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爸,一枚二胎宝爸,大宝淅淅6岁半,二宝汤丸5岁。在这里分享我的育儿经,欢迎关注
宝宝天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爱情结晶,宝宝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便有一对对他们极其恶劣的父母,他们仍然深爱着自己的父母。
但我想,有很多宝爸是否认这两句话的,因为在婴儿期,往往宝宝只喜欢黏着妈妈,而对爸爸则是不咸不淡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淅爸也遇到了,而且不止一次,两个孩子在婴儿期都把我当成了空气。如果非要形容,我想下面这个场景就是我最真实的写照:
妈妈跟宝宝玩耍时,是这样子的:
爸爸跟宝宝玩耍时,是这样子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婴儿期的宝宝,对妈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对爸爸则是一副拒绝的模样?这同样与宝宝的安全感有关。
宝宝为何亲妈妈--妈妈是安全感的身心来源
婴儿期的孩子,其安全感来源构造非常简单,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源自生理需求被满足的舒适
婴儿期的孩子生理需求非常简单:吃喝拉撒睡,这是每一个婴儿必须的生存条件,但这些需求被及时满足时,婴儿就会产生最基础的安全感;当这些需求不被满足时,孩子就产生了最初地不安全感。
其二、肌肤接触的舒适
当母亲喂养孩子,与孩子进行互动地时候,总会抚摸孩子,或者构成其他的肌肤接触。对于孩子而言,他在子宫里是没有这项感受的,而出生之后,肌肤接触被孩子视为新的“能力”。
当然,这项能力不能自我满足--他们往往还未能控制自己的手脚及力度,但妈妈充满关怀和爱的肌肤接触,让孩子感知到了这项能力被使用,他们乐此不疲,找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乐趣。进而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待在妈妈身边是安全的。
其三、口欲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婴儿从一出生就会进入名为“口欲期”的心理发展阶段,因为这个时期,婴儿唯一能掌控的身体机能就会嘴巴,嘴巴就是他们安全感的最直接主动获取来源。
当孩子在吸吮母乳的时候,他能享受到这份主动控制身体的能力,能因此获得自我满足,与其前两者的被动性相比,这份满足是孩子自主地,主动地。
而这三个安全感的传递者,基本都是妈妈,尤其是口欲的满足,这就让宝宝十分依赖妈妈,他们通过后天的与妈妈的种种相处,深刻认知到妈妈是自己身心的“衣食父母”,通过与妈妈的相处模式感知这个世界。
宝宝为何远爸爸--爸爸需要自我反省
相信有许多爸爸会遇到和我一样的情况,回家想逗弄孩子,分分钟“吃不了兜着走”--婴儿们甚至拒绝宝爸的拥抱而哭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底层逻辑,就是因为宝宝认为爸爸是危险物体,或者说,宝宝没把安全感建立在爸爸身上。
前文所述,我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两次,第一次的时候我并没有重视,第二次的时候才引起我的警觉,但很快就修复了过来,我自省了以下的部分问题:
(1)你每天都在宝宝没睡着前回家吗?
(2)你会帮宝宝换尿布、冲牛奶吗?
(3)每天专心陪宝宝玩的时间有没有1个小时?
(4)你有为他讲故事、陪他散步或玩球吗?
(5)你常常抱他并且跟他说话吗?
(6)孩子哭个不停时你会耐心地哄他吗?
当然状况还可能有很多,但其实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因为缺少在孩子面前露脸,所以孩子觉得我们陌生,把爸爸当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咦,这个物体好眼熟的样子,但他为什么要逗弄我,这是属于妈妈的方式。
而让孩子逐渐亲近我们的方式也并不难:
- 爱孩子,先爱妈妈--安全感传递
不是孩子的问题吗?怎么扯到妈妈?
必须告诉大家的是,母亲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或许不会知道妈妈伤心难过的原因,但是孩子通过与妈妈接触,他必然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进而造成安全感缺失。妈妈的情绪问题是否是由爸爸引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要成为妈妈的正面情绪缔造机。
安全感是可以转移的,当妈妈总是在宝宝面前告诉孩子,爸爸是多么多么棒的一个人,基于对妈妈的信任,宝宝也会因此认知到爸爸的这个角色;
反之,如何妈妈天天在孩子面前哭诉宝爸的不是:“宝宝,你爸爸又不回来吃饭了,今晚又剩下我们两个了。”,那么宝宝自然会受其影响,认为爸爸是危险人物。
- 在孩子面前多露脸--从陌生到熟悉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能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多数孩子是发展缓慢型:他们对新事物处于充满兴致而又害怕的矛盾心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确认对方无害才会接纳。
其核心要素,就是从陌生转为熟悉,兴许宝爸们都很忙,忙到回到家孩子都已经睡着,自己又不忍叫醒孩子;白天起来的时候孩子还没醒,爸爸就出门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难以获得在宝宝面前露脸的机会。
我们可以借助妈妈的力量,例如在家里挂上亲子照,让妈妈教会孩子认爸爸;午饭时间不能回家,也可以和妈妈、孩子视频通话(所以为什么第一点是要先爱妈妈)...总而言之,运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出现在孩子面前。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真切地陪伴孩子,这是无可替代的最佳方式。
- 请注意你身上的气味
在外奔走,总会沾染一些气味回家,例如喜欢抽烟的爸爸,喜欢喝酒的爸爸,即便不抽烟不喝酒,爸爸身上还有“男人味”...各种刺激性气味,孩子是很难接受的,那对他们来说同样是陌生的。
在陪伴孩子之前,你可以选择抱抱妈妈,沾染一点妈妈身上的气味(再次强调,爱妈妈的重要性);身上的气味实在太浓郁的,还是先好好沐浴(建议使用和妈妈一样的沐浴露)一番,生活多点仪式感没坏。
淅爸寄语:以上方式,你get到了吗?孩子并非天生就会拒绝父亲,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为何遭孩子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