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说法开始悄然流行。
“男人骚起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
从美妆圈大佬,技术一个比一个精湛。
到舞蹈圈天皇,动作一个比一个妖娆。
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段有身段。
每次都让香玉对着屏幕自惭形秽,深感自己功力之浅薄。
但要说起男人界最骚气的存在,还是当数这一群——
《鲁保罗变装皇后秀》
RuPaul’s Drag Race
看看封面上这堪称群魔乱舞的一幕,就知道该节目是个什么尿性了。
《鲁保罗变装皇后秀》从2009年推出第一季开始,已经出到了十一季。
最新季在IMDB上均分8.6。
在此之前的第八季和第九季,更是拿下了100%的新鲜度。
稳妥的一批。
2012年推出过衍生综艺《鲁保罗变装皇后全明星季》。
一样是高口碑的人气作品。
不仅如此,还在真人秀的大军中一路披荆斩棘。
共拿下了13座艾美奖。
这个画风如此与众不同的真人秀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大家系好安全带,接下来香玉要踩油门了。
《鲁保罗变装皇后秀》的本质就是一群女装大佬,男扮女装之后比拼才艺。
变装前在台下,他们是文艺大叔。
是嘻哈小哥。
是芭蕾舞者。
等变装完成,站到了台上后——
就成了迪厅女王。
磁带成精。
小雏菊仙子?
真可以说改造得“连他妈都不认得”。
既然是PK,那肯定还是得有点硬货才能占据优势。
首先第一致胜利器,就是美。
像这位先天条件极佳的亚裔小哥,从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场赞叹。
等变装完成走上T台,简直立刻化身世界小姐。
又比如这位长发白人小哥,又高又瘦。
台上一站,身材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美单只是视觉层面的冲击,不够深入人心;
还得靠“骚”才能直击灵魂。
这档节目每期的日常就是戏精上身完全停不下来。
平日里互相称呼姐姐妹妹那都是基本操作;
一朝变脸互怼,张口碧池闭口丑逼也毫不留情。
在这个舞台上,最不缺的就是drama。
抖臀露腿加摇乳(假的),画面非常限制级。
还时不时搞点人体对对碰运球大赛。
充满哲学的场景大写着未成年退散。
看着这群风情万种的男人,香玉又一次默默自叹弗如。
但如果以为在这个舞台上美和骚就够了,那你就错了!
想在鲁皇的变装秀里出类拔萃,必须得有十八般武艺傍身。
服装设计是基础,缝纫制作是辅助。
哪怕给的材料是一堆原生态绿色农产品,也要有能力化腐朽为神奇,做成逼格满满的T台高定。
走秀台步直逼专业模特,没有实力根本不敢站在台上。
到后来台步都不够了,直接上台整了段芭蕾。
就是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时不时演个话剧,排个脱口秀节目,个个拿出争选奥斯卡影后的劲头。
不论分到的角色是白莲花,还是女王蜂。
必须用入木三分的演绎给自己实力打call。
唱歌跳舞变魔术,还得自己写词来段rap。
关键人家都不是玩虚的。
形式虽然浮夸,但拿出手的全都是专业水准。
模仿名人也是出线的关键。
不但要对流行文化如数家珍,各种梗和段子手到擒来;
还必须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逗乐全场的喜剧天赋,方能博得评委欢心。
模仿席琳迪翁
每个选手都是退能杂志拍硬照,进能电视脱口秀的十项全能。
最关键的是还得有个性。
你美,你骚,你十八般武艺都很强,但如果玩的都是别人玩过的——
不好意思,退下吧。
优秀得太平庸了。
鲜明的个人风格+亮眼的记忆点+雄厚的实力。
层层条件叠加,才有可能击败其它小主,摇身变为皇后。
比宫斗剧都惊心动魄有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鲁保罗变装皇后秀》能十年长青。
它不是单纯的走秀、选美,而是集合了全美超模+我是演员+美国之声+天桥风云等一众节目形式。
撕逼八卦与爆笑专业融为一体。
惊喜和亮点一波紧接一波。
由此也可以看出,《鲁保罗变装皇后秀》绝对不是一档老少咸宜的节目。
在IMDB上家长指导的一栏里,脏话粗话被标注出了红色的严重警告。
节目上,从嘉宾到评委到选手,大家的日常对话是这样的:
鸡言鸡语,混合婊里婊气。
堪称大型鸡窝现场。
这还是香玉考虑到过审问题,选取了语言表达不那么直接的部分。
正片尺度得有多大,大家自行脑补。
语言上的成人向还只是它先锋性的一个侧面。
更鲜明的是它的政治性(这也是老美综艺的普遍特征)。
drag(变装)作为美国追求平等自由的重要群体,在政治诉求上是妥妥的民主党。
“共和党”三个字一出场,必受集体性白眼。
作为共和党头头的川普,更是被视为眼中钉。
动不动就被拿出来鞭笞一通。
这样立场鲜明举起政治旗帜的节目特点,离不开节目的灵魂人物:
鲁保罗。
这位人称鲁妈、鲁皇的传奇人物,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
