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器乐教学成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因?

2019-08-18   向阳光

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教育事业的崇高历史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简单地说,就是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杰出人才。要培养适应2l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在实施学校素质教育时,“从教育思想、课程教材、考试评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改革。”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中小学学校教育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客观上成为向社会展示学校成绩的一个“特殊”窗口。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更是学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给音乐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提供出充分发挥的舞台。作为音乐教育重要内容的“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可在课内适当安排,也可课内课外结合进行。各地学校应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搞器乐教学。”

作者本人

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开展器乐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对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文试以中小学音乐为对象,略述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与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质的规定性和自身特点。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正确高尚的音乐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鉴赏力和音乐审美创造力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完美的人格的国民音乐普及教育。它是一门具有审美性、思想性、综合性、工具性等基本性质,富有鲜明学科个性的艺术审美学科教育。有着形象性、情感性、技艺性和愉悦性等自身特点。这样便决定了中小学器乐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一、愉悦性的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

中小学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个别“特长生”或少数“加强班”进行的普及性审美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培养个别音乐爱好者和特长生,使他们的器乐技能得到较高的发展,是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但不是我们中小学器乐教学的主要着眼点。“把器乐引进教室”,

本班的小提琴学生

把主要力量放在“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大面积”开展器乐教学才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人人都会一门或几门乐器表现,通过器乐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使他们都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器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通过乐器所产生的音乐审美功能,在教育、认识、娱乐等方面都有体现。这种听觉渠道的审美感受方式既有别于文学作品朗读这唯一的听觉艺术的同类项,又不同于众多的视觉艺术。如让学习器乐的中学生去聆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听读白居易诗《琵琶行》,或让学生去观赏多鸟的树林后去欣赏民乐《空山鸟语》,

他们都能发现音乐美的魁力,感觉到音乐的审美方式是独特而不可取代的。中小学器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器乐培养人的审美实践过程。从而,通过优美的器乐激起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活动,让其美感效应给审美主体以愉悦和享受,使他们产生充盈着理性的精神力量。

二、形象性的器乐教学是注重学生身心的思想教育

中小学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我们通过学习乐器演奏来学习音乐,可以填补声乐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器乐以其独特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淳朴典雅的美好情感,去叩开心灵之窗、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直接而迅速地影响到人的情绪乃至性格,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引起连锁反映。教学中讲解作品的曲调和介绍有关创作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加强对其的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利用器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创造出声态、形态、动态、情态等形象特征的具象可感的形象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自我表现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如在器乐《红星歌》教学过程中,

电影《闪闪的红星》剧照

在介绍这首乐曲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的同时,用有关图片配合乐器录音创设一个良好的感性环境,让学生在雄壮又带抒情性的旋律中,激发器乐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产生不仅要学会还要演奏好的强烈愿望。这样,青少年学生不但感受到了乐曲主人公的爱军情怀和对革命无限忠诚、勇敢向前的民族精神,而且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升华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演奏中由于手、脚、眼、耳、脑等协调运动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器乐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所以,器乐教学中采用的曲子,能让学生根据器乐的特殊表现手段,结合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特征等来认识音乐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感知民族音乐的朴素与优美,树立热爱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技能性的器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教育

器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而且需要培养他们的器乐表现与创造能力。因此,器乐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训练。但是,中小学器乐教学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音乐文化教育,而非专门的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所以说,器乐教学的技艺性训练是让青少年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与创造音乐的基础,同样肩负着对学生的美育任务。中小学器乐表演技巧,既与识谱能力、器乐听觉能力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影响到音乐欣赏、音乐表现与创作。不脱离美感表现的器乐演奏技巧是一种音乐表现手段,一种“艺术性的技术”,既有助于完善音乐的品格,又可以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还可以更好地感知和表现器乐内容而使人在情感上接受作品,更能学到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工具性音乐手段和弓法、指法、坐势、力度、速度等器乐技能。学习和掌握这一系列的知识的同时,会接触到器乐教学范畴的综合性质。从其内部构成来看,一是器乐知识的丰富性,如器乐知识既有民族乐器知识和西洋乐器知识,又有民乐曲知识和西洋乐曲知识等;二是器乐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如器乐的演奏形式分为五种:独奏、齐奏、重奏、协奏、合奏,室内乐的器乐重奏形式又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七重奏乃至十重奏;三是器乐能力的多项性,如器乐的专门能力主要有表现器乐的能力、感受能力、理解鉴赏能力、简单的创作能力与识谱能力,还有听辨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所牵涉到的一般能力。从外部联系来看,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

所说:它“涉及其他一切学科,并把各种学科的结果集中在自身里”,诸如语文、历史、物理、生物等广为包容,举凡政治、社会、教育、人生、道德、文学、艺术等均有反映。前苏联著名美学家尤·鲍列夫认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念,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就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人格。”中小学器乐教学既渗透到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又对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起着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它在劳动素质教育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综合性教育的功效,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开拓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相应地促进了他们对音乐艺术形式的感知、理解,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振兴的新纪元》,《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2日。

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中国音乐教育》1993年第2期。

尤·鲍列夫:《美学》,上海泽文出版社1988年版。

向阳光简介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高级职称),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湖南红网·时刻(文化)《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曾被聘为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10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并且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20余部历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