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无XX,不XX”的句式,来套用胡歌所饰演的角色,大概可以说“无胡歌,不逍遥”;“无胡歌,不长苏”;“无胡歌,不明台”。
这种形容无疑是至高的褒奖,让观众暂时忘了他是胡歌,而只记得一众角色。
如今提起胡歌,《琅琊榜》和《伪装者》不可绕过。对胡歌来说,这是幸事。
因为他终于可以让观众或粉丝,在聊起他时,第一时间会想起一个鲜活的角色,而不仅是一场凄惨的车祸。
车祸固然悲剧,对每个凡人皆如此。
而倘若仍用上面的句式,“无车祸,不胡歌”,那么对演员而言,将会更悲剧。
车祸是灾难,一时提起,任凭谁都会报以惋惜。
若是一世提起,在惋惜之余,还会渗入可怜的情绪,可怜他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可言。
庆幸的是,胡歌不必再困于车祸,谈起他时,我们可聊的还真不少呢。
早年的胡歌,有几分李逍遥的痞气,率性又天真。
车祸以后,内心逐渐沉淀下来的他,兼具梅长苏的“静”和明台的“动”。
如果你看过《幸福的拾荒者》,便会恍然发现,他有颗历经千锤百炼的心。
他用细腻的文笔,记录下一颗心被不断打磨的过程。
风雨中,不惧伤痛。风雨后,笑看人生。
风雨赐予他的,是愈发敏锐的感受力,和把自己代入角色的表现力。
因而风雨之后,他便成了梅长苏,成了明台。
写作给人以自省,它是回忆的入口,亦是忘却的出口。
写作给人以力量,让人沉入回忆,又淡出记忆。
彼时的车祸,将胡歌牵扯。静下来时,往事又不自觉重现。
许是如此,他才会在字里行间留下不经意的哀愁,和痛定思痛后的领悟。
如果提起胡歌,你不知道能聊什么,不妨读读他写下的文字,那里将会有新的他。
在前不久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惊艳出场的胡歌,又上热搜了。
这次是因为他的口才,十二分钟无手卡即兴开场秀。
担任开场主持的胡歌,在场上侃侃而谈,顾全各方,儒雅又不失幽默,幽默里又尽显高情商。
尽管是第一个出场,受重视程度不言自明,但他一如往常淡定,轻松化解地位上的悬殊。
他用一副众生平等的口吻,将全场人置于同个高度,唯独把自己放置在低处。
“你们一定要记住有一位又便宜又好用的演员胡歌,”他诚恳地说。
这是自谦,也是事实。以他的好口碑、高人气,怎可能便宜。
而所谓便宜,亦是对年轻导演的鼓励。只要作品好,他情愿参演任何影视剧。
他所谓好用,同样是以作品好为前提。优质的作品面前,他可以听之任之。
好口才的胡歌,就这么三言两语,将观众带入欢乐的情绪里。
你不会觉得这些话很“虚”,也不会觉得很“硬”,和他每次出场给人的感觉一样,舒服。
如果提起胡歌,你不知道能聊什么,不妨听听他的开场秀,定会重新认识他。
如果提起演艺圈里没有偶像包袱的演员,其实不在少数。
有的演员肯为角色牺牲,有的演员日常生活邋遢,而胡歌是在忙着做公益。
做公益一事,对胡歌来说由来已久。当他消失不见时,很可能是投入到某项公益里。
比如不久前又消失了的他,正是在青海做公益。
胡子拉碴的他,在青海装电站、捡垃圾、挑水,十足硬汉。
照片里的胡歌,笑起来很是憨厚,一身朴素装束,格外贴地气。
六年里,他四次来到青海,亲见这里的志愿者默默无闻,为环保尽一份绵薄之力。
比起他们,胡歌自愧不如。但是他也有志愿者们没有的,传播力和号召力。
既来之,便干活。离开后,做传播。
该沉默时沉默,该宣传时宣传,胡歌向来知道如何将事情做到最周全。
他做公益就专心公益,不凹造型,不摆样子,一切以真诚为本。
回到舞台上,他便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好有型一男的。
在繁杂的事情里,他很少慌乱,也就很少出错,井井有条是他的特质。
他懂得舍得的道理,当舍则舍,演这部剧就不考虑那部剧,决定用读书来充实就远离利益叨扰。
所以我们很难听到由于分心,而让胡歌背上不专心的名声。
他做事从来一心一意,一次性几乎投入全部,自然收获颇丰。
如果提起胡歌,你不知道能聊什么,不妨多关注做公益的他,便会发现喜欢胡歌的理由,早已不是颜值。
有人说一场车祸是胡歌的不幸,也是幸。
而在我看来,或许让他蜕变的理由,车祸占其一,但也仅是其一。
如果将车祸比作人生路上的荆棘,那么我们谁不曾被荆棘困住。
也许你会说,我们和他不一样,他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比别人看的更透彻。
但我想说,荆棘或重或轻,也只不过是作为外因,来企图重塑我们。
真正的醒悟,并不在荆棘,而是由于内因。
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不同的困境对你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吗?
大概“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一种常态吧。
而胡歌却是由内到外的改变,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气质上的变化。
气质的改变,不是喝一杯酒的效果。酒醒了,人又复归从前。
它更像品一杯茶,且是日复一日,直到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
因此喝酒就像整容,早晚会回到原型。喝茶则是养气,愈养,人愈沉稳。
想来胡歌是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茶,这才养的整个人沉稳,成熟,不世故。
他用了若干时间来消化痛苦,缓解困境里的忧愁,从排斥到接受,再到借困境下的力,直到走出来。
这一连串环节,都要有心来参与。心不会说谎,排斥一件事怎么都做不好。
胡歌渐渐用心来面对现实,他的心先冷静了,才会有后续的改变。
而这一切改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对演员这一职业的喜欢。
他发自内心喜欢表演,便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可能。
正因如此,最终改变他的,不只是车祸后对生命的领悟,更是他还想要成为演员的信念。
这个信念,可以支撑他重获新生。
这个信念,让他更加珍惜每个角色。
这个信念,使他成为无数粉丝勇敢面对困境的动力。
面对重生的自己,他曾写道: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而面对新生的他和他真实的故事,很多人都想由衷地说一声:胡歌,感谢那是你,教会我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