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巢湖南部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的保护和利用

2019-11-18     最忆是巢州

作者:杨茂林

今年上半年我对巢南一带进行了一次深入地调研考察活动,后经过梳理现把它与我们广大爱好巢湖文化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希望广大爱好巢湖文化的朋友们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为振兴我们巢湖文化积极建言献策。

巢湖东南岸银屏山脉地区是巢湖市的南大门,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处在“吴头楚尾”的战略要地,裕溪河岸边有东关、西关的要塞关口,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属“南楚边陲”。此外银屏山脉有诸多峡谷峻岭,古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由于自然风景优美,文人墨客曾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尤为突出,民俗习惯、民间传说的故事源远流长。银屏山革命老区还是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曾谱写出了 “巢湖儿女”英勇抗战的精彩篇章,红色文化经久不衰。为了更好地对此处的文物文化加以保护与传承,九三学社巢湖市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巢南文物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巢南文物文化(包括: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基本现状。


1、已录入文物古籍保护名录和党史资料有记载的红色文化共44处。其中,已录入文物古籍保护名录的22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银山智人遗址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有文物保护碑),分别是:太平天国营垒遗址、龟山塔、 南圣宫、天池寺、 张氏祠堂、槐林神墩遗址、吕婆店、仙人洞、藏佛洞、古银杏树3株、枫香1株、张山古树群 、笑泉口、人洞牡丹、岱秀晴云、芙蓉叠翠、浮丘钓台、裕溪河、高林桥、鸡啼河大桥;

已载入党史资料的红色文化22处(其中立碑的市级保护单位3处),分别是蒋家河口战斗遗址、仙人洞二曾首长遇险地、望城岗战场遗址、巢、无、含和中心县委旧址、巢无独立大队组建地、巢南独立团组建地、 巢县转运站码头、皖江联立中学(蒋家村)、散兵湾阻击战遗址、巢合庐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班家巷)、巢无人民自卫队组建地(后洞)、白云庵会议遗址、婆婆洞(巢南游击队组建地)、长岗井破袭战遗址、盛家湾夜袭战遗址、高林桥战斗、龙骨山战斗(遗址)、茶亭阻击战遗址。新四军七师兵工厂、胡海如纪念馆、磨盘山战斗遗址(海如村)、槐林伏击战遗址(皂角树)、槐光村、皖江根据地农业生产先进典型(槐林蒋家冲水库北)、巢湖独立营组建地(巢湖寺)、槐林嘴、袁小村战斗遗址、巢县县政府巢南督导处旧址(魏家坝)、新四军七师沿江支队第一届党代会旧址、周家大山战斗遗址、湖东县派出所旧址(中心街)。
2、未录入古籍保护名录的约有40多处。分别是濡须口三国古战场遗址,南嶕郡古城遗址(芙蓉村)、文笔峰遗址、明教寺遗址、烟霞亭遗址(望夫山)、虞姬坟、丁汝昌故居、小岭邹氏祠堂、赵氏祠堂、大刀会遗址、巢湖寺、沐氏祠堂、槐林老街、散兵老街、魏家坝遗址(花大门神墩、毛公神墩、朱家脑神墩)遗址等。这部分未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古迹(多数遗址、遗迹县志里面都有明确记载),有的是有实物客观存在,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含和文物价值。

3、巢南几个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史馆”建立过程中对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巢南几个乡镇都不同程度的将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巢南作为合肥“环巢湖旅游”圈的一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将乡村建设和旅游圈打造相结合,尤其是对乡土文化进行了发掘,逐渐将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浓缩到村史馆里或村头巷口,便于向群众普及文物和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群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这几年先后被列入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行政村,绝大多数都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村史馆,积极开展宣传乡土文化。其中银屏镇和散兵镇都有比较有创意和创新的做法,如银屏镇政府在三胜村新建了一座“银屏老区革命历史展览馆”,作为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张山村将古祠堂、温泉、古树群与古村落的民居结合起来综合打造,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乡村,在钓鱼村将浮丘公园与民间传说的故事及遗迹结合起来设计,构思独特。在锥山村巧妙构思,将三国古战场遗址和龟山塔连成一体浑然天色。散兵镇独具创意,在项山村把原来闲置的中小学校园改建成村委会和村史展览馆。调研中,就有位90多岁项立权老人对我们说:“如今我们农村已经是小北京呢。”大岭村是深山峻岭里的村庄,过去交通不便比较落后,如今新农村建设将山村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还通了公交车,有人说农村现在已胜似城市的口袋公园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巢南地区在对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去进一步努力完善和提升。


