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达70%-80%。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高血压,这其中大约有75%的患者低盐饮食和透析除去体内过剩的细胞外液,即能控制高血压,另外25%的患者则在用透析取出体内过剩的钠和水后,出现血压反而升高的现象。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方面、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如PGE、PGI2、 激肽以及髓质降压脂等,不但可以扩张血管与利钠排水,还可以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长期高血压不仅促进动脉硬化,损害心脏,亦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
第二方面、内源性洋地黄类因子增加是机体对钠潴留的一种代偿反映,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 K* - ATP酶,减少肾脏钠重吸收,然而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亦抑制了血管平滑肌Nat, K*- ATP酶的活性,细胞内钠水平增加,抑制Na* -Ca2+交换,细胞内钙外流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水平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并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第三方面、钠平衡失调,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总量增多,使心排出量增加,继而外周阻力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首要因素,通过控制水和钠摄入,利尿与透析可望有所好转。
第四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紊乱,只占肾功能衰竭者的5%-10%。
肾病患者稳定血压,重点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个层面、饮食降压
控制稳定的血压,除了吃药外,还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肾病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盐的日摄入量应小于3g。酱油也应该避免。新鲜水果和蔬菜应该适当多吃。并且不应食用高钠和高钾食物以避免肾脏损伤。
第二个层面、药物降压
肾病患者在并发高血压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降低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第三个层面、注意劳逸结合,积极的避免感染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都是三分治七分养,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后,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同时,做好日常的的护理。出现高血压主要与身体中的代谢紊乱以及肾脏免疫系统有关。患者应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让身体过度劳累,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加快身体代谢。卧床休息期间,也应该要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做体操、游泳、慢跑以及散步等,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帮助活化血管,加快身体代谢能力。此外,感染也会紊乱免疫力代谢,因此应该积极的预防感染,除了通过运动之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必要时需要打疫苗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