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世说新语》被称为"中国人的风流宝鉴"?

2020-02-24     回归文学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近代学者胡适也说过类似的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在发生时未被注意,被发现时已经重组。今天若想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就要看《晋书》。而在1955年就有一位学者指出晋朝历史的真实情况被《晋书》掩盖,《晋书》成书于晋亡后的300年,是由许多唐代史学家写成的。而《世说新语》成书于晋亡后的10年,其中的事件对我们认识晋朝也具有参考意义。冯友兰把《世说新语》当做"中国人的风流宝鉴",鲁迅说它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用故事、对话描绘出了一个特别的、客观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人?时至今日,再看《世说新语》,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王室贵族为什么去编书?

刘义庆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宋文帝刘义隆对宗室猜忌,临川王刘义庆在政治上因畏惧而消沉,因循守旧,"不复跨马"。另外此时社会各层追慕名士风流,刘义庆与魏晋名士不谋而合,他的文人气质与修养,与名士取得了精神沟通和契合,为他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提供一种精神解脱。

《世说新语》中共出现600多人,且都是可在历史上印证的真实人物。其中描写的事件约从公元120年到420年,这一时期世事错综复杂,农民起义、"八王之乱",宗派氏族关系紧张、战争此起彼伏。此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老庄的复兴,佛教的传入,各种宗教和学说思想充分发展,相互渗透。这个时期的基本主题有两个:崇尚自然和尊奉名教。自然派倾向于道家哲学,谈玄论道,不拘一格;尊奉儒教者中规中矩,墨守成规。这个世界中的人物大多是生活在优雅而封闭的高门之中,皇帝、太子、大臣、官僚、将军、文质彬彬的隐士,不过在《世说新语》中,自然派的率真放诞行为是"魏晋风流"最突出的代表,书中倾向于静谧、自由的生活。他们大部分是自然的信徒,虽不可避免地涉足尔虞我诈的战争中,但在血流漂杵的世界中,才识和气质大放异彩。

需要说明的是《世说新语》主要记录的是魏晋名士的风流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刘义庆发起了《世说新语》的编撰工作,实际执笔者是他的幕府群僚。


二、什么是"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大致可以将总结为:行为上率性而为,追求艺术化的人生,且必须是自然流露。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表现在外的特点是:颖悟、旷达和真率。(语自冯友兰)《世说新语》一共三卷,分36门,共1130条,涉及名士数不胜数。其中最能体现魏晋风流的就是《容止》、《雅量》、《豪爽》和《任诞》中,下文将引用原文,举出例子,供读者揣摩魏晋名士的行为举止。

1、《容止》篇

本篇主要表现人的容色和动静,内容涉及37人,共有39则。这些人中的多为世家大族,比较例外的是寒门左思和僧人支遁。

首先在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中,十分注重外貌,且会用"玉树""容貌整丽"、"玉人""春月柳"等词来描写男性。如: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卫阶因外貌出众,"观者如堵墙",但是 "体不堪劳",竟因此病死,即"看杀卫玠"。丞相王导见了卫阶也说他柔弱"不堪罗绮",写卫玠娇弱如西施,弱柳扶风的病态美。将女子羸弱的描述用在文人雅士身上,赋予男性以女性化特征的方式,可以追溯到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的《离骚》,以极力表现容貌之美来凸显德行的高尚。

除了对容貌之美达到极致,更重要的是对气质、风度的"神"韵之美的追求。以"松""鹤"等高洁之物的作比,用"朗""俊"等审美概念来形容,都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挺拔俊美、清俊淡远,颇具超然物外之美。

如: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2、《雅量》篇

"雅量"即宽宏的气量,指人在外界刺激下而表现出的超然物外的胸襟,魏晋名士生活在生死难测的时代,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是其名士风度的外在体现。

嵇康临刑前,"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之后,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超然气魄,是《广陵散》成为千古名曲的重要原因。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面对这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淝水之战,谢安从容淡定,处变不惊,表现出常人不能及的气量。


3、《豪爽》篇

"豪爽"篇大大丰富了魏晋风流的内涵,将豪迈的阳刚之美囊括其中。豪爽美集体现在智勇双全、胸怀大志的武官豪雄身上。在战乱频繁、里忧外患的时代,以应有的勇武和飒爽个性,展示了魏晋风流的另一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当时的枭雄王敦和桓玄。

如王敦: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又如桓玄: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奔叛。"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4、《任诞》篇

"任诞"指人任性而为,追求穷情尽欲,鄙薄名利、世俗名教的束搏,是玄学的最自然体现。但"任诞"在当时有着自我麻痹的悲剧意味。

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任诞是无奈的逃避,以吃药与喝酒来麻木自己。鲁迅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他们吃药不仅是为了健康长命,也是为了"说话,也要糊糊涂涂地才好",同时嗜酒既可作为不拘礼教的挡箭牌,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比如阮籍嗜酒原因一是"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又因为"阮籍名声很大,所记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可见,"任诞"行为其实是魏晋名士为了逃避现实、慰藉心灵、保护生命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用这种怪诞的行为反对虚伪庸俗的礼教,表现一种"忘形"的生命状态。

如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可见其对礼教的蔑视与不屑。

三、不得不说的女性"风流"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并非作者的重点,但这种随意点染着笔,更能让当代人看到真实的魏晋女性。其中既有遵守礼节的贤女,又有冲破礼教的独立才女,她们的行为举止都蕴含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女性寻找自我的觉醒。这种自我觉醒包括自身的认同还有对自身价值的追寻,以及处于社会中的平等意识。

在依然是男尊女卑的魏晋时期,女性不再只懂得顺从,相夫教子、三从四德,而且洒脱飘逸,赢得了魏晋士人的尊重。有"林下之风"的世族才女谢道蕴联诗咏雪、与男性平等谈诗论道,其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除了平等对话,女性的自我觉醒还体现在参政议政、出谋划策上。如: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约:"'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结语

鲁迅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时至今日,以嗜酒、吃药、谈玄论道的行为来模仿魏晋名士,显然是低级的。魏晋风流的本质是对"真"的追求,无论是容貌的美丽,还是性格的洒脱,都是由内而外真性情的散发,因为追求真所以会蔑视礼教,放任自然。真正地修身养性,活出"真我",才是"魏晋风流"的对今日的我们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志祥."雅量"与"任诞"——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学的审美取向及其分裂

[2]潘江艳.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间人对形容的审美追求

[3]马瑞志着范子烨译.《世说新语》的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9_Td3AB3uTiws8KWV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