、又贴心绅士的孩子,清海做梦都会笑醒吧。就连海清自己都有点羡慕自己,“怎么这么会生”;“带孩子真的比拍戏有成就感多了。”

看了海清的教育经,深深认同: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家长。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zd18mwBJleJMoPMkI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