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019-08-08   向阳光

终生为师,无怨无悔

——我与教书之情结

1973年元月,我高中毕业,正逢“高考停止”时期,使我多年企望上大学深造的热热梦想全变成了泡影。我的运气虽差,但希望的亮光尚未完全掐灭。一是学校领导鉴于我品学兼优,在音乐方面又有专长,学校行政研究决定,让我留校任教;二则我村党支部书记吴德生同志觉得我人品不错,又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我到本村担任民兵营长。这两件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算是个美好的差事。心想:与本届同学相比,我还是唯一一个走红运的。但两者只能择其一,是为官还是从教呢?当时,我还真有点犹豫不决。后经认认真真的考虑,我觉得当教师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哲人、才子骚客饱含深情地颂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是人梯、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确实,教师是崇高的,是伟大的。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工作平凡而事业崇高,没有什么职业比教师更神圣。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

曾在他的诗里写到:“花是尊贵的,果实是甜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吧,因为叶,是平凡而谦逊的。”我能体会得到这首诗是对教师的歌颂,因为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想到这些,我毅然择业:弃官为师,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就这样,我于同年3月荣幸而乐意地留于母校执教,从此便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当我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内心充满了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情绪。向老教师学习,求教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学习,积极参加由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讲座;向书本学习,搜寻所有能见到的和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我不分昼夜孜孜矻矻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这一干在母校就是24年有余。1997年9月因工作需要调入临湘市第六中学至今,在讲坛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无声息地耕耘了整整40个春秋。

1

回眸过去,记忆犹新。1973年初春的一天,我带着无比激动而沉重的心情第一次登上讲台,初为人师,体验、感受当老师的滋味,没想到,做老师的很容易被孩子们接纳。从此,我便与教书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学校正缺数学老师,于是教务处安排我任教3个班的数学课。1975年至1977年学校要我当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兼抓校文艺宣传队。

我白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晚上还要训练校乐队。暑去寒来,年复一年,尽管日夜忙忙碌碌,人确实有点累,然而我的心里却总感到很舒松、踏实。

后来,学校调来了数学老师,于是决定让我主教全校音乐课,兼抓学校文艺活动。这样一来,学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音乐、研究音乐的良好环境,同时也为我搭建了一个施展音乐才艺的大舞台。在此平台上,既可使自己的音乐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又可让自己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还能为人民的音乐教育事业发一份光和热,尽一份绵薄之力。当然,我不是一个非常聪颖的人,但我算得上一个极为勤奋的人。兴趣,使我对音乐如醉如痴;奋斗,使我由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在目迷五色的生活环境中,音乐是我生命河流上的航标;在钱涛拍岸的变幻世界里,音乐是我精神支柱上的至美家园。我就凭着自己这一份赤子之心、虔诚之情和一支流利的笔,一定会让欧忒尔珀女神青眼有加。

2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为了心中的那一份痴情,乡村教师出身的我始终热爱着、钟情于基层的音乐教育事业。从教以来,我曾有过三次良机能让自己的命运得到很大的改变,可全都被本人婉谢了。但是,我却一直没有后悔过。第一次是1993年至1997年,我在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读书深造,快要毕业时,该学院音乐系主任袁征教授多次找我谈话,想要我留在学院音乐系任教。

当时,因我对曾任教过的孩子们十分留恋,心里实在不愿意离弃我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婉言谢绝了系领导的好意;第二次是1998年上学期的一天,临湘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戴新武部长、市文化局王国林局长以及范先文书记三位领导一行来到我源潭镇,与镇党委书记、镇长喻宜春以及学校校长一起相商,要求我转行调文化部门工作。当时,我的回答是:我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对教育事业很热爱,我总感觉到,与孩子们一起玩很有趣,我不愿失去这个快乐的职业;第三次是1998年下学期,学校教导处要我撰写了一篇题为《论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的论文,经临湘市教育局推荐,参加岳阳市教育局举办的“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征文竞赛荣获一等奖,之后报送国家教育部,经评审,该文被入选。因此,本人于1999年4月应邀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主办、湖南省岳阳市承办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研讨会”。

