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娶妻求贤惠,一个好的妻子,能让家庭三代兴旺。这到底从何说起呢?我想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一位被人羡慕的丈夫--妻子实在是太贤惠了。
大清早的,妻子正在卫生间洗漱,丈夫静悄悄地来到她面前,趁其不备,就把臭脚丫伸到了洗手盆上面,想看看妻子是什么反应。
刚刚把脸上的洗面奶洗净、睁开眼睛就看到丈夫的臭脚丫,这位妻子哭笑不得,但很快,她接下来的举动实在让人出乎意料,但却展示了一位贤惠的妻子本色,让人感叹:妻子还是别人家的好啊!
只见她笑地很甜地看了自己丈夫一眼,随后把自己手上的泡沫洗干净,动手给丈夫洗起臭脚丫来。
有人会感叹道:世道不公啊!如此“渣男”竟然能娶到如此贤惠的妻子!让人愤慨!
还有人会对自己的妻子感到悲哀:我的脚离我媳妇脸一米内,她的脚就踹我脸上了!
当然,淅爸不是来建议各位宝妈给自己的丈夫洗脚,更不是给机会宝爸们指责自家宝妈没有别人的好,而是夫妻之间的相处融洽,能对一个家庭有多重大的影响。
中国式大家庭,家庭和谐系在宝妈身上
如果说把家庭和睦、兴旺与否归结到家庭中的某一个人身上,那会显得非常不公平也非常片面,但横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在中国式大家庭模式下,让家庭和睦,宝妈们起的作用绝无仅有。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中国式大家庭下宝妈的难言之隐】
每个人都有两个家庭:与父母组成的原生家庭,与妻儿组成的新家庭。
中国式大家庭指的是,由于“养儿防老”以及“孝”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多数家庭存在着原生家庭与新家庭共同生活的“大杂烩”特殊家庭模式。
而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之下,往往宝妈会被视为“异姓人”而遭受老人排斥,例如一些老人会认为儿媳没了再换一个就好;
再加上另外一点:中国女性历来家庭地位不高,即便是当下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被普及,但不争的事实是,如果宝妈在家全职带娃会被认为很幸福、很享福...其为家庭所带来的隐性经济价值则完全被忽略。
这一切就如那位妻子所面对的:丈夫的臭脚丫。
【修复还是撒盐?取决于宝妈自身】
其实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
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子宫是婴儿完美的居所,离开这个居所,是一个痛苦的分离过程。但这个痛苦却换来了一个新生命。
第二次是恋爱。我们一生中会与许许多多人建立许许多多种关系,但恋爱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只论亲密度,亲子关系一点不比恋爱关系逊色。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曾说过,“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其实,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
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而在中国式大家庭中,宝妈们不得不面对被原生家庭所粘着的宝爸,其本质是面对着宝爸原生家庭中的亲子模式,充当着修复宝爸原生家庭亲子关系模式错误的角色。
这完全取决于宝妈自身对待这个大家庭的态度,就如面对丈夫的那只臭脚丫,是一脚踹飞还是温柔地洗涤。
【激励,而不是指责】
有人说,这对宝妈们太不公平了,分明就是指责宝妈们不够懂事,不够贤惠!生活怎么待宝妈,宝妈就怎么对待生活!
其实在立意写本文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对这份误解的心理准备。本文的立意反而是激励宝妈,而不是指责宝妈。如果要说指责的话,那恰恰是指责老一辈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要让新人去承担。
正正是因为我们当下的家庭环境是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更加积极努力地改变现状,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重复面临我们所经历的错误。
人不能控制环境,但却可以控制自己,这句话放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在宝妈身上要分为两个层次:
- 宝妈不能控制恋人的原生家庭(即其父母),但却可以选择加入哪一个家庭中
在恋爱的时候,就已经对丈夫的原生家庭有基本的认识,但为何仍然执意加入?因为对丈夫的爱让宝妈们无视了后续的坏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人会认为这是“够由自取”,淅爸认为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 宝妈不能控制丈夫的原生家庭(即其亲子模式),但却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一亲子模式
在加入大家庭之后,对于已经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层面的原生家庭亲子模式,宝妈们并不能控制其不断重复,但怎么样面对这一亲子模式,选择用自身力量对其进行改变。
那么,如果选择积极面对,宝妈们需要做到哪些?这就回到了我们文头所述的一个问题:
一个贤惠的妻子,如何帮助家庭三代兴旺。
一代好儿媳,如何帮助家庭建立兴旺和谐
中国素有“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儿孙”的说法,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一代儿媳在家庭中的责任之重大,那么应该怎么样当好一个“好儿媳”呢?
