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稻盛和夫《活法》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先生,1904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乡四川省南充县创办了一所高等小学堂。学堂招收的学生,既有曾参加科举考试的成年人,也有刚读书不久的小孩子,其中年龄最小的,则是只有11岁的任乃强。
一天课间,贪玩好动的任乃强见学堂围墙边靠着一架竹梯,就爬上墙顶眺望。等到要下来时,发现竹梯被同学放倒,于是就坐在高墙上大喊大叫。前来上课的张澜闻声,赶紧搭梯将其接下,又随手捡起地下的篾片,在他头上轻轻地打了几下。
“不打放倒梯子的人却打我,这是什么道理?”
张澜说:“爬到这么高的围墙上,多危险啊!你想想,这样做对吗?”
“他们放倒梯子就对了吗?”任乃强不依不饶。
眼看上课时间已到,谈话只好中止。课上,张澜就以《如何才能改过》为题,让学生当堂作文。由于此前根本没写过作文,又不好意思去问老师,任乃强只得抓耳搔腮,苦思冥想,好不容易想到《论语》中“子路好勇和闻过则喜”的故事,才勉强写出两句:“惟有勇才能改过,故子路人告之以过则喜。”觉得17个字不像文章,他又将历史课上听到的“汉武帝晚年厌兵,下诏悔过”之事拿来,补上一句:“汉武帝晚年悔过。”凑上24个字后,就再也不知道写些什么了。
交上这24字作文,本以为会挨老师批评,结果却令任乃强喜不自胜:张澜不仅给作文打了满分,还破天荒地用红榜将其贴出,并点评说:“此文短小精悍,其引例之精当,可为全校学生之示范。”受到这一荣誉感的驱使,任乃强从此发奋学习,努力上进。
多年后,已成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任乃强在回忆这段少年往事时,动情地说:“正是有了那篇24字满分作文的激励和唤醒,我才得以顺利考入南充中学和北平农业专门学堂,从而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年少时遇到张澜先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作 者:宋桂奇
主 播:李国栋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来源:《博爱》
编辑: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