会后,这篇文章被省教科院选入《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资料》(音乐教育论文集)第6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省发行。2000年,湖南省音乐教育论文评选,我被省教科院特聘担任评委工作,并且要我将各市评选获二等奖的论文,拟好提纲,按本人的要求重写,若符合则入书。会议期间,省教科院音乐研究员、音乐教育专家李泯教授,多次与我闲聊,征求意见,要我留在省城专事音乐研究工作。由于本人满怀对基层音乐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毅然放弃了省级教育研究机构的邀请,甘愿坚守在中小学课堂。

每当我走进圣洁的课堂,望着一双双清澈纯真的眼睛,触摸到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心灵时,我的心和孩子们贴得更紧,我的情与孩子们靠得最近!我要以我的知识传播着智慧,我要用我的仁爱、真情乃至毕生的心血,去培育每一粒种子,让每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为了这个目标,我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切实加强传统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勇于探索,勤于改革,打破了多年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器乐引进教室。或充分利用音乐欣赏教学,开阔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准。

每当我发现一棵棵需要扶植、呵护的幼苗时,我就冶炼百家而铸成自己鲜活、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我觉得一堂音乐课,既要有知识的传播,又要有能力的培养,更要让每个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美的享受。每当我看到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在知识甘露的滋润下,晶莹透亮时,我更加感到我职业的崇高。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站好三尺讲坛,口传身教面授技艺,还应为孩子们寻找精神方面的食粮。为此,我一边努力工作积极教书育人,一边以滚烫的热情投身于业余创作中去。节假日,同事们打麻将、玩纸牌、进舞厅,我却躲在斗室里看书走笔;深夜里,家人沉浸在酣甜的梦乡时,我还在挑灯夜战:悉心研究,潜心创作,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去采撷让人心灵震颤的美妙旋律;三伏天,房子里像蒸笼,我就提桶凉水浸泡双脚寻找惬意;冬腊月,冷了搓一搓手,跺一跺脚,权当解寒良方。总之,我情有独钟而毫不吝啬的把有限生命,甘愿于第二课堂自我燃烧。

发扬钉子精神,挤出点滴时间,去创造既是分内却是分外的精神营养——校园歌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此外,我还在教学之余,热心指导学生近30人次撰写音乐文章参加全国大赛均获大奖,组织辅导学生百余人参加全国民族乐器比赛、

考级取得良好成绩,并向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师大音乐学院等输送音乐专业生50多名。汗向苗倾,心因教瘁,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我终生无悔。望着一个个踌躇满志的学子: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专事音乐,有的走上杏坛,有的涉足政界……我欣慰了!因为我感到十分富有——创造了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当我在高兴的时候,有时也许会想起从前一些不愉快令人烦心的事情:曾经为学生调皮捣乱、打架斗殴而大动肝火;曾经为家长的不理解而耿耿于怀。但更多的是我拥有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为他们的进步而激动,为他们的成长而骄傲。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所以,我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把教育当作自己谋生的手段,更应把教育当做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全部精力投注到自己确认有价值和喜爱的事业上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拓、去创造、去耕耘、去收获。

3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古人云:“养人才犹种树也,筑室可不月而就,种树非数年不荫。”因此,教育事业是培养人才的艰苦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40年来,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掏肝胆,用汗水浇淋桃李,换来了桃李满天下。一年一度,桃李花开,香飘万里,硕果累累。辛勤劳作,使我得到了快乐和安慰。面对成绩,我没有陶醉;对于事业,我依然如故地热爱着,甘洒热血写春秋,做到了真正用文字用音符表达情感表达思想。

在40年教育工作中,一直以认认真真研乐,兢兢业业教学,孜孜矻矻创作,老老实实做人为基本原则,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献身的音乐教育事业。

40年来,我活得很平凡,却不平淡。我活得很充实,却又艰难。40年来,历经风霜雨雪,历尽千辛万苦。然而,我却含辛自安。并为自己能够从事这种绵延亘古、传递未来、塑造千秋万代的职业而感到自豪。我为自己终生从教的追求,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