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零四百六十五两六钱九分。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夹楼、钟楼、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财神殿、火神殿等160余间。
山陕会馆戏楼呈方形,在正殿东部,台高2米,正面开敞为3间台口,后面以硬山顶椽墙封护,楼二层重檐,上层正身为歇山式,又于前后左右各出歇山,成12翼角,也是五彩琉璃瓦顶,中间有人行通道,背口即后檐,开门作砖雕垂花门罩,上连遮雨过楼与山门相接。戏楼上有6根方石柱,4根金柱,台前4根方石柱上有楹联两付,台上迎屏左右有木刻楹联一副。
台前沿原有木石雕刻栏木,台上迎屏原有大型花卉4幅,解放后已失踪,戏楼顶部藻井上,绘有多种花卉、人物、鸟兽图案,戏台前檐额枋上中刻福禄寿三星人物、两条龙,左右间刻莲花,皆为透雕,玲珑细致。台面左右折屏各有石刻古典工细人物图画1幅,左为"海市蜃楼(高180厘米,宽59厘米),右为"天台胜景"(高宽同前,琴腿高70厘米)。戏楼正中出将人相门所夹大迎屏左右木柱上有木刻楹联1副:"簪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高210厘米,宽22厘米,字径16厘米。戏楼前台4根方形石柱上所刻楹联两副。外联为"结五万春花,雅奏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俾世教即奇观"。内联为:"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途骏马,高帆顺风"。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