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就基本不关注孩子饮食了。认为既然有人管,自己就可以放手,但要知道,国人营养意识普遍落后,还没到可以“完全放心”的程度。
有的幼儿园连营养师都没有,即使有营养师,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为迎和孩子口味喜好,特意在食谱里增加一些不够健康的加工食品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们知道这些,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多少在家里弥补,比如学校奶不够的,回家就补上,学校蔬菜种类少的,可在家里安排上…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尽可能给到孩子更全面的营养。
如果可以,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也把它们的食谱拿来对比下,选择食谱最健康的幼儿园。
那么,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如何做能让孩子吃的更健康呢?
1、要一份学校的详细菜单;
2、根据学校的菜单,合理安排家里的食谱。
用“家-园共建”的思路,把学校和家里的食谱结合看,查漏补缺,共同为孩子提供到营养充足的菜单。
不同幼儿园提供的餐次也不同,有的是全天都在幼儿园吃,有的没有晚餐,有的是早餐餐都没有只提供午餐和上下午点,还有的不提供早餐,但午晚餐和上下午点都在幼儿园吃…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先拿到一份学校的食谱,有针对性的安排孩子在家里的饮食。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征集了一些不同幼儿园的食谱,今天我选一些公布出来,分别做“点评”(客观说现象),然后再说明下家里应该如何弥补,看完下面这几个,大家就都会有感觉了。
第一种食谱形式:
全天(三餐两点)都在学校吃
食谱一:
(图片可点开放大看)
优点:
1、三餐两点时间安排合理,种类丰富,每天不重样;
2、主食粗细搭配,配菜荤素结合,鱼肉蛋奶豆蔬果都有,比较齐全。
不足:
1、奶量不够(偶尔早餐才有一次奶);
2、配菜看着多,但种类不够全,叶类蔬菜、甘蓝类、瓜类茄类水生类蔬菜都偏少;
3、卤蛋作为早餐不合适(鸡蛋久煮蛋白质变性),加餐吃米花糖也不合适(高糖抑制食欲),奥利奥饼干换成奶类就更好;
4、肉类偏多(每天两顿都有肉)。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由于在学校是全天吃,可干预的范围小,建议回家晚上再加一顿奶,把奶量补够,如果晚上吃不下,改成早上喝,早上喝完奶再去学校继续吃早餐(可以交代老师早餐吃少一点)。
周末在家吃饭注意增加叶类(生菜,油麦菜,菠菜等等),甘蓝类(花菜,甘蓝,卷心菜),鲜豆类(菜豆、豇豆、四季豆…),葱蒜类(韭菜、洋葱…)等,丰富素菜品种,让营养摄入更均衡。
还可以增加秋季时令菜比如百合、莲藕、板栗、秋葵、山药、萝卜等等,这些学校没有的,在家里要安排起来。
还需注意多素少荤(幼儿园每天都有不少肉类),让肠道休息,防止积食。
食谱二:
优点:
1、三餐两点时间安排合理,种类丰富,每天不重样;
2、加餐是上午奶,下午水果,这种安排比较合理;
3、午饭主食都是粗细搭配,每天不同种类杂粮,晚餐面食为主,与中午不重复,体现出不错的用心,照顾到不同孩子的口味偏好;
4、荤素搭配,种类多样化,鱼肉蛋奶豆蔬果都有。
不足:
1、奶量不够(一天就上午一顿加餐奶);
2、蛋挞、糖饼、蛋糕、甜馒头、豆沙包这类甜腻的甜品糕点几乎每天有,不建议给娃吃这么频繁;
