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是古代的典型建筑,常为人知的一般是古代帝王的居所,比如大明宫、故宫等等,或者在一些道教的建筑中,也有类似称谓,例如重阳宫、永乐宫等等。然而,在河南的这个小镇,相距不远却有两座“宫”,而且名称怪异,内地少见。
这个小镇就是位于河南、湖北和陕西交界的荆紫关镇,而这两座“宫”就是坐落在小镇上的“禹王宫”和“平浪宫”,相对于一般的宫殿而言,这里的宫的名称相对怪异,尤其是平浪宫,有点莫名。
禹王宫,由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商人所建,因此亦叫“湖广会馆”,湖广人十分敬重治水有功的英雄大禹,所以将会馆命名为“禹王宫”。该宫建于嘉庆十年,坐东朝西,分前中后三个宫,前宫三间,很有气势;中宫和后宫都是三间,古典样式,歇山建筑。
禹王宫最壮阔的是宫门,宫门上下都有石条,砖块,木块组砌而成,石条上多有雕刻精巧的石雕,其中木雕,雕刻精巧的《竹林七贤图》,更多将人物的形态,举止表达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门楣也同样竖立着黑色大理石匾,匾上刻着有“禹王宫”三个石字,宫门最惹人注意的是两侧的门阙上的图案,每一侧均有两组,南侧上组是“梅挂古钟”,北侧下组是“喜鹊白鹤”。上面两组图画构思巧妙,给人一种生动有趣是的感觉,能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南北两侧的下组,也就是石门框上雕刻着一副对称的画面:脸挂长须,脚穿长靴,身披长衫的禹王,南侧的条幅上刻着“万姓赐福”,北侧的条幅上刻着“千古流芳”‘画面寓意深藏。可惜,去的时候禹王宫并未开门,只能拍到宫门的照片。
禹王宫的宫门
宫门近景
平浪宫,平浪宫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面,始建于清代。当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帮会,取“风平浪宫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大门楼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大门楼两侧面各开1边门,边门外侧面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
平浪宫宫门
宫门与钟楼
鼓楼
平浪宫正门
钟楼的柱础,刻有精美图案
宫内建筑
平浪宫与宫后山
宫内建筑
那么为何在内地会修建有禹王宫和平浪宫呢?原因在于明清时期,荆紫关镇紧邻丹江,这里航运发达,过往船商很多,为了祈求航运时平安,船商并修建了禹王宫和平浪宫,祈求平安,其类似与沿海的妈祖庙,但是现在在内地,这种宫殿已经非常罕见了,而专为平浪而修建的宫殿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历经数百年沧桑,这里的两处宫殿仍然保存较为完好,更可贵的是,现在的禹王宫和平浪宫均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比较规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