做过演员、歌手、主持人、制片人,是公认最优秀的变装皇后之一。
2017年,鲁保罗入选《时代》杂志年度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没错这跟上面是一个人
现在虽然已过天命之年,依然活力不减。
最近还作为主演出演了网飞的新片《AJ与皇后》。
鲁保罗为美国的同志平权运动做出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也让drag这项原本属于小众圈子的爱好渐渐走向大众,被更多人接受。
现在的drag不但拥有自己的鲜明风格,甚至还被时尚圈视作灵感来源。
就像男装品牌Thom Browne,就受到变装风格的影响。
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穿裙子的男人”系列,在时尚圈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LV前设计总监Marc Jacobs也是变装的忠实粉丝,经常去《鲁保罗皇后秀》做个嘉宾。
上过这档节目的明星嘉宾多到根本数不过来。
麦莉·塞勒斯(《汉娜·蒙塔娜》),“戳爷”特洛耶·希文,打雷嘎嘎等等,都去客串过。
可以说,通过这个节目,drag开始逐渐走入了主流审美。
或者说,所谓的“主流”与少数群体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审美逐渐多元化的一个表现。
更是鼓励人们接纳自己的一种呐喊。
在第十一季的冠军赛上,固定评委之一的米歇尔·维塞奇公布自己通过手术取出了隆胸假体。
鼓励因为隆胸受折磨的女性勇敢做出改变,接受真实的自己。
他们呐喊的方式或许看起来很出格。
但却是在用“不正经”的方式,做着最正经的事。
破除刻板印象,解放人生的多种选择,不再被所谓的教条束缚。
谁说男性就不可以化妆,不可以喜欢时尚与精致,不可以打扮自己?
就好像。
谁说女性就不能喜欢足球,不能喜欢拳击,不能喜欢赛车呢?
事实上很容易发现。
那些反感男性打扮自己,甚至将其贬斥为“变态”的,和那些要求女性必须温柔,必须遵循相夫教子“女德”的,其实是同一类人。
他们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夫。
将自己视为“标准线”,标榜着绝对正确。
把所有异己者踢出队列,通过攻击和贬低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肯定自己,满足虚伪而荒唐的满足感。
张扬着所谓“正常”的大旗,行歧视之事。
用一种刻板印象的牢笼,同时束缚了所有人。
别看这些人总是张牙舞爪的,但其实他们行为背后的本质,是胆小、自卑、懦弱。
是害怕自己被抛弃,怕自己的现有地位和既定利益被动摇。
对自我缺乏认知和肯定,只能混在人群里寻找存在感,仗着人多势众的时候叫唤两声。
他们是没有自己的声音的。
因为他们连自己的声音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爱美是人的天性,甚至可以说是生物的天性。
喜欢打扮,跟喜欢唱歌跳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男性乐于打扮的同时也完全不妨碍他可以勇敢坚强,从爱好来推断性格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就像爱好武术的人,难道就可以说TA性格暴力吗?
在这个基础上再退一步来讲。
为什么男性就不允许软弱?
在《送我上青云》上映的时候,就因为片中男性角色不够“理想化”而被质疑过。
香玉当时就说,这些不理想的状态,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那些所谓男人不可以哭,不可以软弱,不允许流露脆弱的要求。
完全是社会强加给男性的刻板印象,是对男性的过度限定和束缚。
性别是一种生理学上的特征。
而如果我们让“性格”的人文观念仅仅停留在了“性别”的生物维度。
那就太对不起人类所谓天之骄子,万物灵长的地位了。
这群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变装皇后。
在所有唱歌跳舞的背后,在假发浓妆的装饰下,其实在反复强调的只有一个观念——
接纳真实的自己。
你内向敏感,不善于与人交流,这没关系。
你天生肥胖,不是世俗评价里的美人,这没关系。
你因为与众不同的怪异审美而被排挤,这都没关系。
希望改变的部分,去努力改变。
改变不了或者压根不想改变的部分,接纳它。
接纳自己的能与不能。
然后好好地爱这样的自己。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又如何有能力去爱别人呢?
说到底。
人生不是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模板,没有人能告诉你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并且充满了热情和幸福。
就是你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