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杰克曼,人称“休叔”。
凭借《X战警》系列中的“金刚狼”一角,俘获了无数粉丝。
这个钢铁直男痴情人儿,也成为了他的代表性角色。
2017年,《金刚狼:殊死一战》悲壮落幕之后,休叔也彻底告别了金刚狼的角色。
但他的演艺事业仍在向上发展。
并且数次尝试各种颠覆性的角色。
比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比如《马戏之王》中的“马戏团鼻祖”P.T.巴纳姆。
都是大胆挑战大众的期待,而绝不拘泥于一种形象。
下面这部新品便又是一个例子——
《坏教育》
Bad Education
第一次意识到休叔居然有这么多抬头纹。
1968 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 52 岁。
金刚狼,真的已经老了。
加上他为了这个角色大约减了肥,所以看起来皮肤比较松弛。
不过,休叔在本片里体现了另一种魅力。
优雅的,温和的,甚至有点脆弱。
还基情四射了我的朋友们!
休叔演的老 Gay 十分风情。
精致,浪漫又带点微妙的油腻。
甚至还有大胆的亲热镜头!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纽约长岛罗斯林区的教职人员挪用公款案件。
涉案金额 1100 万美元(约 7700 万人民币)。
整个案子不算多么惊心动魄,作案手法一点也不高妙。
实际上,最初曝光这个案件的是罗斯林高中的学生,只是根据公开资料,就查出来了蹊跷。
既不是悬案,也没有太多扯皮。
而本片的编剧迈克·马考斯基,恰好当年也在该校念书,便把故事写了出来,
作案人员只有两人:
学区督导弗兰克·塔松,即休叔在片中的角色。
会计潘·格拉克,由艾莉森·珍妮饰演。
(两年前她刚刚凭借《我,花样女王》中的凶悍虎妈拿下最佳女配。)
两人在生活中是同事兼好友。
在 12 年的时间里,他们盗刷学校的公务卡,虚报账目,为自己谋得了奢华的生活。
督导(Superintendent),是学校董事会雇佣的经营者。
管理特定学区的多所公共学校。
工作内容包括:
管理预算,招聘教师,制定工资标准,决定每个学期的时长等等,把握该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培养方针和发展方向等。
如果把学校看作一家公司,那么督导就是 CEO。
板上钉钉的事实,休书饰演的弗兰克·塔松是一名偷盗公款的罪犯;
但令人唏嘘的是,他本人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教育管理者。
在出事之前,所有人都对他敬爱有加。
塔松拥有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擅长英国文学,主攻狄更斯。
1992 年,他来到罗斯林学区,凭借优秀的才能很快便升任督导。
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
幼儿园开设外语课,把社区服务列为学生活动等等。
很多事迹被《纽约时报》报道。
任职的 12 年间,他把这个学校从平平无奇拔高到了全美公立学前列。
本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高中学业,且 95% 的人都进入了大学。
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被美国名校录取。
2004 年,《华尔街日报》将罗斯林高中列为全国最佳公立高中第 4 名。
影片就是以庆贺升学率的掌声开场的。
休叔饰演的塔松,从舞台后方缓缓走来,与董事会成员们一一握手。
走向聚光灯,接受家长们的感激。
如此功勋背后,是塔松不遗余力地付出和努力。
作为教育者,他确实非常优秀。
对待自己的督导工作,绝对是一等一的认真。
他几乎记得学校里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之间的家庭关系也摸得一清二楚。
甚至有的学生毕业 15 年,他去酒吧偶然碰见,依然能准确地叫出对方全名。
这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重视。
第二天要与全校老师聚餐。
他能深夜在办公室记忆每个老师的名字,和他们所教授的科目。
为的是能予以对方尊重,更好了解每个老师的授课情况。
带着几个同事去拉斯维加斯参加研讨会,其他人都跑去赌场玩。
只有他一个人认认真真听讲做笔记。
生活中,塔松也很自律。
重视仪表,控制体重。
看到会议厅提供的饼干,哪怕嘴馋,也能忍住不伸手。
他是温和谦逊的教育者,但同时也有着旺盛的虚荣心。
每次出现在大众面前,他都是发丝整齐,西装笔挺,古龙香水喷到脖子。
出差时,他会随身带着十几套西服。
对外声称自己是异性恋,前妻死了 30 年。
可实际上,塔松不仅有相伴 33 年的固定男友,在纽约上东区拥有一间高级公寓。
还包养了一名小鲜肉,为他在拉斯维加斯买了房。
当然,这样舒服甚至奢侈生活,是他每年 20 万美元的薪水远远供不起的。
20 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在罗斯林这个富人街区,人人坐拥大豪宅的境况下,很难说20万真的能匹配他为当地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他不仅给学生带来切切实实的升学帮助,也拉动了当地经济。
美国也有学区房的说法。
罗斯林高中的全国排名公布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迅速飙升。
好几幢房屋的价格被炒到了 100 万美元以上。
因为谁都知道,这个学区的学校好,所以带娃的父母都挤破头想迁居到这里。
赚疯了的房地产公司老板特意登门感谢塔松。
咋感谢的呢?
