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诞生于1940年代初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与制造原子弹的一项大型秘密军事工程,由美国主导、英国和加拿大提供协助。当时环境艰难,出于对德国原子弹的恐惧,尽早结束战争的愿望以及美国政府无限资源的投入,许多科学家和军人参与其中。
早在1930年代,许多欧美科学家便开始关注研究原子。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可以利用原子的力量来发展核弹。德国人率先发现了铀的核裂变,德国纳粹也拥有欧洲最大的铀矿,一些人担心希特勒会很快生产出核弹。在这种紧张局势下,罗斯福决定最大程度地保密,该计划期望美国人能在德国人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因此,启动了“曼哈顿计划”。
美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招募和调动了人力资源。与其他军事项目一样,人力资源对于曼哈顿计划的顺利运作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1942年,美国政府秘密地动员了大约15万人实施该计划,并将其委托给一组科学家。这其中就包括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她是美国物理学会的第一位女性会长,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之一”。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太仓县,童年时在其父亲吴仲裔为女童创办的明德学校中读书。后去往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求学。1929年,吴健雄以班级顶尖成绩毕业并被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录取。九一八事变之后,她主张政府对日本应采取强硬态度,作为领导人组织同学到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的办公厅舍静坐表示抗议。本科毕业后在浙江大学继续进修研究生阶段的物理学课程。她在中央研究院顾静薇教授的鼓励下踏上海外求学之路。
1936年8月吴健雄乘坐胡佛总统号邮轮启程前往美国。到达美国后她拜访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此期间,她结识了物理学家袁家骝。他是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带着吴健雄参观了伯克利的放射性实验室。二人因缘分而相遇。后来吴健雄认为密歇根大学对女性不甚尊重,该校当时由学生捐资兴建的学生中心不允许女学生从其前门进入,这令她决定改在伯克利进修。袁家骝将她引见给伯克利物理系当时的系主任雷蒙德·伯奇。尽管那个学年早已开始,但伯奇仍是录取了吴健雄。由于当时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她与袁家骝二人只获得了一个较低薪酬的助教职位。吴健雄于1940年6月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尽管得到劳伦斯和塞格雷的推荐,她仍是没能在大学中取得职位,所以她继续在放射性实验室中当博士后。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与袁家骝在袁的导师、加州理工当时的校长罗伯特·密立根的家中完婚。正式成为了袁世凯的孙媳妇。
1944年3月,吴健雄加入了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曼哈顿计划下属的替代合金材料实验室。1944年9月位于汉福德区的B反应堆遭遇意外故障,该反应堆会周期性停止运作然后又重新启动。物理学家埃米利奥·塞格雷记起吴健雄曾在伯克利做过氙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于是曼哈顿特区工程师肯尼斯·尼科尔斯上校联系了吴健雄,她有一篇未发表的论文是关于氙-135的,她提供的草稿最终帮助解决了该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吴健雄与中国的家人终于取得联系,但回国的计划却因国共内战的爆发而搁浅。新中国成立后,其父亲担心女儿持国民政府颁发护照回中国大陆或出国不便。1954年最终吴健雄加入美国籍。1973年,袁家骝和夫人吴健雄作为著名物理学家荣归故里,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g1LHnMBnkjnB-0zdK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