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出身的王怡璇嫁给了宝鸡凤翔年画世家搞IT的儿子邰高阳,成为“世兴画局”的第21代传人。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如今是一项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当初在湖北美术学院读书时,有同学从陕西写生带回来皮影、剪纸一类的素材,总令王怡璇神往不已。那时候她还没有想过,将来会成为一个家谱从明正德年间传了21辈的年画世家的当家儿媳妇。
现存于世的最早的版,原图藏于敦煌千佛洞,1986年。
几年前,在上海搞技术的丈夫决定辞去华为薪资可观的工作,主动承担起从前很嫌弃的“家族使命”时,她一点儿也没有反对,“反正我喜欢,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呀。”在这之前,她只来西安旅游过一次。
并不是所有儿媳妇都愿意继承上一辈的老手艺,学可以,专门去做,太冒风险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计问题。在我遇到的手艺人里,很多人都将手艺传给了心灵手巧,善解人意的女儿。传手艺本身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女儿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许多便利。
在宝鸡凤翔年画这里,邰家的80后儿媳妇王怡璇成了对外推广的主力,技术出身的丈夫邰高阳继续专心搞“技术”——雕版,妻子负责印画。就像公公和婆婆在宝鸡的分工一样,但王怡璇勤快聪慧,雕版的技术已经学的很不错了,去年她和丈夫一起被评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修板。
邰家年轻一辈里还有一位姐姐,一位妹妹,姐姐在宝鸡当地做公务员,闲暇时帮家里做些活计。妹妹从西安美院毕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帮家里整理过许多理论方面的资料。相比于其他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的困局,邰家的年轻一辈主动接下了这一棒。
圈里有人赞邰家娶了个好媳妇时,王怡璇并不很同意这个人设:“其实没想过那么多。”版画对王怡璇来说,除了是和丈夫共同担起的家族责任外,更是一份乐在其中的事业。
大约两年前,我到曲江书城三楼“世兴画局”的一处展示门店,楷体镂空的四个字悬在上空。这是一片约20来平方的开放式区域。简单划分为版画展示区,体验区和王怡璇的工作区。“那块是我老公刻的板,他的工艺已经特别纯熟了。”王怡璇指了其中一幅,言语中有了手艺人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自信。
套色版。
对年轻一辈的传承人来说,世兴画局更多地只是一个过往辉煌的标志,早就脱离了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早先西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上,曾经悬挂着邰家出品的八大门神,或许可以窥见世兴画局从前独领西北年画市场的繁兴一隅。时移世易,这项古老的雕版技艺在民间以版画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祖父邰怡的口述史中记载,1936年鼎盛时期,世兴画局的年销量在420多万张,销往陕、甘、宁、青、川及河南各地。从业人员从设计、雕版、印刷、彩绘、发售分工明确,独创的套印银色(俗称“印银”)工艺,技法成熟先进,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年画。
韦陀菩萨。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邰家的年画很早就“防盗版”的竞争意识,在刻板的时候,提前预估好足够的发售量,在市场上推出后,赶在“盗版”出来之前,又推出新的版。在没有复制粘贴键的年代,盗版的小作坊永远只能对世兴画局保持着追赶的姿态。曾祖父邰世勤曾是西府(宝鸡)三县有名的“全把式儿”,年画、皮影、石雕、砖雕无所不精。
辉煌早已不再,和前辈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相比,如今的邰家人走上了一条复古之路。
邰高阳雕版《风调雨顺》。
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20代传人邰立平,更多地出于恢复家族技艺的迫切需要。文革时,被打成右派的父亲邰怡,和一并被抄走烧毁的上千块历代积累的画版,让年画世家的历史彻底断裂。
文革后随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恢复,中央美院、西安美院、陕西群艺馆的一些教授和老师找到了邰立平,嘱托他恢复凤翔木版画。
鱼乐图。
“他们为我父亲搜集到了能够找到的年画资料,让他一心一意恢复。”
本就有心完成父亲遗志的邰立平,从农村信用社贷了款,拉回来一车梨木,将半生精力放在了恢复这些年画上。王怡璇对公公当年的行为很钦佩,“他基本上从零开始,一面搜集一面恢复。”
改革开放初期,在西安美院、陕西省群艺馆专家的帮助下,邰立平搜集到许多当年丢失的年画,其中还有100副当年爷爷邰怡手工填色的年画,邰立平泡在馆里一连几天,用铅笔小心翼翼地描下来,回家后一一复刻出来。
香积寺图 。
“以父亲现在的状态,刻一块A4大小的版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一个月。如果线条复杂点的,花费的时间更长。”到现在为止,邰立平已经的恢复的版超过400种,每一种又包含母版、套色版至少5种,有人将这种技法比作PS图层,但在梨木版上刻出圆润规整的线条并没有快捷键可用。“相当于他以一人之力要完成几代人的工作量。”
邰立平恢复的画版主要是盛行于明清时的门神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等,如《骑马秦琼》《白骨洞》《盗仙草》《四美图》,“有点像现在的影视剧照”。
钟馗。
木版画对工艺的精细要求本就拉长了成本的出产量,加上邰立平秉持“创新必须先做好,先做少,再做量”的理念,凤翔邰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做好传统画版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辈的观念。
到了21代传人这里,复古更多出于一种主动选择。邰家木版年画现在是“圈内很有名,圈外无人知”。这些年来供应的渠道大部分局限于各类博物馆、收藏爱好者或专家学者、美院教师这些群体。2011年中国邮政还专门发行了“邰式凤翔木版年画”的特种邮票一套。
王怡璇谨慎地避免木版年画被过度商业化,在她的观念里,急于变现会让产品的工艺打折扣。在传统技艺发展的路子里,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传统的路子,保留最纯粹的雕版技法,一条腿走“活化”的路子,要尊重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如今也有一些好的设计师找过来,比如今年推出的雕版印刷的日历,以及和QQ华夏手游推出的文创动画,反响都还不错。
王怡璇与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文儒老师。
最近听说王怡璇已经将曲江书城的工作室搬到了小区住所跟前,除了参加各类的文博会和布置收藏展会,主要和丈夫专注于木板年画技艺的传承。
王怡璇设计的作品。
王怡璇很清楚地意识到,对于传承人来说,技艺的传承是最重要的。经过一些尝试后,在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上,她更倾向于与设计师或者营销机构合作,推出符合当下人审美和需求的作品及产品。她如今受聘于西安一所高校,教设计系的学生木版画,希望能将版画的元素更多地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作者:图图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