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血压患者不能坚持用药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降压药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药物有副作用,就不愿意吃降压药,或者吃一顿,停一顿,断断续续,殊不知,血压控制不好或者血压波动较大带来的副作用远比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要大得多。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只要用药后血压控制理想,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就可以坚持使用该药物。
除了这个认识误区外,其实高血压患者还应该从以下4方面注意,做好降压:
1、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过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
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高血压病为慢性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
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造成血压波动和不稳定。
4、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药,降血压降下来再说,其实对于非高危的高血压,无须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地降压
我们知道,市面上常见的降压药有5大类,它们的疗效各有侧重。但必须强调的是,各类降压药之间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需要针对不同的人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年龄、家族遗传史、肾功能情况、有无糖尿病、经济情况等等。
有鉴于此,我们既不能盲目地跟着身边号称“吃了有效”的人吃一样的药。也不能被“是药三分毒”的思维困住,拒绝接受任何药物治疗,事实上,副作用在合理的药物选择下,是可以控制到最小,远远小于临床获益的。
此外,也不可自己随意加药、减药,否则血液中降压药的浓度不稳定,在该降压的峰值时候没有降,在不该降的时候却降得太低,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幅度大,加剧血管破裂等靶器官的损害。
更不可在治疗过程中,看到血压已经稳定一段时间了,然后不遵医嘱,突然停药!因为很多时候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
总之,想要使血压达标平稳,并能长期保持,选对降压药是关键!只有对症的,适合你的药物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正在服用的药物不适合现阶段的自己,或长期服药降压效果仍然不理想,或只是单纯地想了解更多对抗高血压的用药新知识?
那么,我录制的这个音频课《像医生一样懂降压药》,正好可以应你所需:
点击下方专栏链接,立即免费试听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一大类心血管综合征?造成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常见降压药到底有几类,代表药物有哪些?具体疗效是什么、如何发挥降压作用,又分别有哪些副作用?临床应用时,适宜人群、禁忌人群有哪些?合并不同疾病时,降压药应该怎么选?有什么注意事项?……
诸如此类问题,我都会进行系统、深入地解读,毫无保留地对你说个明白!
对于最让人头痛的“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仅靠服用一种降压药物,还难以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而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就能突破单一药物的降压劣势,收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降压效果!课程里,我会推荐7种降压药物的最佳联用搭配方案,拓宽你的思路。
通过这个课程,你会对高血压的主流用药有更透彻、全面的了解,在降压路上也能“茅塞顿开”,懂得医生的诊疗思路,知道如何高效地配合医生积极服药,主动提高依从性,让治疗更容易达标!
并且还能对自己的用药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明白自己的降压药有没有选对,究竟适不适合自己,及时与医生沟通。
同时,还能学习到自我健康管理干预方法,重建获益一生的稳压生活方式,从而尽可能实现降压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