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安的《双子杀手》在影院热映,得益于CINITY影院的在国内的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的4K+3D+120帧版的《双子杀手》,网络上关于这部电影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喜欢的人认为电影很好,各种高速运动画面很清晰很流畅。但注重剧情的人认为故事平庸情节老套。
网上吵得热闹,线下的争论也渐趋白热化。关于《双子杀手》的看法,艾维记者所在的公司也基本分成了两派。作为安叔忠粉,自然要力战以同事小K为代表的偏见粉。
小K:“《双子杀手》不行的,李安不适合走技术路线。”
记者:“你看过这部电影了吗?凭什么就说它不好?”
小K:“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剧本年代久远我就不说了,看看票房?预计亏损7000万美元哦。”
记者:“历史上票房不好经典影片多了去了,以票房成绩定义电影好坏,稍显业余啦。”
……
争论了许多,我们依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S总出来打圆场:“你们在这里争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到影院实地感受一下,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不应该人云亦云。”
为此,艾维记者一行人特意到浙江首家支持放映4K+3D+120帧版《双子杀手》的影院(东影时代IMAX影城西溪店)观看了这部电影。
从直观的感受讲,这部电影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速也清晰
在这部电影中,各种新技术融合在一起,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120帧下的画面显示。它果然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在特写镜头中,演员们的面部细节可以说是毫发毕现,胡须、面部纹路等都很真实;
高速运动的画面也足够清晰。几个镜头令记者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影片开始时在高速列车上将目标一击毙命的短镜头,列车在高速运动时,画面依旧清晰可见,同样一个画面在24帧版本画面直接“糊”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长达5分钟左右的摩托车追逐长镜头,不仅动作劲爆,而且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镜头快速切换却丝毫无卡顿感,流畅度之高令人赞叹。在120帧下,即便是高速动作,中远景镜头里周围的建筑物和路人也都清晰可见。
最精彩的是机枪扫射镜头,无数的子弹喷射而出,就连子弹的运行轨迹都依稀可见,这是只有走进影院才能切身体会到的绝妙之处。
画面亮度均匀度好
一般来说,银幕中间的亮度略高于四周,但在realD终极银幕在加持下,《双子杀手》整个画面的亮度均匀度非常好。记者坐在影厅中间,视线投射在银幕中间区域时,并没有察觉出银幕四周的亮度和中间区域有什么变化。即便是黑暗环境下的镜头依旧很亮眼。比如,在布达佩斯地下室的打戏,除了能看清主演,也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堆放四周的人骨。在室外的几个镜头,艾维记者尝试取下3D眼镜,亮度都稍显刺眼了。
画质清晰细腻
电影看到一半,记者的“职业病”又犯了。为了感受一下近距离观看会不会有像素颗粒,记者小心翼翼地从最佳观影区挪到了影厅的第二排。一般来说,银幕下沿中点到座椅第一排中间位置靠背的距离要达到银幕宽度的0.6倍(最小视距),记者估计了一下,银幕大概15米,但银幕到第一排也就6米左右,换句话说,它是不符合标准的。如果是放映的是2K电影,坐在第一或第二排的观众会有较强的像素感,正因为《双子杀手》有4K的清晰度,记者即使坐在第一排也感受不到像素颗粒,整个画面还是很清晰细腻。
这对高上座率的CINITY影厅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4K电影可以缩短最小视距,2K电影需要0.6倍的最小视距,4K只需要达到0.3倍或0.4倍就可以了,那么在规划影厅建设时,银幕从第一排的距离设置为6米就可以,而不是现在的12米。按照1.2米一排的,可以增加大概5排(100个座位),这对拥有高上座率的CINITY影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3D效果体验佳
3D电影放映,被吐槽最多的恐怕就是银幕的亮度问题了,无论是4K还是120帧都会大打折扣。但CINITY影院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前文已经提到,当脱下眼镜时,银幕的亮度甚至会让人感到稍微有点刺眼。
我们知道,很多3D电影的拍摄制作都是靠某种软件转制而成,也就是观众常说的伪3D,3D效果不够好。但李安的《双子杀手》实打实地用3D技术拍摄的,3D场景显得非常真实,通过高帧率的加持,整个画面也很流畅,不是伪3D可以比的。
高亮度+真实3D拍摄技术,让记者体验到非常好的临场感。在4k分辨率下的3D表现非常优秀,主角和背景的分离度很高,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以下几个场景的3D表现让记者印象特别深刻:一是电影中女主坐在桌子前的镜头,让记者一度以为那就是真实的桌子,甚至有伸手去摸一下桌子的冲动;二是亨利小时候被丢进水里训练那一幕,满屏的气泡环绕着,似乎自己就沉浸在水中;三是最后加特林机枪扫射小镇杂货店的镜头,机枪喷射的火舌、四处飞射的火星和四溅的碎渣,银幕中的一切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接受的信息量,紧张到让人不自觉屏住呼吸。
音效出色
据悉,杭州这家CINITY影厅除了更换了科视的RGB激光放映机、还配备了杜比全景声,因此,《双子杀手》的音效表现出乎记者的意料,声音高中低音、分离度和环绕效果都是顶级的,尤其是枪械射击声和搏击打斗声,可谓“震撼人心”。
从整体的观影感受而言,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代入感、沉浸感十足。
当然,在叙事为主镜头,代入感不是那么强烈,但在几个运动、搏击镜头中,记者感觉真的是身临其境。比如,在摩托车追逐那一幕中,当摩托车驶过,惊起的一群飞鸟极具真实感,影厅中发出阵阵“哇哦”声。
同行的小K更是激动地表示:被那群飞鸟惊出一阵阵鸡皮疙瘩;当画面切换到主观镜头时,我感觉是自己骑着摩托车狂飙一样,随着路面的起起伏伏,甚至产生了轻微的眩晕感,真是太爽了……这时候,小K估计已经忘记她说过什么了。
从这一刻起,我们不知不觉完全沉浸到电影中,在布达佩斯的城堡地下室打斗戏中,亨利与克隆人小克“互殴”的镜头令人大呼过瘾,那就拳拳到肉的真实感,恐怕与到现场旁观无异。
小K坦言,她以前也是李安的粉丝,《断背山》是她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之一,但自从李安走技术路线以后,她一直耿耿于怀,渐渐从喜欢到路人,但120帧版的《双子杀手》再次把她征服了。
从小K观看《双子杀手》前后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前提,是你必须看过这部电影。从票房角度看,李安的《双子杀手》确实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这部电影所运用的新技术以及这些新技术带给观众新颖、震撼的观影体验却是无可争议的。至于所谓的“剧情老套”似乎也是个伪命题。虽然克隆技术早已出现,但关于“克隆人是不是人”、“该不该把克隆人当做工具”等问题的探讨?谁敢说自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
整体而言,电影剧情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差,从视听效果看,它甚至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李安在拓展电影新技术上所做的努力,也值得我们的尊敬。
据相关影院经理介绍,支持4K+3D+120帧的影厅上座率大大高于普通影厅,尤其在周末,上周率能达到70%以上;个别资深影迷观看完120帧版的《双子杀手》还希望能和技术人员做进一步的交流;部分观众还会从其他市、县跑到杭州,只为第一时间观看4K+3D+120帧的《双子杀手》。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我们也应该得到一些启示:今后,无论是影院还是拍摄制作方,都应该更多更广泛应用新技术,毕竟,高格式电影带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震撼的,观影体验的提升需要技术来促进。观众虽然不知道技术的原理,但总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