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超3000亿的大企业被20亿债券击垮,这就是不重视主业的代价

2020-03-05     艾维电影

最近全国正在打一场阻击新冠病毒的人民战争,大事当前人们的关注点自然都集中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然而,两件事还是引起了“艾维电影”的注意,一件是2月18日,北大方正集团被债权人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法院对方正集团进行重整;另一件事是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团官方宣布: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也许,不少人会问这两个大集团怎么了,跟我们影院行业有啥关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1

对于北大方正集团,我们知道,这是一家北京大学的校企集团,凭借北大的影响力和关系网,业务涵盖多个领域,截止目前方正集团总资产达3606亿元,是国内最大的校企集团之一。公司发展至今,形成了IT、医疗、产业金融、产城融合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这家86年成立的校企集团,经营了30多年,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业务开展的不错,为什么突然间到了2020年就突然不行了呢?

据了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一期20亿的债券—“19方正SCP002”。这期债券原本是方正集团为解决流动性发行的,于2019年12月2日到期还本付息。但是到了对付日期,方正集团说因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兑付,后经债券持有人同意,延后至今年2月21日对付。但就在兑付前两天,方正集团抢先公告说自己被债权人申请重组,接着2月18日晚间,方正集团债权人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法院对方正集团进行重整。这成了方正集团旗下首支违约债券。

堂堂一个资产超3000亿的大企业集团,区区20亿的债券兑付居然无法进行,一时间人们感到太突然了。问题不仅仅是这次债券违约,大家要问的是方正集团何以会走到今天。答案是方正集团为了快速做大规模,走了疯狂举债这一步棋,从金融机构获取上千亿的授信额度,但未曾料到不少项目的投入产出达不到预期,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借新还旧的困境。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来看,方正集团的负债率已经高得吓人。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团总资产规模为3657亿元,负债约303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83%。其中,方正集团本部负债约700多亿元,包括300多亿元债券融资,400多亿元银行贷款。可见方正集团激进的经营态度使它陷入了被重整的境地。至于重整,按现有情况看,难度不小,因为在此之前,方正集团已有不少动作,但都不了了之。

2

无独有偶,海航集团也于2月29日下午宣布:海南省政府牵头成立的“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进驻,试图摆脱现金流枯竭的危机。海航的危机似乎早在2017年原海航掌舵者王健在法国意外去世已现端倪,新任集团领导大手笔剥离与主业无关的资产,走上了一条“卖卖卖”的求生之路,到去年为止处置的资产有3000亿之巨。一度爆出有员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的问题。到了今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一二月份业务受到打击,现金流告急,大规模地不能发放员工工资,到了需要政府出手相救的地步。

其实,海航集团与方正集团一样,激进的企业发展策略、多元化的经营,使得企业的负债水平居高不下。根据媒体统计的数据,其海外收购资产在800亿美元左右,买买买构筑了海航几乎无所不包的商业帝国,成就了其在全球500强排名的位置不断靠前。海航收购的企业大都与其主业不相关,主要是房地产和金融,在大环境下效益一般。而杠杆型收购使海航的最高负债超7000亿,资产负债率超过70%,这就为海航埋下了风险。随着近几年的经济环境变化,海航集团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两年来确实在用“卖卖卖”来化解风险,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海航剥离了大部分房地产和金融类共计3000亿元的资产,设置卖掉了数架飞机,但终因其经营效益不断下滑,现金流捉襟见肘,最后被疫情击垮。

好消息是,同方正集团一样,目前这两家公司还没有到资不抵债的程度,官方的态度是尽量化解风险,救企业于困难之际,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政府牵线找寻合作伙伴等,给债权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消除给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说了这两个案例,“艾维电影”觉得这两个集团公司走到今天,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步子快”、“轻主业”。这对我们影院行业来说不无警示和启发意义。

3

首先,企业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每一个企业经理人都期望快速做大做强,这无可非议。问题是怎么快速达成这样的目标?只要回顾一下国内外不少企业失败的历史,一个主要原因是激进的发展战略,导致的资金、管理、市场的严重跟不上,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管理混乱和市场定位的错误而导致。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就是,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的“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时,祸就埋下了。”

影院行业一向被认为是微利行业,只是最早一批影投人享受到了我国影院建设的鼓励政策和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完成了原始积累、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础。虽然影院建设大都采用场地租赁形式,但随着近几年标准的提高、设备技术的提升,使得投资额增加不少,早已不是轻资产行业了,另外,影投人的不断增多,优质场地成了抢手资源,结果是场地租金不断上升,从以前最低的占票房10%左右,飙升到30%,有的甚至达到了40%照样有人要。这在早几年票房大幅增加的大环境下没有什么风险,但在票房增速放缓、影院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风险被放大,成了不少影院的不可承受之重。

图片来源于艾维电影图库,与文中内容无关

好在一些影投公司看到了这样的现实,理性发展,收缩了战线,主动降低负债率,通过减项目、降租金、提标准、合理布局来降低风险。

另一方面,缺少对主业的重视和把控。当前不少影院对电影放映主业得过且过,放任低效经营,使得影院效益日益难有起色。

“艾维电影”这里要说,影院经营是一门学问,说的低一点是有门道的,说的高一点是包含了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及各技术等的综合学科,并不是影院开了就有人来的。俗话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同样有效。

事实证明,那些票房靠前的影院大都也是在主业上花功夫较多的影院。这里的主业就是放映,凡主业好你的非票收入才会好,主业不好非票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些大企业集团,就是财大气粗资源雄厚,在激进冒险、不注重做好主业的情况下,照样落得衰落的结局,作为影院行业的小微企业更没有这样的资本。

院线也好、影投公司也好、影院也好,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局面,应该从这两家公司的案例得到启发,不管之前你的业绩多辉煌,资产多庞大,冒险激进、不做好主业,风险就将与你随行。尤其是全行业正受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的当下,更要理性思考,全力以赴做好主业,这样才不会被压垮。

想要了解更多电影方面资讯详情,搜索作者微信公众号“艾维电影”或者微信号film186”!精彩内容与你共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s81vnABjYh_GJGVwH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