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被胃病纠缠的烦恼。随着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饮食作息不规律,也常被胃部疾病找上门。
但很多人并未引起重视,觉得撑一下就过去了,或者随便吃点胃药就算了事。但胃部不适的背后,很可能藏着比较严重的疾病,比如:胃溃疡。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闻教授,给你分享老胃病养胃、治胃、防癌变的全程管理。
胃溃疡:大水冲了龙王庙
胃溃疡,到底是怎么一种病症?估计大家脑海里也没什么画面,不妨想象一下口腔溃疡,即口腔黏膜周边红而微肿,出现了溃烂、缺损。当溃疡发生在胃粘膜上,破坏了粘膜肌层,就形成了胃溃疡。
胃壁由四层组成
胃溃疡病发范围广,可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其发病人群虽以中老年居多,但可病发于各年龄层。据估计,我国约每20人中就有1人患过胃溃疡。
1、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人体进食后,胃酸会将胃粘膜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活化成胃蛋白酶,继而对食物蛋白进行分解消化。
但胃部本身也有蛋白质,胃粘膜就像一层保护罩一样,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破坏胃部结构。
但当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可能会自我消化胃粘膜,导致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的黏膜组织缺损,从而形成胃溃疡。
2、胃溃疡的症状表现
胃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可出现左上腹、胸骨或剑突后疼痛,这是因为溃疡和周围炎症受胃酸刺激,溃疡部位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引起的。
胃溃疡的疼痛常为胀痛、隐痛、钝痛、灼烧样痛,且多发生在餐后1小时内,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餐进食后循环。
胃溃疡长期不管不顾,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癌变
部分胃溃疡患者(约10%~15%)或平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类药物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仅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可能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而这些正是胃溃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1、胃出血
约20~30%的胃溃疡患者有过出血症状,属于胃溃疡比较严重的情况。
当胃溃疡侵蚀周围或深处的血管,可引发血管破裂,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轻者可出现黑便、呕血,时间久了,也可能引发贫血等失血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大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胃穿孔
若不及时治疗胃溃疡,溃疡处持续受到胃酸刺激,甚至一次饮食,就可能累及胃的全层,导致胃穿孔。
溃疡一旦穿孔,胃酸、胃的内容物就会进入腹腔,患者不仅会出现剑突下刀割样剧烈疼痛,还可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胃穿孔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急诊手术,修补穿孔部位,清洗腹腔。
3、幽门梗阻
如果溃疡发生在幽门或幽门附近,黏膜水肿或溃疡引起的反射性幽门环形肌收缩,可导致幽门狭窄,阻碍食物从胃里排出,形成梗阻。
反复的溃疡还会引起粘膜纤维化,形成疤痕,而疤痕挛缩也可导致幽门变窄,形成梗阻,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4、胃癌
我国的胃溃疡癌变专题研究组对全国各地3441例良、恶性胃溃疡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胃溃疡的癌变率约为1.96%;而国外的报道为5%~10%,且有增高趋势,最高统计数据达29.4%。
癌变一般发生于溃疡周围粘膜,粘膜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修复增生,就会增加癌变的可能性。反复发作的胃溃疡属于癌前病变,如果患者是中年以上男性,则更要警惕癌变。
【可能预示胃溃疡恶变的信号】
疼痛改变。由规律的饭后疼痛变为不定时发作或持续性隐痛。
抗溃疡药无效。按常规服用的抗溃疡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药效不明显甚至无效。
进行性消瘦。经常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
短期内经常呕血或排黑便。短期内如果经常发生呕血或排柏油样黑便,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可能预示癌变。
胃镜是筛查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地看到粘膜情况,及时发现癌变。建议胃溃疡患者治疗后也要定期复查,健康群体45岁以上也要进行胃镜检查。
胃溃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说了半天胃溃疡的危害,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胃溃疡?其实,它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所关联。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80%~90%。而根除 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2、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中,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胃粘膜受损几率,增加胃溃疡风险。
3、部分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约10%~25%的患者可发生胃溃疡。
另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也可增加胃溃疡风险。
4、不良饮食习惯
胃粘膜怕烫、怕凉、怕酒、怕辣、怕重口味,也怕坚硬饮食等等,胃溃疡其实就是胃粘膜受损后引发的疾病。
此外,部分罕见的遗传综合征、急性应激、长期精神焦虑、I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溃疡,需多加留意。如有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胃溃疡可治愈,日常几招护好胃
如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也不用太担心,通过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病因等内科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但由于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都可诱发胃溃疡,为防止胃溃疡复发,生活中除了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少吃重口味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还可试试以下几招保护胃健康。
1、胃粘膜“创可贴”:助修复,促新生
白芨性苦甘,微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平时可用白芨泡水喝,或用白芨泡的水做菜,对修复胃黏膜有好处。
2、补充抗氧化剂:保护胃黏膜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不仅能促进代谢,还能保护胃粘膜,降低胃部病变风险。平时可适当多吃胡萝卜、南瓜、西兰花、甜椒、西红柿、坚果、瘦肉、乳类、蛋类等食物。
花青素也是强抗氧化剂,同时也是非常强效的抑菌剂,可防止细菌黏附在胃壁上,帮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降低胃溃疡风险。紫甘蓝、桑葚、蓝莓、葡萄、枸杞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花青素。
3、补充果胶:减少“毒素”伤害
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伤害。它也有利于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进而减少胃病的发生率。苹果、草莓、南瓜等都含有丰富的果胶。
4、中和胃酸
胃酸过多,是导致及加重胃溃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人,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山楂、粥、发面馒头、红薯、甜食等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另一方面,可适当食用碱性的苏打饼干,以中和胃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些老胃病的患者,因为已经有十几年的老胃病,犯病了自己吃点药,好了就不管了,下次胃痛再吃点药,最后发生明显的便血或体重减轻,才去看医生,这时已经是晚期胃癌了。太多人因为缺乏医疗常识,导致悲剧的发生。
老胃病,需要养胃、治胃、防癌变全程管理策略!
推荐大家好好看看这门课程,北京301医院的权威专家专门录制,整整12节课,让你不用专门跑到北京301医院排队挂号,就能学习到权威专家的老胃病监测干预知识。
点击下方专栏链接,立即免费试听
跟随我们一辈子的胃,需要你来好好养护
看完这些课,不仅能明胃癌的早期症状、老胃病患者的最佳饮食方案以及老胃病患者的治疗等诸多问题,让你摆脱焦虑。
还能明白胃镜检查、胃溃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胃癌分别有哪些表现,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给出了对应的详细可操作的防治技巧(吃、睡、补、按),以及对应的药物。
当然,上面谈的只是一般性鉴别,进一步检查须作胃液分析、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试验室检查,以及X线钡餐、胃镜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与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相互对照,医生才能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病人不仅作为一名被检者,而且要作为一名合作者。无数事实证明,医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确诊率的重要一环。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样,关键在于“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观察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部位的细胞开始发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体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癌前期“。而这一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佳的阶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现。则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防患于未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Ow4f3EBiuFnsJQViS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