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欧洲心脏杂志(ESC)》上,来自西班牙维戈大学的研究团队用数据证明:降压药,晚上吃,才能带来更多的心血管益处!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19084名平均年龄在60.5±13.7岁的高血压患者,其中10614名为男性,8470名为女性。
所有患者几乎被等量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合“睡前服药”组,随后进行了长达6.3年的随访调查,期间至少每年有一次对受试者进行连续48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
初步的简单对比后可以发现,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的“坏指标”们: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日常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差、睡眠SBP和DBP、48小时平均SBP和DBP、非勺型血压占比等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好指标”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eGFR)、睡眠时间相对SBP和DBP下降则出现了显著上升。
研究人员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既往心血管疾病事件、睡眠平均SBP、睡眠时间相对收缩压)后,得到了更加振奋人心的结果:睡前服用降压药的一组各种风险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 睡眠血压比清醒时的血压更重要
单就一天的血压波动来看,一般认为血压在早晨8~9时会出现第一个高峰、16~18时会出现第二个高峰,午夜2~3时会出现第一个低谷。
夜间你在呼呼大睡时,血压也在波动,且越近凌晨,血压越会急剧上升。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相比日间血压或24小时平均血压,睡觉时的平均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更强的危险因素。
白天血压变化易发现,采取适当措施,就会控制得比较好。而夜间熟睡中,相对不易感觉到明显症状,一旦发作就说明已经比较严重。
夜间血压升高的原因,目前还不很明确,有可能是睡眠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也有可能是药效维持时间短等原因引起。
高血压患者既要注意白天的血压升降情况,更要关心晚上的血压变化,建议最好在睡觉前测一次血压,起床后再监测血压。
如证实夜里有血压骤升的情况,应在晚上适当服用降压药控制。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评估全天包括夜间血压波动情况,调整并给以最佳的药物治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xyStm4BMH2_cNUgux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