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新电影《只有芸知道》即将上映,这一次冯导依旧选择了《芳华》的男主角黄轩,来担任此次的男主。看过部分片花以后,镜头里的黄轩较之以往的“翩翩佳公子”形象,显得更忧郁,更沧桑。
恍惚之间,我突然意识到,黄轩留给我的印象从来不是单调的,但我想起他时,第一反应始终是他的腼腆和温柔。这或许与他的相貌或性格有关,它们致使我,可能也包括旁人,在无意识里形成了对黄轩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尽管就连笑容都透着“乖”感的黄轩,仿佛“乖”这个等同于“好孩子”的字眼,原该属于他。就像孙悟空手提金箍棒,给唐僧画了个圈,只要不走出来,便可尽享圆圈带来的福利,保自身平安。
如今这个圈形成了巨大的“乖”字,让黄轩置身其间,他本可以一年复一年安稳度日,在由“乖”聚合而成的舒适圈里,喝喝茶,读读书,拍拍戏。
但是“乖”的不彻底的他,并不想为某个标签代言,所以他也说自己其实有“坏”的一面。在我理解来,所谓的“坏”,既包含生活,也涵盖工作。
在人们的固定印象里,乖孩子拥有更多好学生的特质,自觉是他们让家长和老师频频向外界炫耀的资本。假如将演艺圈比作一个班级,黄轩的身份注定不是班长,他可能是学委,也可能是某个不想当班委,却在成绩上不输给任何班委的五好学生。即便都不是,至少他应该成绩中等偏上,是老师不会想到中途放弃的那类。
然而现实是,这么想的人,偏偏大错特错。与班委无缘的黄轩,很遗憾也和好学生,甚至中等生无缘。长期稳居班级倒数第二,沉默寡言,痴迷迈克尔·杰克逊,才是他的学生时代。就这样,拿他没辙的黄妈妈,选择尊重儿子的意见,支持他的舞蹈梦。坏学生黄轩此后便专攻舞蹈,幸好顺利考上了广州舞蹈学院。
既然喜欢跳舞,又肯专心努力,他准会是班里的好学生才对,然而理智的黄轩心里明白,自己天赋有限,很难一路跳到舞蹈界的金字塔尖上。倒不如重新思考,或许可以尝试做演员,他暗自想。想法一经形成,放下谈何容易。他决定去中戏和北电试试,万一能心想事成呢。然而心想归心想,事成归事成,心想能成是真,结果不成也是真。
接连两次被刷下来,第二年再战,仍旧难逃被刷的命运。如此看来,不擅于考试,学习能力差,临考心理素质差等制约因素,统统指向“坏学生”黄轩。最后还是舞蹈给他兜了底,他才得以考上北京舞蹈学院,为学生时代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成为演员的念头,终日在心里悬着。等待的过程像一支被微风轻轻吹拂的蜡烛,看起来随时可能会熄灭,却怎么也灭不掉。
坐在冷板凳上,心里虽然苦,眼里却看得真切。“有时候我觉得沮丧,对当下的年轻中国演员来说,可能表演本身已经不重要了......”他写道。彼时的黄轩并不“火”,连“温”也算不上。此言一出,诸如“酸葡萄心理”的讽刺可想而知。
许是从那时起,外表看似乖中带顺的黄轩,给少数人留下了不乖不顺的印象。乖孩子怎么敢反叛主流,反叛者必是坏的。而多数不熟悉他的人,可能对他毫不在意,也就无所谓乖或坏。
从不温到温的过程中,不付出努力也断不能成。只不过在他逐渐升温期间,因为火候还不够,被关注的程度也自然有限。以致于当这股温度越积越强,强到让他终于火起来时,鲁豫不禁有感而发:他是个神奇的演员。“他好像已经自己成长好了,准备好了,然后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想来除去曾关注过他的少数人,多数人也和鲁豫一样,称黄轩的“火”为突然。就像一棵开花的树,只有每日记录其成长的人,才懂得花开之前,它所经历的不易。
黄轩被多次无情换掉的故事,早已不是秘密。这就好比数度被退稿的作家,有朝一日人们谈起他过往被退的稿件时,只能替出版社感到遗憾,遗憾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最终的放弃。同时,也会对这个坚持到底的人表示庆幸,幸好他能坚持下来。
2014年,是黄轩转运的第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的十月,他是作家骆宾基,出现在电影《黄金时代》里。紧接着的十月末,他又化身张俊杰,和九儿深情演绎了电视剧《红高粱》。之后的十一月末,《推拿》里的盲人按摩师小马,让导演和观众看到了他的可塑性。
如果学生时代的黄轩,算不上“好学生”,那么工作以后的他,无疑算好演员。不同的是他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相同的是对他的第一印象照旧离不开“乖”。言谈话语间,他难掩的羞涩,坐在台下被捕捉到的平静,和笑容定格处的柔和。
想到黄轩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件质地柔软的白色毛衣,在阳光下舒展开,泛着肥皂的清香。
时隔三年,日子一恍便来到2017年。年末的《芳华》和《妖猫传》,都是黄轩挑大梁。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他不再是黄轩,而是刘峰,或白居易。黄轩的投入让他忘了自己,也让观众忘了他。这一年,很显然是他转运的第二个极富意义的年份。
仅将2014年和2017年这两年的影视剧连起来看,我认为黄轩完成了一半的自我转变。我在《红高粱》和《芳华》里,仍能看见“乖乖男”版的黄轩,或许不能用“乖”来形容,而是冯小刚所说的“真诚,但不泛滥”,又或者是一种不至于要命的忧郁,无害。
而在《推拿》里,我看到了一个面对无奈现实,不停挣扎的男人。据黄轩说,小马和他当时的心境很相像,很拧巴。在《亲爱的翻译官》里,他展现出冷静睿智的神情,那张“扑克脸”所反映出来的,是似海深的心。尤其是剧里的一段哭戏,至今被奉为教科书,黄轩也因此被称为“最会演哭戏的演员”之一。他贡献了多种哭法,尤其以《黄金时代》里的边走边哭最有名。
尽管比如《芈月传》或《红高粱》等长剧,黄轩的表演有几个变化的过程。但是那句“月儿好看”,连带搭配一副邻家男孩的笑容,还是最为观众牢记。原因很简单,这才是真正的黄轩,他是每个女孩儿渴望的初恋。
然而这种固定印象并不是黄轩想要的,他在试图打破我们的习惯,也许他只是需要一个再大胆点儿的角色,就像张一山的余罪,做一次彻底的颠覆,从零开始,不是唤醒观众的记忆,而是创建新的记忆。
至于《只有芸知道》能否帮他实现这一目标,暂时看来似乎还欠点儿火候,但实际效果也只有看过才知道。假如某天观众提起黄轩时,说的是:这男人真“坏”,可能黄轩反而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