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糖,白砂糖,葡萄糖,糖浆,各种低聚糖,糖醇....它们的名字里都有“糖”,都有啥区别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更全面的理一理,从面的角度学习,比一点点的学,会更有意义哦。
首先,这些所有的糖,不论它叫什么名字,它们都属于“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呢,就是由碳、氢和氧这几个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各种”糖”名称不同,共同点就都是碳、氢、氧组成的,区别就是结构和数量不同,因结构数量的不同,也导致它们的功能各异。
当然了,碳水化合物不单单是这些糖,它的“家庭成员”可多了。
碳水化合物根据聚合度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碳水化合物按照聚合度分类
碳水化合物分三大类:简单糖、寡糖和多糖,每一类里都有很多代表糖。
看到了么,“糖”和“寡糖”的分类里的名称里都有带糖字,“多糖”里就不带糖字了。
因为多糖中淀粉的代表食物就是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面条,而非淀粉多糖里主要是纤维素、果胶等,它们名字里不带糖,吃起来也没有甜味,但这些统统都属于糖。
可见,不是所有的糖都是甜的,凡是含有以上成分的,都说明它含有碳水化合物,含碳水化合的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不同食物含的种类不同,我们每天都在摄入。
除了我们熟知的大米,面条含碳水化合物,以上食物都是含碳水化合物的,包括鱼肉蛋奶等,含量有差别而已。
现在我们再从这三大类分别去分析,我把平时大家接触最多的一些单独拎出来解释。
糖
由1-2个糖分子组成的“简单糖”,包括单糖、双糖、糖醇。
其中单糖和双糖就是我们日常见到最多的,单糖的代表是葡萄糖,双糖代表是蔗糖,孩子零食里加的最多的就是它们,什么白砂糖,糖浆等 ,都广泛存在于各种糖果,饼干,糕点,冰淇淋、含糖饮料里.....
注意啊,平时我们说的不要给孩子吃糖,国际上颁布的限糖令,所说的糖都是这些“简单糖”。
为什么说它不好,因为葡萄糖可以在肠道里直接吸收,它是碳水化合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不需要任何消化和转化。
吃了葡萄糖人体会快速吸收并迅速升高血糖,长期大量这样吃,对人危害很大,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龋齿、肥胖、抑制食欲、发育慢、影响钙锌吸收等等。
“简单糖”之所以有危害,主要因为它的两大特性:
1、快速升高血糖;
2、单独存在(意思是直接吃葡萄糖,白砂糖这种糖,很多食物里也含有糖,但以食物的方式存在的,会好很多)。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糖,但只要它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并且是以复杂的形式存在,那么它就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危害。
比如大米含很多糖但它不会快速升高血糖,比如水果含糖量高,但它是食物的形式摄入,不是单纯吃糖。
这一类里,我再特别说下糖醇和乳糖。
糖醇是单糖或者双糖的一种衍生物,跟它们是不一样的。
糖醇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里,比如木糖醇、麦芽糖醇,它们特点是有甜味,而且适度和蔗糖差不多,但它消化慢、代谢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没有上面说的简单糖的那些危害,并且不被口腔中微生物利用,可防龋齿。
它是一种不错的“代糖”,目前已经很多用于糖尿病人的甜味替代了。
再说说乳糖。
乳糖大家一定很熟悉,乳糖,顾名思议就是存在乳里面的糖,它是婴儿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我们知道人类能量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人的大脑也很需要葡萄糖,所以我们要吃主食,可是小婴儿又不能吃大米、面条,怎么办呢。
聪明的“造物者”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让小婴儿肠道里的“乳糖酶”特别活跃,这样只要喝了奶,就可以把奶里面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这样小婴儿也能通过葡萄糖补充到能量啦。
而“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酶数量或者活性不够导致出现的症状,补充乳糖酶就好了。
寡糖
寡糖是一类最不像“糖”的糖,因为它既不像其它简单糖那样会升血糖,也不只是像糖醇那样是代糖,它是有自己“独特作用”的。
