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2019-09-28   苍耳苍耳

这两天看了一个英雄联盟up主做的集锦视频,主题是关于中单法王Faker的“永不石化”。

随便拿其中一个镜头来剖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Faker对于游戏的深刻理解。

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Faker越塔单杀,细节躲避蛇女控制

就像上图,Faker在越塔强杀的过程中,两次细节转身躲避蛇女大招石化,着实惊为天人。(注释:蛇女大招是参照施法单位的方向,面向蛇女的目标直接石化,背向蛇女的只有减速)

放在早些年,当时不成熟的我看完这番操作,或许只会发自肺腑的感叹一句“牛啤”,就别无他言。

而现如今,当我再看这类经典镜头时,心里则有了更多的感悟。

“为什么Faker能骗掉敌方如此之多的关键技能?”

因为,他深谙欺诈的艺术。

1.

欺诈是个动作,骗取是个结果。

就像“诈骗”这个词汇,“诈”在先,“骗”在后。

而在诈骗与被诈骗的相互关系中,那个被诈骗的角色,会在第一时间陷入一种“我的思路都被他摸清”的疑惑中。

电影“巨额来电”的一段台词,从本质上分析了“诈骗”的相互关系

但实则并不是。

从MOBA游戏的角度来说,玩家的反应能力高低,是极大的区分玩家实力的一个硬性标准。

确实有着那些天赋异禀的选手,有着闪电般的反应能力,但我们不能将这个反应能力过于神化。

毕竟每个玩家都是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根据“从视觉到思考到反应”的反射弧来做出抉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时间”。

反射弧模式,玩游戏其实就是“看到想到动”的一个流程

(而很多影视作品中,比如龙珠,作者鸟山明就在这个反应时间上下功夫,解释了悟空自在极意形态下为何那么强,因为跳过了思考这一步骤)

但这个反射弧,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行为动作。

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你第一时间做出的判断会下意识的表达出来,而这个反应时间中你就算发觉情况不对,也已经来不及收手了。

而上文图中的Faker,就是基于这个不可逆的行为动作,利用两次转身来实施“诈骗”,去应对蛇女的“面向石化,背向减速”,最后骗取敌方在利于自己的时机丢出关键技能。

不是说敌方蛇女太弱,也不是说Faker他反应能力多快,而是敌方蛇女被Faker误导进了这个不可逆的反射弧。

2.

欺诈是一种不确定结果的行为,旨在反复的恐吓。

我们如果去细品Faker的操作,会发现他的“诈”,其实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依据的行为。

在这一段操作中,Faker他并不是只转身一次,而是转身两次才成功“诈”出了敌方的技能。

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Faker躲避技能的 0.5x倍数播放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Faker的永不石化,其实他自己也没有百分百的底气。

而他是利用多次看似没有价值的转身动作,使敌方陷入一个真假难判的境地。

再结合当时双方的处境:Faker越塔血量状态良好,而蛇女已然残血,假如随着时间的推移,Faker会度过技能空档期,再次对敌方施压将其击杀。

也就是说,此时的蛇女已经陷入了绝境,大招石化是他唯一的反击手段,而Faker则是利用两次面向蛇女的动作来实施“诈骗”,在心理层面上反复恐吓陷入绝境的敌手,使他慌不择路。

就像武打片中高手过招,A出招稳稳的压制了B,此时A卖了一个破绽,骗取B误以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抓准破绽出招扭转逆境,而A其实早就作好准备进行反制一击制敌,就等着B陷入圈套。

这就是一个欺诈的动作。

虽说Faker真的很强,但他终究还是人类,他就逃不开生理条件上的限制。

而他为人称道的“永不石化”,其实只是他在一个绝对优势的境地,利用多次“欺诈”行为,以及对游戏的深刻理解,来达到“骗取”的目的。

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只是最后的表象太令人震惊,在玩家这个群体中不断的口口相传,最后才将其神化。

3.

基于上文所说的“欺诈”,我们在游戏中能如何应用?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每次说到上单对线的例子,我就很喜欢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骗取敌方技能,从而在短时间占据优势”。

但说到底,其实我也就是明白“敌方的关键技能是什么,从而利用一个动作来遮掩我的真实目的”罢了。

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个公式,那就是用一个虚假的表象去“欺诈”,误导敌方陷入一个不可逆的反射弧,再用早已准备好的杀招来决胜负。

  • 举个例子,是我之前打的边路雅典娜:
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这一波对拼,我就是利用了一个“欺诈”行为,“骗取”了敌方马可的2技能,使他陷入一个5秒无位移的境地。

而这个“欺诈”的动作中,我很明白我自己的目的,就在于骗技能,因此我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只是走位后撤。

这里就存在一个心理博弈。

我只是单纯的去恐吓敌方,并不打算发起总攻;而敌方马可在遭到我的第一次突进后,下意识的认为我要发起攻势了,所以直接丢出2技能。

  • 再举个例子:
王者荣耀:战场上“欺诈”的艺术——如何骗取敌方的关键技能

这一波开团,我的夏侯惇先打出1技能2段作一个虚假表象,给敌方传达一个信息“我只会击飞敌方张飞”,从而逼迫敌方走位躲避技能;

而在敌方后排自以为躲开控制站位扎堆的同时,衔接闪现改变了施法范围,击飞了敌方后排三人。

1技能2段的轮廓,就是我摆在明面上的“欺诈”;逼迫敌方站位密集,就是我想要“骗取”的结果。

以上两个例子,其实细分下来,思路其实是如出一辙。

因为知晓敌方的大概思路,所以才能成功“欺诈”,逼迫敌方按照我所想要的剧本去走,从而引导到对我有利的局面。

顺带一提,部分有着明显蓄力动作的英雄,也可以利用频繁的蓄力来“诈骗”。

刘邦的2技能可以在对线期频繁蓄力使用,来为自己争取发育空间

比如刘邦的2技能,长按有个明显的蓄力动作,会给敌方一种刘邦要突进的假像,从而第一时间的后撤规避。

而我们就能利用敌方被误导的这一个瞬间,取消施法顺利补刀发育。

4.

MOBA游戏除了操作意识,心理因素多少也有牵涉。

大家都知道顺风局好打。

但是除去顺风局的资源等级领先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在心理上给予敌方某种暗示——“你打不过我”。

这对于许多玩家来说,是致命的。

或许是直接投降,或许是明明经济反超,战力持平,但依旧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是弱势。

这就是被“欺诈”的“后遗症”。

同样的道理,高分段的玩家为何在低分段能玩出炸鱼的感觉?

英雄都是同样的英雄,操作意识上虽然存在一部分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更多的就是高低分段的玩家,在心理素质上有着太多差距。

敌方一近身,就迫不及待丢出技能下意识的跑路,从而顺了敌方的心意。

因此,我一直认为合理的“欺诈”,是一门艺术。

他并不是只存在于刑法中,危害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多少都能看到“诈骗”的影子。

或许是你今天谈生意,“诈”自己有多少资源扮个纸老虎,“骗”合作公司心甘情愿的与你合作;或许是你今天面试,“诈”自己的能力高低,“骗”某企业给予你更多的发挥空间;甚至在你买菜时砍价,都存在“诈”与“骗”。

当然,说来说去,在游戏领域中的“诈骗”,归根结底就是玩家之间的心理博弈。

而传奇法王Faker,就正如他的名字,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名“欺诈师”。

如果大家对这细节有兴趣,真的建议去搜索浏览Faker的经典操作。

等你品完他的操作与思路,你就会和我一样,打心底佩服他。

佩服他的胆大心细,佩服他将“欺诈”玩成了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