3、淀粉类主食偏多,素菜种类和肉类偏少;
4、市售品牌酸奶一般加了大量的糖和添加剂,我们建议给孩子吃的奶只有纯鲜奶和纯原味酸奶。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学校奶量太少,最好晚上回家再加一顿奶,早上喝完奶再去学校继续吃早餐,可以早晚一次各150毫升,每次量不多,不额外增加负担。
周末在家吃饭注意增加不同种类的蔬菜和豆制品,如下图:
很多人觉得蔬菜就是大白菜、生菜,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里列出来的素菜有12大类,每一类营养都不同,应均衡去吃。
根据学校的食谱,在家里需要重点补充叶菜类、茄果类、甘蓝类、鲜豆类、水生蔬菜类、瓜类、水生蔬菜类,菌菇类,还有豆制品(豆腐、豆浆、豆腐干)…等。
秋季时令菜比如百合、莲藕、板栗、秋葵、山药、萝卜等,学校吃不到,家里也可以补起来。
第二种食谱形式:
早午餐和两点在学校吃,
晚餐在家里吃
食谱一:
优点:
1、荤素搭配合理,种类丰富,每天不重样;
2、早点水果的安排比较合理;
缺点:
1、没奶;
2、蛋白类食物偏少,尤其是早餐是黄金吸收时间,应重点安排蛋奶这类高蛋白食物;
3、上下午点安排中,都安排水果、坚果或者奶类会更合理(早点几顿是安排糕点,午点都是高碳水食物);
4、杂粮杂豆薯类偏少(只有一顿午餐是杂粮米饭,具体用什么杂粮用什么量不得而知);
5、蔬菜种类不够齐全。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1、奶喝够,早晚一起达到500毫升为佳;
2、根据在学校吃的“查漏补缺”,晚餐可以安排杂粮米饭、杂粮饼、杂粮面条之类。
配菜选择学校没吃的,比如周一增加叶类、菌菇、根菜水生蔬菜类,肉选择禽类或者深海鱼,晚饭后吃点水果;
周二晚餐配菜瓜类茄类、甘蓝类类、豆制品,肉选择瘦肉、鸡鸭肉等;
周三选择叶菜类、根类和甘蓝水生类,豆制品,禽畜类,晚饭后加点水果;
周四选择叶菜类、瓜类茄果类、鱼肉海鲜类等;周五选择豆制品、菌菇类、根类豆类,可以选择不吃肉(因为学校早餐午餐都有了,选择一次晚餐素食);
3、要注重用好油,学校是不可能用亚麻籽油、茶油橄榄油这类“好油”的,那么我们就利用好晚餐在家吃的机会,给孩子补“好油”,炒菜用我们选的“热炒油”,拌菜用亚麻籽油,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
食谱二:
优点:
1、荤素搭配合理,种类丰富,每天不重样;
2、午点很丰盛,有适当应用到中医食疗(健脾粥、虫草花、陈皮、银耳、马蹄等);
3、有水果、有坚果,一周内海产品、鱼类有两次,肉类每天都有,安排比较合理;
缺点:
1、奶不够,有时候没奶;
2、杂粮杂豆薯类偏少(只有一顿午餐是杂粮米饭);
3、豆制品、蛋类以及根茎类、瓜类茄果类、叶菜类蔬菜偏少。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1、奶喝够,早晚一起达到500毫升为佳,问清楚学校的具体奶量,回家补缺;
2、根据在学校配菜情况,晚餐相应做弥补安排,比如:
周一晚餐可选择豆制品、根茎类和十字花科类蔬菜,主食可以是杂粮米饭,也可以面条、饼这类面食;
周二,选择豆制品、深色叶类、根类的蔬菜,注意这天的晚餐肉类要少吃或者不吃;
周三选择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蔬菜、豆制品,肉少量或者不吃;
周四选择叶菜类、根茎类、十字花科类蔬菜;
周五选择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蔬菜、豆制品,主食可以是杂粮米饭,也可以选择面条、馄饨等;
