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帝浣:让画笔代替手术刀

2019-10-08   博爱杂志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一结束,作文题目立即引发网友热议。全国卷Ⅲ的作文题目是一幅漫画,漫画场景是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漫画的作者是林帝浣,江湖人称小林老师。

1

时间退回到1993年,林帝浣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确定自己考了全校第一,惊喜地搓着手,挠了挠头,大笑了一声:“我中了!”接着自言自语:“我是报中央美院呢,还是……”话音未落,就感觉被人猛地往后拽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挣脱,回过头,父亲严肃的脸映入他的眼睑。他顿时像泄气的皮球,有气无力地瘫靠在旁边的圆柱上。父亲的话更是让他绝望:“你哪里都不能报,只能报医大。”

林帝浣坚持自己,一定要报美院,父亲则要他报医大。一时间,父子的关系很紧张,经常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谁也不肯退让。

林帝浣1975年出生在雷州半岛上的一个村庄,家里世代农民。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书,他就去废品收购站翻找,有好书有烂书,有深奥有通俗,沈从文、林语堂、丰子恺就是这样漂着腐烂的味道进入他视野的,而《三国演义》只翻到了下部,多年以后才知道前面的故事。

在废品收购站淘到的“宝”里,林帝浣最爱绘画类图书。所以,当知道自己高考考了700多分,他别提多高兴了,一心想报美术学院。而父亲坚持要儿子报读医科的理由是:“医院永远不会倒闭,你永远有饭吃,最重要的,家人生病你可以治好家人。”

父亲告诉林帝浣,他最喜欢的二爷爷患了绝症,并带林帝浣去看二爷爷。

见林帝浣来了,二爷爷挣扎着从床上坐起,苍白的面庞因痛苦而扭曲,细细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渗出,好似每移动一下都是巨大的折磨。林帝浣无助地握着二爷爷的手,这一刻,他决心与父亲和解,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读医学专业。他想:我考了700多分,美术学院只要300多分,自己的分数能上两个美院,如果报美院,实在太浪费。如果去学医,那我就是个会画画的医生,这个身份更酷。

就这样,20多年前,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林帝浣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山医科大学(现已并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上了大学之后,除了拿手术刀,林帝浣更喜欢拿着画笔到处画画。在大学的校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托着调色盘,在海报栏前描描画画。他画的专注,而他身后时不时会围过来一圈人,注目欣赏。

2

其实,林帝浣绘画走的也是“弯路”,并没有专门拜师。家里穷,他从国画起步,是因为成本低,一张宣纸3块钱,油画布要300块,钢琴则要3万块。攒下零花钱买来宣纸和毛笔,但实在是买不起一整盒颜料,就只买三种颜色:曙红、藤黄和花青。这是三原色,可以调出很多颜色。

买不起书,就跑去废品站,用零花钱按斤买丰子恺、齐白石、黄永玉等名家的画本。

请不起老师,就自己临摹。有一天上公共厕所,林帝浣专注临摹丰子恺的画,三下五除二画好后,越看越喜欢,最后兴奋地从厕所冲了出来,一连撞了几个人,大家都以为遇到了“疯子”。

画着画着,林帝浣用简单的三原色在他灰暗单调的人生路上,画出了人生的第一道彩虹——学校发现他的画有丰子恺的意趣、黄永玉的随性、蔡志忠的幽默,特地为他办了个人书画展。林帝浣请学校老师为展览题字,那位老师大笔一挥,题了“小林书画展”。从此,林帝浣就成为了“小林”。

书画展的成功举办,撑起了林帝浣的“野心”。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纷纷走入各地的医院,而林帝浣则留在中山大学,当起网页设计师。

林帝浣开始研习书法。他发现,书法是非常养人的,可以让内心平静下来。每次心神不宁、心情烦躁之时,他都会练习书法,特别是小楷。练着练着,很快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为给绘画收集素材,林帝浣又开始玩摄影。拿起相机之初,他只是为了给画画寻找素材,没想到越拍越得心应手,于是,只要不上班,或是能请到假,他就会跑出去,找个陌生的城市走走。

林帝浣在摄影方面的“野心”是记录时代,大量摄影作品都很有时代感。在贵州威宁,他拍下当地的留守儿童:黄昏的寒风中,一位女孩流着鼻血和鼻涕,冷得瑟瑟发抖。她已经5岁了,还像普通3岁孩子一样矮小,愿望是能吃到肉和糖果。这张照片深深刺痛了林帝浣,将此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一幅摄影作品。

拍着拍着,林帝浣成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CFP)签约摄影师。随着获得一个又一个摄影荣誉,他的作品集结成《时光映画·镜头中的24节气》等书。林帝浣在公众号“小林”上分享他的国画、摄影、漫画、书法以及生活观念。很多人找上门来,想在公众号上投放广告,林帝浣没答应。他觉得真正有意思的事是不赚钱的那种,要一直保持穷,才能保持那份本真,即便出售,也要为公益。说到做到,“小林”公众号好多次破例盈利,都是为了公益。

2018年底,林帝浣去四川大凉山考察。当地重男轻女现象特别严重,读书的女孩特别少,卫生习惯也很差,大部分人没有洗漱、洗澡习惯。林帝浣跟公益机构合作,推出一套文创产品,在公众号上开售,所得全部捐给大凉山的孩子。

从凉山回来后,林帝浣阐释了自己对公益的理解,“公益不是为了号召大家来捐钱,而是认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也可以用一点点业余时间,身体力行去做些利人利己的事。”

3

林帝浣做事非常专注。有段时间,他画《小林漫画:人间治愈术》里的一幅画时非常投入,在画室里,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又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争吵。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他越画越起劲,手不停地挥动,用力地踩着地板,把木地板弄得“吱吱”响。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林帝浣终于停了下来,再次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对着画作痴痴笑,脸像喝醉了酒一样通红,接着轻轻地吁了口气,开心地说:“画好了。”

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找到林帝浣,请他创作10幅画。其中几幅画是给选手的“看图猜诗”题目,既要呼之欲出,又要不着痕迹,考验的不光是作画功底,更是诗词涵养。这对初中读过《全宋词》、大学读过《全唐诗》的林帝浣而言完全可以轻松驾驭。10首诗词,10幅画,两个星期完稿,全都一条过,被节目组未加改动地取用。

国画通常是1:2的长宽比,但是根据舞台造景,必须按照1:8的宽高比来绘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显得杂乱,甚至产生很多视觉焦点,让观众看起来不舒服。但实际是,无论江南杏花烟雨,还是漠北峻岭狂雪,甚至是蒹葭丛生的沙洲,林帝浣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四季流转的诗意跃然于中国纸上,传达着民族智慧,记录着天地信仰,让很多观众直呼“美醉了”。

也是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征集相关画作,众多候选美术作品里,最终选中代表中国去申遗的就是林帝浣的一组国画。

今年已经是林帝浣第三年为《中国诗词大会》创作背景图了,他说:“诗意画不是普通的山水风光图,是很难以实景写生代之的,诗词的动人之处往往在意境与韵味,而不是单纯的风光美景。”

林帝浣评价自己“相貌平平,智商更是平平”,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他真正贯彻了“勤奋、专注、坚持”。虽然他看似一次次“跑偏”,绕了不少“弯路”,但是路上的风景却让他比走直路收获更多。

来源:《博爱》

编辑: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