送了一篮子饼干。
塔松与他们寒暄,目光不自觉落到其中一个房地产商的手上。
纤细的手指上戴着巨大的宝石戒指。
一定价值不菲。
午餐时分,他与好友潘(另一位贪污主谋)坐在学校的操场上喝咖啡。
揣测某个董事会成员(同时本职工作是房地产商)一年能挣多少。
大概七位数吧。
而塔松,在其中付出最多也贡献最大的人,工资却连他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他不忿:
如果为了钱,我可以去华尔街工作
像你一样住乡间豪宅
但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我也确实做到了
让学校排名上升到第 4
我却还拿着教师的薪水
而你和其他人靠着这个学区赚了好几百万
塔松说的不无道理。
他的名校学历,勤勉的态度,周到的管理才能,如果在大公司或华尔街工作,肯定也能干出不小的成绩。
只要他想,完全可以换个地方赚更多。
但他对教育是有热情的,希望培育出更优秀的孩子们。
事情败露时,他焦虑地回到办公室。
恰好碰到家长带着资历平平的孩子过来申请上资优班。
小孩始终无法念好“加速”这个单词。
在已知大祸临头的情况下,塔松却还依然温柔以待,耐心下来教小朋友如何把这个单词记住。
终于教会时欣慰的表情
人到中年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他当年从学校毕业时,肯定是怀揣着一腔热诚的理想进入教育界。
他想要世界变得更好,也确实做到了。
可世界回馈给他什么了?
20 万美元其实还算不错的。
更残酷的是。
这世界上大多数的理想主义者都在遭遇现实的毒打,或许连吃饭都成问题。
我想,这大概就是本片对塔松这个角色,给予了巨大同情的原因吧。
休叔的表演很让人心疼
最有意思的是。塔松之所以落马的起点,是他自己。
揭露出这桩案件的校报学生记者,起初只想做一个关于学校的吹水文。
是塔松鼓励她“真正的记者,能把任何一个题材写成重要报道”。
小姑娘这才开始查一些严肃资料。
并最终揪出了整个事件。
而这部片子的编剧,也是当年罗斯林学校的毕业生。
这又似乎从侧面证明了塔松作为教育者的才能。
鱼叔并不是想给他洗白。
塔松的贪污行为,板上钉钉。
最终得到法律的惩罚,也是罪有应得。
但他也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
他真诚地为学生着想,同时也想要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无计可施之下,最终走上了撒谎和偷窃这条歪路。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作出有悖师德的贪污行为。
但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也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些人为何会铤而走险?
甚至是像塔松这样一个,为教育付出巨大努力也获得卓越成就的人,又怎么会被逼上歧途。
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在很多国家,教育工作者都是“投入多,回报少”的群体。
人人都在夸赞老师是园丁,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却又很少在金钱上给予相匹配的鼓励。
那么,社会在享受他们不遗余力的耕耘成果的同时,是否也该在背后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
如果不想人家走邪门歪道,至少给个平坦的大马路呀。
防范于未然,总好过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