3、在家把“好油”补上,利用好晚餐在家吃的机会,给孩子吃“好油”,炒菜用我们选的“热炒油”或者自己买茶油、橄榄油炒菜也不错,拌菜用亚麻籽油,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
第三种食谱形式:
在幼儿园吃早点午点和午餐,
早餐和晚餐在家吃
食谱:
优点:
1、种类丰富,每天不重样;
2、每天都有提供水果,主食里加入杂粮薯类,荤素搭配也相对合理;
缺点:
1、早点太丰盛,可能会影响午餐量,如果家里吃了早餐,也会影响早点的进食,这样的安排不是很合理;
2、豆制品太少,叶菜类、根茎类、菌菇类、甘草类蔬菜以及海产品都偏少。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1、先问清楚学校给早点的时间,如果是吃早餐的时间比如8点半~9点,那么可以先在家少吃,再去学校接着吃(或者带去学校一起吃);
根据学校早餐,安排家里早餐内容,比如周一喝牛奶,周二到周四准备鸡蛋、馒头等;
如果早点是在上午10点左右,那么早餐就在家里都吃好了再去学校(在家里吃了早餐,早点就让老师少给孩子吃,最好只给水果,以免影响午餐);
2、根据学校午餐的搭配,做好晚餐的“补缺”搭配。
比如周一可以选择豆制品、甘蓝类、根类水生类的蔬菜,多素少荤(学校里都有荤菜);
周二可以选择杂粮主食、叶类蔬菜以及豆制品(中午吃了鱼,晚餐的肉类就不再安排鱼海鲜类);
周三选择深色叶类、根类、甘蓝类蔬菜;
周四选择叶菜类、豆制品,主食粗细搭配,肉类少量;周五选择叶菜类、甘蓝类葱蒜类、豆制品等等。
注意,因为学校午点安排比较丰盛,如果孩子吃的多,回家后晚餐吃的少,就是正常的,不能太勉强,晚上本就不好消化,吃多会加重消化负担。
第四种食谱形式:
在幼儿园吃午餐晚餐和两点,
但是没有早餐
食谱:
优点:
1、种类丰富,每天都不重样;
2、两餐加点安排的是奶和水果,比较合理;
3、荤素搭配,主食都有换着吃,叶菜类,豆制品,瓜茄果类的安排也比较丰盛;
缺点:
1、奶量不足;
2、蛋糕饼干这类高甜度精致碳水安排太频繁(每天都有两次);
3、没有杂粮,薯类;
4、叶菜类、根类、甘蓝类、瓜类和菌菇类蔬菜不足,海产鱼肉类偏少。
在家需要做的弥补:
1、先问清楚学校给早点的时间,如果时间在9点以前,那么可以先在家少吃,再去学校接着吃(或者带去学校一起吃),如果是9点后,在家吃够早餐再去学校。
早餐推荐以下几个组合:鸡蛋+杂粮馒头;鸡蛋三明治;鸡蛋+杂蔬饼/发糕…
2、晚上在家加一顿奶;
3、周末在家重点安排杂粮类,叶菜类、甘蓝类、根类、水生蔬菜、菌菇以及豆制品,均衡吃;
还可加入秋季时令菜比如百合、莲藕、板栗、秋葵、山药、萝卜等,加强营养;
4、注重用好油,在家炒菜用母婴“热炒油”,拌菜用亚麻籽油,增加必须脂肪酸的摄入,弥补学校的不足(学校大锅饭是不大可能用到这些“好油”的)。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里,几种常见食谱形式的分析,可见,每个幼儿园食谱都不同,营养供给的侧重点各异,需要弥补的点也有差别,但总体大同小异,只要我们把握住均衡饮食原则,就会自己做分析。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决定一份食谱是否健康的,除了种类搭配,还有用的什么油,油盐这类调味使用量,轻烹饪还是过度加工,食材来源如何,肉是速生还是土长,蔬菜新鲜还是放的比较久……
这些都影响成菜的营养,但这些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上述的分析仅仅是从公布出来的食谱里,给予种类搭配上的“点评”和建议哦。
“家~园共建”宝宝食谱,学校不足,家里来补!赶紧向学校要一份食谱,把饮食优化起来吧。
作者:蓝弧,母婴自媒体营养师,12年深耕营养领域,咨询可V+ lanhu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