关键在于打破大家庭的原生家庭错误的链接,建立新的家庭模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从宝妈自身入手: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这点上,往往是解决家庭和谐问题时被忽略的,但横在面前的事实是,如果宝妈自身不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甚至同样认为自己没有为家庭带来经济价值而没有地位,那么破而后立的事情将无从说起。
其中最关键的,不是宝妈有什么强大的能力,或者是多么疼爱自己的丈夫、孩子、家里的老人,而是宝妈须得先认同自己,爱惜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爱别人?不过是依附在他人身上求爱而已。
另外,或许宝妈不能为家庭带来实际的经济价值,但承担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价值,还不足以让你认同自己吗?
所以,在尝试面对丈夫原生家庭的错误时,请先学会爱自己,认同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 从恋人、丈夫入手:帮助其独立
丈夫所面临的问题,是其原生家庭与之紧紧相黏,让其无法独立。当然这里叙说的独立并不是指把老人赶出家门,这就违背了兴旺的前提:和睦。
这里所指的独立,是丈夫与其原生家庭的亲子链接模式,例如有些丈夫对自己的母亲非常顺从,甚至达到愚孝的地步,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恋母情节,即不愿意与自己的母亲分离,在心理上“断奶”独立成人。
愚孝的核心,源自于自幼以来对父母持续了很久的渴望——“请你们把爱分给我一点吧”——因为一直没有实现而变成了一个魔咒,导致一个人会一直执着在这个没有实现的愿望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愿意在成年后做出更大的奉献。
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实现的愿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所以妻子帮助丈夫走出恋母情节非常重要,让丈夫明白自己才是他的亲密恋人,自己才是陪伴他走完下半身,给予他爱的第一顺位主体。
给予丈夫足够的爱,足够的包容,就如面对那只臭脚丫时,贤惠的妻子让丈夫明白,从今以后你下半生是我来帮你“洗脚”,而不是你的母亲。
- 从老人入手:帮助其找到价值所在
在养儿防老以及孝文化的思想影响下,老一辈或多或少认为粘着自己的儿子是正确的,这就带来了亲子间拒绝分离的亲子模式,表现为恋子。
当父母恋子的时候,他们就会紧紧和孩子黏在一起,把对方当成自己第一顺位的精神寄托,单方面或者双方都侵占对方的独立空间,带来种种问题。
例如老人会认为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潜意识中把儿媳设定为“敌人”;又例如如果孩子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会被认为是不孝顺老人;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老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问题,就如一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所有一般,把自己的存在价值完全依托在孩子身上一般。
帮助老人认识其自身价值非常重要,年老的他们能力不及年轻人,随着孩子长大也逐渐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控权,以及他们不得不面对死亡的问题...这些种种问题,都让他们心中生出了不安全感。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失去了价值,他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们可以让他们外出旅游,参加一些老年人群体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归属。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明白他们的精神寄托应该在自己以及自己的伴侣身上。
- 从孩子方面入手:建立新的亲子模式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代表着新生。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强迫性重复”,即一个人童年经历什么亲子模式,长大后就会潜意识的重复这一份亲子模式。
所以,在童年时学习到幸福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重复幸福;在童年时学习到痛苦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重复痛苦;这就是轮回或心理上的强迫性重复。
孩子的潜意识里一旦接受了某种教育,就会在心理上进行强迫性重复,无论是好的坏的都很难改变,因此,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给孩子好的强迫性重复,给他爱、理解、支持、信任、尊重等,孩子如果在小时候得到了这些好的东西,一生都很难被人拿走。
比如,如果你小时候给了孩子足够的爱、支持和信任,哪怕他被人拒绝过无数次,他仍然愿意和他人交朋友;哪怕他被人打击过无数次,他仍然对自己充满自信。内心的强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来自童年时父母给自己的好的强迫性重复。
而更重要的是,这份好的“强迫性重复”,能让孩子把其复制到他的下一代中。
这就是为什么“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儿孙”的科学原理。
淅爸有话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不知本文,能否让你心中对丈夫、老人心中的大山得以丝毫的动摇。
人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与其愤怒对待,不如积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