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肾炎到肾衰竭,究竟有多远,这4个方面影响肾功能衰竭进程

2020-02-06   小复先生

今年28岁小伙小王,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时不抽烟也不喝酒。就在5年前,单位体检发现尿蛋白2+,潜血2+,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住院治疗12天,当时并没有高血压。在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在家继续吃药3-4个月后就没有再继续治疗了。

者4年前复查双肾彩超和肝肾功能,都比较正常,患者自以为病完全好了,就没再定期复查。生活上也没有以前那么注意,偶尔还会有头痛、眼胀的情况发生,但休息一下,次日就又满血复活了,所以,平时也没测过血压,对身体出现的状况毫不在意。

但是从两个月前开始就感觉不太想吃饭,特别是油腻的食物,也没在意;又过了一个月感觉视力突然模糊,刚开始以为是手机、电脑看多了劳累了,没有引起重视。之后情况越来越糟糕,就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当时血压220/120mmHg。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在700 µmol/L多,尿酸679 µmol/L,诊断为肾衰竭终末期。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慢性肾炎的患病率为10.8%,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9%。也就是说,我国慢性肾炎患者人数几乎和糖尿病人一样多。上面这位患者只是众多慢性肾炎患者中的一个病例,他早期的病情并不严重,但他的结局却是太可惜了。

从慢性肾炎到肾衰竭,究竟有多远,这4个方面影响肾功能衰竭进程

慢性肾炎可因其原发病的性质及并发症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出现肾功能衰竭。据资料研究,影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因素有如下4个方面。

(1)使用肾毒性药物,包括直接毒性和免疫毒性药物,可加速肾功能的恶化。

(2)血压的升高及其控制程度。血压愈高对肾脏的损害愈严重,故应尽力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是否适中。实验研究表明,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和高压力,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过程。一些人观察到高蛋白饮食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增强,这可能进一步损害系膜细胞。然而,不适当摄入高磷,如牛奶、硬水果、奶油、鸡蛋、沙丁鱼以及干果等,特别是动物的大脑和肾脏,会增加肾脏的钙含量并损害肾小球。

(4)混合感染。慢性肾炎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和扁桃体炎,每次感染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肾脏损害。

此外,慢性肾炎伴持续性血尿,肾单位破坏加快,肾功能迅速恶化,疗效变差,预后差。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持续血尿的可能性非常高,预后差,易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健康小贴士:

慢性肾病患者应定期随访,配合医生管理好相关指标,平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感染次数,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大部分的慢性肾炎也许伴随终生尿检轻微异常,但不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临床统计,肾病患者最终发展到尿毒症的只是少数,患者心理上过重的疾病负担是不利于疾病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