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刘汝明对佟麟阁将军的回忆:我对捷三(佟麟阁)简单的综合印象,只是觉着他不茍言笑,生活谨严,对人总是和颜悦色,谦逊有礼;从没见他疾言厉色,发过脾气;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间是这样,在私下里也是这样。处事则无论多紧急,多重大,多忙迫,从没见过他张皇失措,急躁抱怨;总是从从容容,心平气和,耐心细心的处理允当,了无阻滞;综而言之,不过是端和凝重,气度深宏而已。
佟麟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天资聪颖,十岁前就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写得一手好字,任教的先生对其评价极高,告其父母:惜科举已废,不然此子当可高中举人、进士。佟麟阁16岁时就真的考入县城衙门做了文官。然而因有感于国难将至,佟麟阁不甘于衙门中的文书工作,1912年时任北洋备补军左路前营管带的冯玉祥到直隶景县募兵,佟麟阁便投笔从戎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佟麟阁雕像
冯玉祥对于佟麟阁深厚学识极为赏识,所以在佟麟阁西北军27年的岁月里一路从最初的班长、排长、连长、一路晋升至军长,这期间佟麟阁带兵一向以严格著称,毫不放松。另一方面佟麟阁对于下属的照顾却无微不至,士兵如有过错,总是先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决不轻易处罚,平时为人处世更是没有官架子。
一日部队里来了一个名叫赵登禹的新兵,当时西北军兵额已满,但赵登禹仍一心想从军,遂被安排在佟麟阁任连长的连队里当了一名"只管饭,不发饷"的副兵。当时佟麟阁虽任连长,但却对只是副兵的赵登禹极为器重,而这不单只是因为他的武艺超群,更是对他只读过两年私塾却能写得一手好字而感到佩服,两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之后更结拜为兄弟。
赵登禹先被冯玉祥任命为第16混成旅直属工兵连第3排排长,跟随西北军转战河南、河北、北京等地。
以后,他又先后因武勇著称而因功担任了连长、营长、副团长、旅长等职,并于1926年随冯玉祥加入北伐。
赵登禹治军极严,有一次他手底下的士兵偷了老百姓的鸡,赵登禹得知后立刻下令将这几个士兵找来各打30军棍,并赔偿了损失。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一但违反军令,赵登禹也决不姑息,他的堂弟赵登舜在他手下当连长,有一次出外招新兵超过了规定的期限,当时赵登禹下令要重打40军棍,但执法不忍下手,他母亲也为堂弟求情,然而他却亲自当众打了堂弟40军棍。事后,他到堂弟家拜访问候,并说军令如山必须按军纪执行,希望堂弟谅解,又带着棍子跪到母亲跟前问罪,让母亲打自己。赵登禹将军事亲至孝的行为也影响了他在军中的同袍,当时在他部队里的士官兵领到薪饷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家中孝敬父母。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之后,又于1933年3月从长城喜峰口向华北进犯,9日时已兵临喜峰口,但由于喜峰口是石头山,无法构筑掩体工事,而此时日军炮兵部队又占领喜峰口周边高地,我守军只有大刀以及步枪,几乎无法反击。所以先头部队在前两日的作战中在日军大炮猛轰下伤亡惨重,时任前敌总指挥的赵登禹得知日军在经两天的攻击后已疲惫不堪,再加上下雪,若趁其不备而加以夜袭必能收效,他在作战会议中集合营连长激动地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于是带所部一0九旅冒着大雪,派出两个团当敢死队,并亲率其中一个团约500余人,绕至敌后夜袭敌炮兵阵地,一时杀声震天,在激战中长城垛口得失二十多次,我军营连排长伤亡五十余名,士兵千名以上,赵登禹亲率的敢死队只余二十多人,在激战中赵登禹左腿在战斗中负伤,部下劝退不肯。他说:"腿部受伤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是大纪念。"
最后终于取得胜利,此战砍杀日军千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次日日本的《朝日新闻》做了这样的评论:"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日后著名的大刀进行曲便是歌颂此场胜利的爱国歌曲,赵登禹也成了大刀队队长的代名词,赵登禹也因此役因功升为师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向卢沟桥发起进攻,抗日战争即将全面展开,驻守平津的29军首当其冲,然而面对数万优势的日军,城内的守军不过5000余人,军长宋哲元下令南苑军全部撤退至北平城内,作为南苑指挥官的佟麟阁将军冷静的联络友军,请求支援一方面又下令驻守的部队"坚决抵抗,誓与城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并对学生团的大学生说:战争中我佟麟阁如果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你们可以将我绑到天安门,挖我的眼,剥我的面皮。极大地激励了同学们同仇敌忾的决心。他指令副参谋长张克侠带领军部的人员奉令撤回到北平,而自己却留下来,他从脖子上取下十字架金项链,交给副官,说∶“从信仰基督始,这条项链就一直戴在我身上,跟我已有数十年。请你务必把它转交夫人,让她留作纪念。”
并回信给家人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他决心与留守南苑的官兵和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训练班的学生等一同誓死保卫南苑。七月二十八日午后日军已攻入大红门一带,佟麟阁恐敌切断北路,率一部亲往堵击正在指挥部队向外突围时,两架敌机突然飞来,疯狂扫射,佟麟阁将军右腿不幸中弹。医务兵在包扎后准备送将军回北京城治疗;但佟麟阁将军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于是又再次回到一线指挥战斗,并忍痛跃然上马,继续指挥部队突围。敌机再次俯冲下来,一颗炸弹正落于他的战马之下,佟麟阁将军不幸头部中弹,年仅45岁与结拜兄弟赵登禹于同一日以身殉国,赵登禹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