寡糖也叫低聚糖,存在很多天然食物里,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等。
它的特点是不会被消化酶消化,但能被肠道益生菌利用(酵解),可促进益生菌增长,还可促进肠粘膜细胞健康,降低肠道PH值,抵御致病菌的繁殖,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短链脂肪酸,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益生元”。
益生元对宝宝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母乳中就含有非常丰富的寡糖,大概1000毫升母乳里,就含有12-14克的寡糖。
现在有很多配方奶粉会添加低聚糖,就是为了能更接受母乳,但是母乳里天然存在的寡糖跟植物里的低聚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母乳里的寡糖结构更丰富,功能也更完善些。
正是因为寡糖不仅有甜味(甜度是蔗糖的30%-60%),还有这么多对健康的好处,所以它是我们制定营养素里最常用到的辅料,既起到调味作用,又对孩子的肠道健康有促进作用,也可让补充的营养素更好吸收,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多糖
多糖是大家最熟的一类,代表食物就是我们每天吃的主食。
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这两大类,它们是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经一系列的反应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它不像简单糖会快速被吸收升高血糖,也不像寡糖完全不被吸收只作用于肠道,它会被身体慢慢消化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
淀粉
淀粉又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变性淀粉,每种谷物中既有支链淀粉,也有直链淀粉,只是含量和比例不同,它们区别主要是直链淀粉在热水中可溶解,占比较少,支链淀粉分子更大,难溶于水,黏性大,在自然界中占比多(淀粉用来勾芡让食物更加黏稠就是因为支链淀粉多)。
非淀粉多糖
淀粉是会被消化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的,而非淀粉则不会被消化吸收,它主要由植物的细胞壁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吸水膨胀,而且能被大肠中微生素酵解,由于它可以膨胀,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也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促进肠道的菌群繁殖也有帮助,如果便秘很合适用它来调理。
它的功能跟前面说的寡糖也是很类似的,所以有专家建议把它也被列为“益生元”这一类。
甜味剂
以上我们了解了所有“糖”类是怎么回事,糖很重要,但糖我们每天通过吃主食已经摄入够多了,真的不需要额外去吃那些有害的“简单糖”。
那孩子就是爱吃甜的,不甜不肯吃啊怎么办?有办法,那就是甜味剂。
(常见甜味剂分类表)
除了葡萄糖,糖浆,蔗糖等,我们还在很多食品包装上看到过阿斯巴甜、安赛蜜、赤藓糖醇等等,这些除所有“简单糖”“寡糖”“多糖”以外的,有甜味的东西全部统称为“甜味剂”。
甜味剂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们想要满足孩子吃甜的欲望,又想最大程度保持健康,那么就有意识去选择好的甜味剂就可以。
注意,这些甜味剂虽然不会让血糖快速升高,但是对身体也没有额外益处(只有前面说的寡糖是有益处的),有的甚至有害。
比如,有研究显示,三氯蔗糖会让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阿斯巴甜就会干扰氨基酸代谢,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目前国家是禁止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这些。
综上,如何让孩子“健康吃糖”呢,我总结如下:
1、少吃或者不吃“简单糖”。包括葡萄糖、葡萄糖浆、白砂糖、蔗糖,给孩子入品的不管是零食还是营养品,都要先看看配料表,是不是含有这些。
它们基本都覆盖在孩子常吃的那些零食里,包括糖果,饼干,糕点,冰淇淋、饮料....所以才说要少吃零食;
2、避免摄入各种“合成类甜味剂”(如上图表格所示);
3、适当摄入寡糖(天然食物里都含有),某些食品或者营养素里含有寡糖就挺好,适当补充(也不宜大量摄入);
4、选择代糖。如果孩子特别爱吃甜食,一时之间也戒不了,那么可选择用代糖缓冲,比如在家给孩子做饼干、发糕之类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各种糖醇、糖苷,甜度高,又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