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命运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
我认为这句话没错。因为你的思想,将变成你的言辞;而你的言辞会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最终会转化为习惯,而习惯影响性格。
01 “你的性格,最终影响你的命运。”
这句话,源自于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
中国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正因为要展开对命运的抗争,所以我们需要接受教育,来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性格、习惯,以此来“掌握”命运。
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父母拼了命地送其到各种优秀的地方去读书。是因为家长懂得,它将是所有人向往、需要终生追求高度的东西,它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发展。
寒门出贵子是幸运吗?是的,但是一个人好运气的背后,其实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02 “关于学语文、数学有什么用”
网上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言论多年来争论不休。其实这本是不该割裂开的两件事。
今年高考很多人说全国数学一卷的概率大题难,其实只是因为,浩浩荡荡半页纸的题目描述,已经吓退了一半的考生。前腾讯副总裁刘军谈及自己在清华从教的日子,曾说:有些学生做不来题,不是真的做不来,却是题没读懂。
很多人以为学语文就是为了识文断句,但其实不是。为什么通过语文,我们能和2000年前的孔子对话?语文增强的是我们的沟通、理解能力。同理,数学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维逻辑性。
学习始于理解,运用始于逻辑。
所以这是语文、数学,一开始就能最先出现在小学课堂的原因。
03 “见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有些人常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为了赚钱。好的学历,拿到社会上来说,为什么它能获得追捧,因为这是“稀缺资源”。
知道好好读书,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是一种见识。意识到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就是另一种见识。
中国古语有云,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社会阶层是不会固化的,下降和上升的通道永远敞开,就看你的见识有多高。你能去做一些别人想不到事情,或许成功就离你更近了一步。
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光学会一个知识技能不行。我们常常说的素质教育,也是从这一点出发,要养成让孩子一辈子收益的能力,才能真正在人生长河的追逐之中,收获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