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肾病临床表现,衡量肾病严重的程度,只看尿蛋白含量是不可以的,关键还是要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何收集
上午8时排空膀胱,开始计时。用清洁容器将此时至次日8时为止的尿液全部收集,测量尿液总量并记录。将其搅拌均匀,取100 - 200毫升送检。为防小便变质,可在集尿时于便盆中加入防腐剂(如40%甲醛液1毫升)。不可将大便、女孩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液。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多少才算合格呢?
一: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病、新月体肾炎
这类肾病大多用免疫抑制剂很难起效,且病情进展较快,因此,别太看重尿蛋白是否能转阴,尿蛋白定量能降一点便是一点成功。
二:微小病变肾病、膜性一期肾病、轻度系膜增生肾病、紫癜肾类型的肾病,免疫复合物危害不那么显著,病理改变较轻,肾脏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破坏。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降至正常(0.15克以下)或接近正常。
三:IgA肾病1-3级、中度系膜增生肾病、免疫治疗敏感的膜性肾病类型的肾病,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免疫复合物沉积、钉突以及细胞增生明显已经形成。尿蛋白治疗通常情况下不会恢复到恢复到正常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到0.5克是理想目标。
四: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尿蛋白危害没那么大,即使无法临床治愈,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尿蛋白能显著下降,降至4克以下,也提示肾功能损伤风险较小,预后较好。
五:IgA肾病4-5级、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部分肾病,肾脏细胞往往出现了坏死,且经常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尿蛋白居高不下。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稳定在1克以下,肾功能受损的风险会大大减小,基本已达到目标。
留取24小时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1、 要留够24小时的尿液。当天7点前的晨尿排掉不要,第2天7点前的晨尿留取。不要把两次的晨尿都留取,就不止24小时了。留取当天尽量不要外出,如外出要准备容器,小便带回。
2、正常饮食,不用刻意多吃或少吃蛋白质,不要刻意多喝水。
3、25度以下可以不放防腐剂。若气温比较高,假如不方便拿防腐剂,建议把留取的小便放入冰箱或者空调房内。
4、 留取当天不要剧烈运动。
5、留取尿液的容器应该刷干净,同时避免小便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