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反对资本主义,支持共产主义的黑人政党-黑豹党

2020-08-26     哈历史

原标题:美国历史上反对资本主义,支持共产主义的黑人政党-黑豹党

8月25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莱克被警察连开数枪打成重伤,其律师当天表示,由于伤情比较重,腰部以下已经瘫痪,未来可能无法走路。因此,引发多地示威抗议,不少地方更演变成骚乱,该州州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此前的乔治·弗洛伊德之死也使得美国很多地方因为抗议进入紧急状态。美国的黑人受白人歧视由来已久,曾经为了争取白人警察对黑人的公正执法,有黑人组织持枪跟踪白人警察监督执法,这个组织后来成为了美国历史一个著名的黑人政党“黑豹党”。

黑豹解放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

“黑豹党”是美国历史上较为少有的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支持共产主义的政党。1966年成立之初,旨在促进美国黑人的民权,主张黑人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正当防卫权,可以合理的使用武器进行自卫。因此,最初被称作“自卫黑豹党”。创始人休伊·牛顿和鲍比·锡尔于196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梅里特学院相识。他们同为梅里特学院的学生,两人加入美国黑人协会后,受到马尔克姆·埃克斯等人的启发,从1963年开始他们便酝酿创立组织。在他们相识之前,美国曾爆发“自由乘车”运动,是利用州际公共汽车推广黑人民权运动,采用和平理性的方式。但黑人激进派领袖马尔克姆·埃克斯主张采取暴力行动。黑人民权的抗争开始逐渐有倾向激进方式的苗头。

1964年7月18日,纽约市哈莱姆区数千黑人举行示威抗议警察枪杀黑人儿童,场面失控,抗议的黑人同数千名警察发生冲突,对抗持续了一昼夜,揭开了黑人暴力抗争的序幕。包括新泽西州、伊利诺伊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内的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乱。在当时美国的黑人把愤怒全部转移到警察的身上,对抗也开始升级。1965年洛杉矶的瓦茨区和芝加哥的湖西区接连发生武装冲突。黑人武装抗暴随后蔓延到9个城市。到了1966年10月,黑豹党成立,并开始组织了武装巡逻队。黑豹党自认为是黑人运动的先锋,但在当时影响力颇为有限。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权益一直没有给予重视,白人至上的观念占据美国社会的主流。生活在美国底层的黑人认为黑人社会是受美国剥削的殖民地,只有抗争才能有希望得到公平地对待。甚至有黑人运动的领袖公开讲:“暴力是美国的文化组成部分——这是美国给予黑人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

1967年,黑豹党的武装成员站在萨克拉曼多的国会大厦走廊,抗议一项限制在公共场合携带武器的法案

黑豹党对于当时的黑人团体没能直接对抗警察的暴力执法有些失望,休伊·牛顿决定与其他黑人组织切割,集结贫民窟的黑人成立巡逻队,跟随警察执法,在不影响警察执法的情况下,持枪监督,根据加州的法律,他们是可以合法持有枪支并携带出街。只要发现警察对黑人有过激的行为,便在不远处拉动枪栓,以示警告,以此起到震慑的作用。果然这一行动起到了效果,在奥克兰市,警察对于黑人的暴力执法明显减少。但由于黑豹党与警察之间发生了多次交火,警察开始特别留意黑豹党的一举一动。休伊·牛顿随后也卷入一场枪战被控谋杀,法庭判决他过失杀人罪名成立,判处2至15年的有期徒刑。2年后该判决被推翻,指控被撤销。

1968年,毛主席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受到《毛主席语录》中对革命者的建议的启发,休伊·牛顿呼吁黑豹党“为人民服务”,并将“生存计划”作为其分支机构的优先事项。他们最著名的计划是“ 免费儿童早餐计划”。此后,又开展了向贫困家庭免费发放衣服、建立免费医疗诊所、免费接送囚犯家属探监、培训自卫和急救课程、紧急救护车计划等项目并建立黑豹解放学校。免费医疗服务的建设尤为突出,最终在美国的13个地方建立了免费医疗诊所。这些诊所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保健医疗服务,同时也与民权运动相关,这使得成立人权医疗委员会成为可能。黑豹党曾经要求成员学习《毛主席语录》,并通过大量购买《毛主席语录》,将其转售给伯克利的左派和自由派,来筹集资金。

集会上人们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

暴力冲突因一名年仅17岁的黑人鲍比·赫顿被警察打死又开始加剧。一次与警察对峙的枪战中,黑人青年鲍比·赫顿自愿投降,在高举双手并脱掉内裤,证明没携带任何武器的情况下,被奥克兰警察连开10多枪打死。这使得很多党员与警察摩擦增多。随着黑豹党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参加犯罪活动的党员也开始增多,例如勒索、偷窃等,甚至领导人也会收取党员的赃款分成。警察和FBI突击力度的增加,因此多名党员被打死。当时的领导人大卫·希利亚德更是提倡暴力革命,FBI加强对黑豹党监控和瓦解,党员数量开始减少。党内逐渐发生分歧,在进行地方选举的竞选中失败后,黑豹党加速分裂。不久休伊·牛顿被指控袭击警察,无奈流亡古巴。当休伊·牛顿回到美国时黑豹党的党员已经以女性居多,苦苦支撑无果,又因暴力、吸毒等问题不负往日荣光,最终黑豹党只能接受解体的命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_rcKnQBd8y1i3sJlx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