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自驾探寻古代中国最恢弘的帝王陵

2020-02-17   且行且听风

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讲究陵寝,而其帝王陵墓也是探寻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古代的关中地区,埋葬过多为帝王,这里向来是风水宝地,而在这其中,尤其以唐代的十八陵最为著名,这不仅见证了唐王朝的鼎盛,更见证了唐王朝的衰亡。而在这众多的帝王陵中,桥陵,作为唐王朝鼎盛时期修建的陵墓,更是气势宏大,堪称中国古代最恢弘的帝王陵。

唐代帝陵多依山而建,地宫多开凿在山体中,依靠山体形成的陵墓更显得气势宏大。而桥陵更是这众多唐陵的代表。沿着商洛一路向北,便可到达陕西省的蒲城县,按照导航即可到达桥陵,桥陵停车比较方便,门票40元,现为国家4A级景区。

远看桥陵

桥陵景区大门

桥陵简介

远处的陪葬墓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西南。它的主人是两次为帝的唐睿宗李旦;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他先是在高宗驾崩、哥哥李显退位后,即位登基,后来又让位于母亲武则天;在武则天退位、哥哥中宗李显复辟登基后,封为相王;继而在哥哥李显被毒杀、皇后韦氏的叛乱中,联合妹妹太平公主进行平叛,即位登基;晚年让位于儿子李隆基,退位太上皇。正是这位两度登基又两度让位的皇帝,展现了其非凡的处世智慧,因此得名睿宗。

唐睿宗李旦崩于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正值"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不惜花费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规格为睿宗营建了皇陵,以感激父亲让位之情 。开元四年(716年)冬十月,唐睿宗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遗存代表。

桥陵园分内城和外城。据史料记载,陵内地面建筑当时有9间雄伟的献殿,十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房屋已增至140多间,设有陵台令,典事等,官员30余人,陵户400余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

现在的桥陵经过战乱破坏,已经损失殆尽,仅保留有众多的石刻,其石刻艺术的雄大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伟,更表现于内在气度的充实大气,因之桥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

桥陵石刻有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朱雀门外神道两旁,由南往北依次为: 华表、獬豸、鸵鸟、翁仲、石狮等。其中桥陵的獬豸体形硕壮,怒目露齿,保存完好,桥陵的獬豸石刻重达10吨左右,是用一整块青石雕成,这种大型圆雕,在十八座唐陵中绝无仅有。

华表

獬豸

而桥陵石人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为诸唐陵之冠,且多数保存完好,石人均为直阁将军装束,头戴鹃冠,足蹬高头履,双手柱剑,面部表情,庄严肃穆,有的凝视远方,有的垂眉沉思,形态各异,彰显了大唐的气势。

翁仲

翁仲远看

神道后是陵寝所在地的丰山,由于下雨,没能登上山顶俯瞰桥陵,但是桥陵整体气势恢弘,不愧是中国古代最恢弘的帝王陵寝。

朱雀门遗址

远眺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