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预防骨质疏松,最后一个绝了

2019-07-23     经易棠

房子老旧,总会有倒塌的一天;

人老骨衰,总会有站不住的一天。

杭州的黄奶奶年近70,身体一直不错,

谁知半年前在田里摔伤了,腿骨骨折,

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也没有好。

医生说,这个年纪的人骨质疏松,

骨折了比较难恢复,

建议黄奶奶回家养伤。

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

黄奶奶一直躺在家中,

她的女儿也特地从外地辞职回家照顾她。

可即便这样身体也不见好转,

黄奶奶再也没有站起来,

就那样一直躺到了去世。

根据调查,我国5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已经超过30%,她们在未来10年出现髋部、脊柱、前臂或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能性高达45%。

而大于65岁的老人在无意识跌倒时,有87%可能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


小棠曾说过骨质疏松是不可逆的过程,而35岁可谓是骨骼健康的拐点,所以骨骼问题不能等它出现,那时就太晚了,而是要及早关注,及早防治。

中年人面临的四大骨骼问题

1. 手脚易抽筋

天气变冷或空调使然,都会刺激到中年人的骨骼。于是洗衣做事、晚上睡觉时都可能出现手脚抽筋,这是体内钙离子不足导致肌肉难以协调,最终引起的肌肉痉挛。




2. 腿脚疼痛

早晨起床,脚刚和地面接触就觉得骨头疼。脚部的几十块骨头通过韧带和肌肉连接,睡觉时它们处于轻松状态,起床时韧带肌肉瞬间进入紧张状态,韧带退化的人会感到疼痛。



3. 走路突然“脚软”

下肢关节骨骼发生退行性改变的表现。身体肥胖,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负担,最终导致膝关节磨损加重,引发疼痛和肿胀。


4. 脊柱疾病

颈腰椎病等脊柱问题是很多中年人的困扰。

睡觉不舒服、白天没精神,不能久坐。




钙流失是骨骼的大敌

骨组织代谢就是一个旧骨被不断吸收、新骨不断形成的循环过程。

人到中年,骨生长期结束,但是人体血浆中的钙离子和体液、骨骼中的钙仍在不断交换,容易使正常的钙质交换出现负平衡。




如果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就会导致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

时间一长,骨骼弹性和韧性下降,脆性增加,就会容易引发骨折。

从中年开始,腿部韧带、肌腱会开始退化,逐渐变得松弛无力,再加上关节腔内滑液分泌减少,极易发生纤维粘连,出现膝关节发僵、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解决骨骼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严重时连翻身、行走、起坐都很困难。

那么未雨绸缪的中青年人群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呢?

小棠送大家五招:

1. 不要过度苗条!

部分女性在追求瘦身的路上越走越远,却在健康的路上越走越窄....

其实,适当的脂肪可以转化成雌性激素,增加钙吸收,防止骨质疏松。

2. 预防性补钙!

40岁后每天补充一定量维生素D、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补充高蛋白质食物。每天坚持晒太阳20分钟。

3. 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太极拳、骑自行车、广场舞可以促进夏至血液循环,增加膝关节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对维护软骨功能有积极作用。

4. 每年一次骨密度检查!

保证对自身骨质健康的了解,出现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可以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5. 选择对骨质健康有效的红曲!

小棠从未停止安利过的神仙食品。


红曲中的麦角固醇和黄酮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能提高骨密度、骨矿物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

更能促进骨折愈合。

除了补钙,

红曲中的Monacolin K

对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PrAKmwBmyVoG_1ZKP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