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当一抹邮政绿映入眼帘,瞬间就会让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泪水中有自豪、有惭愧、有怀念,因为我们这个普通家族的三代人,与邮政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每每想起,感慨万千。
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是我的爷爷。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邮政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按理说,有着这份光荣资历的爷爷,完全可以继续留在部队,或是被安排到政府的重要部门去工作。可爷爷主动要求退伍转业,自愿到邮政部门去做一名普通的邮递员。
爷爷的选择,让组织部门派来与他谈话的同志很不解,深入沟通后才知道,解放前正是因为邮政事业不发达,爷爷几次从部队写给未婚妻的信都未送达,未婚妻以为爷爷牺牲在了战场上,经不住家人的劝说就嫁给别人了。那件事对爷爷影响很大,触动很深,于是他就决意转业,回到我们老家做了一名邮递员。几年后县里和镇里逐步建立了邮政机构,爷爷又先后请调回到县里和镇里。
村里有不少人笑话爷爷:“别人都是往高处走,你却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当年不论是留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委,现在都是大人物了,没见村里的一位部队首长,一回家就坐着吉普车吗?你倒好,整天骑个破自行车伺候我们这些小人物。”
爷爷听了这话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做个小人物有什么不好?把信件及时送到你们手中,你们高兴我就高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是因为爷爷那句话,同村一个女孩向爷爷敞开了爱慕的心扉,她就是我的奶奶。当时,奶奶爱上爷爷的理由很自豪,她没有把爷爷看成小人物,而是大人物,全镇的大人物,比镇长还大。为什么这么说?全镇人不一定都认识镇长,但没有一个人不认识我爷爷的。因为那时全镇只有我爷爷一名邮递员,家家户户的信件和电报都由我爷爷亲自送达。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一封信件或电报的作用说小可小,说大可大。说小可能就是亲友间的一声问候,说大可能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命运,譬如当年爷爷的未婚妻就是因为没有收到爷爷的信,婚姻才出现了巨大的变故。据说那个女人婚姻很不幸,后悔没有等爷爷回来。她经常在村委会等着收信件,一年之中也鲜能收到一封信,其实就是为了能看爷爷一眼。
正如奶奶所说,不仅爷爷是大人物,她也被村里人捧成了大人物。每天,村里都有人讨好奶奶:“若是有我家的信,还望你家男人第一个送过来。”
“没问题。”奶奶总是爽快地答应。
在父亲的记忆里,他童年时奶奶每天都活得神采飞扬,自豪于自己嫁给了一名邮递员,一个全镇人都离不开的大人物。
2
说到我的父亲,他就是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爷爷退休后,父亲接过了爷爷那辆绿色的自行车,虽然破旧,但在当时还算是了不起的交通工具。
父亲到镇邮政所工作的时候,邮政所已经加了人,他只负责几个村的邮政业务。虽然是几个村,但工作依然很辛苦。爷爷退休前有时一个村一个月也就寥寥几封信,但到了父亲那个时代,邮政所的业务就猛增了。也就是说,虽然父亲只负责几个村,但业务量一点都不比爷爷少。
父亲继承了爷爷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亦或是心灵上从小就受到了邮政绿的熏染,对邮政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热爱到什么程度呢?当天的业务只要不处理完,父亲就绝对不会回家。母亲每天晚上不知要在灶台前将饭热上几次,如果父亲不回来,她绝对不会睡觉。母亲和奶奶一样,知道自己的男人工作有多辛苦,饿着肚子回来就已经让她够心疼了,总不能再让他吃不到热腾腾的饭吧。
童年的记忆中,我经常半夜醒来发现父母不在屋里,继而或是听到母亲一个人在堂屋拉风箱给父亲热饭,或是听到她和父亲说着悄悄话。那时年幼,许多事情并不明白,于是我就问父亲:“至于每天回来这么晚吗?送不完的信件就不能第二天再送吗?有时我一个星期都看不到您,您回来了,我睡着了;我起床了,您已经去上班了。”
父亲听我这么一说,眼中不由地泪光闪烁,但最终还是将眼泪强忍了回去。他知道儿子思念他,心疼他,但用他的话说:“谁让咱家与邮政结缘了呢?你爷爷总对我说,邮递员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重任在肩,责任重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我的任务就是给千家万户送温暖啊!”
“怪不得咱家一点都不温暖,您都把温暖送到别人家了。”我没好气地对父亲说。
父亲一听,急着解释:“话可不能这么说,只有别人家收到温暖了,咱一家人心里才会温暖,当年若不是你爷爷的信没有及时送达,他的婚姻怎能出现变故?”
我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也未必是件坏事,如果那些信都送达了,哪里还有我们啊?说不定爷爷就不会转业了。”
父亲说:“这话可别对你爷爷说,若不是他后来从事了邮政事业,说不定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阴影。应该说,是被人敬重的邮政事业,抚平了你爷爷心灵上的创伤,从这一点讲,作为一个邮政家族,我们也要感恩邮政。”
我不再和父亲理论,确切地说是理论不过他。关于邮政,他有着比爷爷还要多得多的大道理。
3
高考那年,父亲让我报考邮政专业,因为那时已经不兴子女接班了,父亲怕我们家邮政事业后继无人,但我最终没有听父亲的话。自私地讲,没有听他的话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将来像他一样辛苦。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为了给一户人家送汇款单,父亲摔伤了,在他养伤的那几个月,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务都是母亲一个人操持,而年幼的我和弟弟却一点忙都帮不上。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开始埋怨父亲不该选择邮政事业。
说到我的弟弟,故事的第三个主人公该出场了。弟弟从小就比我听话,也比我更了解父亲,了解他对邮政事业像爷爷一样难以割舍的感情,于是就读了一所邮政中专学校,毕业后也做了一名邮递员。
着实说,到了弟弟这一代,作为一名邮递员,已经没有了昔日爷爷和父亲曾拥有的那种光彩,在世俗的眼光里,弟弟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些企事业单位或大型集团公司,时常因为收发员不负责任,造成已经成功投递的信件、包裹等丢失,却把责任推到弟弟身上,无辜的弟弟就成了众人的出气筒。我曾亲眼见到过弟弟流下委屈的泪水,但委屈归委屈,想起家族的光荣传统,他只好把所有的委屈默默咽了下去。
有几次,我劝弟弟辞职别干了,可弟弟都当没听到我说的话,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他说做邮递员有苦也有乐,那种及时给千家万户把温暖送达的欢乐,让他的心中比吃了蜜还甜,所以,他从心里理解了爷爷和父亲对邮政事业深沉的大爱。
有一天,父亲问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邮政,你希望未来的邮政是什么样子?”
我说:“当然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更便捷、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节省人力,也节省成本。”
这就是一个个深藏在我心中、想起来就让我泪流满面的邮政故事。我曾经没能深刻地读懂爷爷、父亲和弟弟这一代代邮政人无私的大爱,也没能接过家族光荣的接力棒,以致在心中蓄满了深深的愧疚。但我们家族三代人与邮政结缘,我也为此感到自豪与骄傲。我永远敬重与由衷怀念新中国第一代邮政人——我的爷爷,他给了这个家族无上的荣誉,也给了这个家族美好的梦想。
邮政绿是我心中最美的色彩,邮政人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我永远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服务人民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来源:《博爱》
编辑: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