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超过全球糖尿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对身体健康的忽视,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极低,几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还未被诊断。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作为一个养生平台,自然要呼吁大家关注糖尿病,关注自身健康,并不断普及相关知识啦~
其实小棠之前也做过糖尿病主题的文章,而今天要说的则是糖尿病真正的罪魁祸首及治疗&控糖方法,大家要好好听哦:
| 糖尿病的诱因——“七大罪”
1、遗传
遗传的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型糖尿病非常容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数据显示,有糖尿病“前科”的家庭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没有家族史者。
2、心理健康
浮躁的情绪与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分泌大量的荷尔蒙来提高自身的血糖。
胰岛β细胞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应付自身不断上升的血糖。长期下来会加重自身胰岛细胞负担,从而造成其损伤。
3、肥胖
现代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肥胖更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不断的增多,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显著的减少,从而导致降低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并出现血糖升高。
4、饮食习惯
长期的饮食习惯失衡会导致很多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长期饮用含糖类的饮料,可能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引发糖尿病。
5、病毒性感染
病毒感染与I型糖尿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人体感染病毒之后,β细胞非常容易释放自身的抗原,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出现紊乱,从而损伤自身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缺乏分泌,引起血糖升高。
6、化学类药物
一些药物和毒物会破坏自身胰岛β细胞,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糖耐量损伤和糖尿病发展,而其他类的药物和毒物则限制自身胰岛素的释放。
影响胰岛素的药物其中包括糖皮质激素、口服的避孕药、生长激素以及干扰素。
7、营养元素的缺乏
铬元素的缺乏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常见的含铬食品之中包括粗粮、动物肝、香蕉、蘑菇、鸡蛋以及乳制品等。
多样化的饮食和合理的混合或许可以更好地补充自身的营养元素。
| 关于治疗,或者说关于控制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告诉患者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双胍类降糖药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4)胰岛素增敏剂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记住两个原则:
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
比如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乐、蜜饯,及蜂蜜、加糖饮料,以及各种中西式的甜点都应该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则建议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来调味。
此外,淀粉类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像番薯、土豆、芋头、玉米等;尤其各种年节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更是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忌口”的。
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
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譬如肥肉、猪皮、核桃、花生等;同时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并且改用植物油来烹调食物。
此外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至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炖、卤、清蒸、水煮、凉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