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婚纱去影院,影院社交玩起了新花样?

2020-04-15     艾维电影

影院在等待复业的日子里,一直在想怎么活下去。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有人爆出了有影院成为2020拍婚纱照的新去处的话题。其实这样的事在影院正常营业时或多或少地发生,只是在这特殊时刻赋予了新的想象空间,成为了话题。“艾维电影”看来,这也许就是在非常时期,电影人的努力。也许市场机会就是在我们大部分人没想到的时候悄然来临,虽然有点无奈和甚至悲壮。


影院,一直以来在一些人的心里总有那么几分情结,她的文化底蕴、她的氛围、甚至她在社交中留给人的记忆总是那么独特而真实,就是在网络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今天,社交依然是影院满足这些人主要的方面。


电影院存在的意义之一也是其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人们去影院看电影,很多时候就是基于社交需要。像去影院拍婚纱照、求婚、派对等,就是社交文化的不同体现。


另一方面,影院作为放映的场所,根本目的是为观众提供观影体验。而观影体验不仅仅体现在影片的内容上,还包括影院的整体观影环境,乃至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的交流体验。尤其是当下影院竞争激烈,观众可选择观影的影院众多,观众流动性大,对影院的忠诚度不高的现实环境下。因此,无论是从观众的需求看,还是影院增强自身吸引力的需要,影院都有必要提升其社交属性。


图片来自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有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社交的需求是排在生存和安全需求之后比较靠前的位置的。因此,影院提升社交属性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挖掘。互联网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高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小编认为未来影院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凸显自身的优势,提升其社交属性,满足观众的社交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


那么影院改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将影院社交化更进一步呢?


PART1、从线上来看


当下的影院观众多为90后,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社交媒体在他们生活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但目前,国内与电影相关APP大多都停留在影片推荐、在线购票和选座等方面,目的旨在为用户打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购票体验。可见,互联网之于影院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票务平台,仅此而已!


面对观众通过第三方票务平台购票,踩点来看电影,电影结束拎包走人的常态,影院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更别说与他们进行交流,提供服务。并且大家都是陌生人,观众之间也不可能像网友那样聊天互动。这就说明影院自身在拓展社交属性显得十分必要。


图片来自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基于此,影院可以搭建一个线上社交平台,网络一批观众,大家在这一空间进行交流沟通、展示展现、观点表达甚至是交友互助。这种具有强大粘性的平台,一方面聚集在影院、电影的“场景”之下,可以提升对电影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影院引流。观众在线下看电影之前,对电影内容及相关信息有了了解,甚至对结伴的朋友在线上已经认识并且有了心理准备,线下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也许会增加互相交流的可能性。影院也可以在观众观影之前就对观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他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1、建立影院社交平台


有条件的影院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或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或小程序等,自主开发购票、卖品销售功能,打通线上社交与线下购物、观影、活动,支持观众之间进行即时聊天和动态分享。观众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将自己的观影感受、观影过程、影评等分享出来,有相同经历的观众会参与进来会话,进行交流。并且质量较高的影评还会让其他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继而去观看这部电影。影院也可以将近期一些影片情况,影院活动,最新卖品等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利用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高效等特点,让更多观众知道你的产品、服务,为影院增加热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


同时,影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观众画像,建立影院数据营销。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对每一位观众来说,都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在他们生日,给一桶免费的爆米花,送他们一杯最喜欢的饮料,甚至纪录他们最后一次到访的时间。通过这些数据,影院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强观众与影院的粘性和互动积极性,促进“观众”向“用户”转变。将能提高观众忠诚度,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图片来自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2、建立社群


据统计,不少人每天花在微信等社交类APP上的时间至少占手机使用时间的三分之一,这个占比是非常大的。所以未来影院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年龄、爱好、需求等分别搭建社群,比如说QQ群、微信群。


在每个群里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有内容的信息与活动,定时发起一些电影相关,时政热点、社会争议事件等话题,推出面向影迷的优惠活动,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影迷进行互动,让社群成为真正的感情交流、信息沟通基地。


聊得多了,观众之间自然会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程勇就通过QQ 社群这样的一个突破口,发挥出了社群的优势,拉拢了一大批非常精准的用户群体,来进行卖药。


社群为观众与影院、观众与观众之间搭建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也可以提高社群活跃度,增强观众与影院的粘性和互动积极性,培养影院的忠实粉丝。影院建立社群是是为了更好地贴近客户,唯有更近距离地走进观众,了解观众的需求,才能增强观众与影院之间的粘性,才能保住周边的稳定客源。


图片来自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PART2、线上线下相结合


目前,国内影院的观众主力是90后,他们大多属于高学历,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喜欢“玩”。他们愿意与人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未来影院在借助互联网丰富社交内容时,应该着重考虑年轻人的喜好,开展一些线下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吸引他们走进影院。


1、互动观影


现在的电影院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放映电影的地方,是一个单向传播的过程。而影院要想提升社交属性,就必须打破这种单向传播。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在影院和观众之间,影片和观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进行互动。


影院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工具,根据不同的影片类型,设置弹幕电影厅。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扫描座椅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通过影城公众号里的小程序,输入电影验证码即可参与互动。只有扫码关注影城微信公众号后,才能进入小程序发送弹幕,将观影时的感受即时发送到大荧幕上,与其他在座的观众进行一种互动,可以通过“弹幕”进行互动,增强参与感。广州就有多家影城尝试了这种放映形式,开发了相应设备,将弹幕投影在银幕两边的留白上,,颇受很多年轻人的欢迎,反响非常好,也无形中给影城积累了很多粉丝。


图片来自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2、举办社交活动


影院还可以开展线下活动。前期利用利用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高效等特点的特点,在网络上“造势”,通过线上影迷群、影院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让更多观众了解并主动参与。在后期影院提供场地,把观众聚集到线下来,为影院引流。这样即能让观众在活动中收获仪式感、增加社交体验;又可以节省影院精力,为影院引流,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


武汉博纳国际影城就推出过 “樱花女神”评选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大批人参与其中。观众在微信上进行投票,每个人都主动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投票,而影院提供场地,在线下举行颁奖活动,把参与者和观众都聚集到影院,成为影院的一张名片,自然带来巨大人气和更多的观众。


2017年,阿里旗下的淘票票曾在七夕节为单身观众特设了一个电影社交节日“脱单电影院”。在情人节、七夕节、光棍节等节日的前夕,影院可以为单身观众设立一个电影社交节日,为单身观众制造一个线下交友的机会。单身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的特殊通道,上传自己的照片和个人资料。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观影前提前在网络上提前了解其他观众的信息,还可以看已选座人的照片和资料,决定看电影时坐在谁的旁边。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影迷在观影之前相互了解,而且可以在打破观影时观众之间的交流屏障,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脱单这个话题和这些节日本就足够热度,再借助网络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会让这个活动成为一个热点,提高了影院知名度,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


此外,像小编在文章开头说到的去影院拍婚纱、创意求婚,甚至是各类群体的聚会派对等,都值得考虑和尝试。


当然,影院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开启“影院+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其中打好社交这张牌就是很好的突破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uvyfXEBiuFnsJQV8h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