1、对历史遗址、遗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挖掘,以及思想认识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大家对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了解的甚少,更重要的是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价值与作用,把许多文物看成了一般物件,遗址、遗迹看成是废弃的空地、破房屋,产生了不稀罕的麻痹思想。

2、对散落在乡野、山岗的一些属于历史遗址、遗迹或历史文物的建筑不了解,说不出是啥,属于那个年代,很少有人了解它,因而就产生被文管部门遗漏登记的情况,也更谈不上宣传和保护利用。比如银屏镇:南龟山的文笔峰、南谯郡古城遗址、五马桥、明教寺等,其实《清康熙巢县志》或其它史料里却有着明确的记载。另外,随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的不断推进,一部分历史遗址、遗迹将面临遭到毁坏或彻底永久地消失。

3、对老百姓身边的一些明、清建筑,因为不了解也就视而不闻。也有的是因为老百姓认为自己管不了,这是政府的事觉得无可奈何。比如:散兵镇大岭村的邹氏祠堂、赵氏祠堂、槐林的沐氏祠堂、张山村的古民居等,对于它的背后故事和文化价值(包括建筑特色)也了解的甚少,其实有的房屋建筑里面却有着生动的故事和文化意义。


4、对民俗乡土文化爱好者所反映的意见,只是采取搪塞和敷衍的态度。拖过一段时间人们也就忘记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比如有人反映:银屏镇南龟山的文笔峰遗址、箕山的五马桥、散兵镇的虞姬坟等需要得到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张罗一下最后不了了之。


5、对已经录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址、遗迹,也就只是立一块文物保护碑而已,有的碑文里的文字还有产生歧义的现象,然后平时很少有人过问。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宣传,让群众和游客来认识了解它,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6、巢南红色文化是一大亮点。然而这只能从党史书籍里找到,一般人对它知道的很少,又缺乏宣传还没有文物保护标志,多数群众和来此地游玩的游客根本不知道,留下了只看到风景,看不到文化的遗憾。


7、村史馆里地方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不够鲜明。许多是套用网络或书籍里大而空的言词。主要原因还是对其本土历史文化不够了解,或缺少专家指导产生了不少的遗憾,使游客看了没有兴致和情趣,结果导致村史馆成了一种闲置的摆设。

三、几点建议。

群山环抱的巢南银屏革命老区,不仅风景秀丽多姿,而且还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蕴含,文物遗址、遗迹众多,红色文化精彩纷呈,完全可以谱写出一部壮丽的带有乡土文化韵味的诗篇。我们一方面要极力倡导保护这些难得的乡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让这些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基因能够薪火相传。大力营造自觉“守护历史、记住乡愁”的氛围,让它服务于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初步建议:

1、统一对巢南银屏山区文化资源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意识,形成有智慧有作为的思想共识。使其成为积极营造全域旅游的发展活力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谋求“美丽乡村”快速发展和开拓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新视野。


2、开展文物知识普及讲座,宣传文物保护法,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招募一批热爱乡土文化的志愿者,聘请一些有经验、有能力、有热心的专家做参谋,发挥其热爱家乡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为“振兴美丽乡村”服务以及开发“乡村旅游”做贡献。


3、要通览全局,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根据每个乡镇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条件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发展旅游要与城镇规划、农田水利、植树造林、产业基地建设、道路规划等紧密结合。实行文管部门、乡镇、村分级保护,责任到人,做到有人过问有人落实。要将巢南的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合理地整合,让其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银屏山风景区的拓展以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改造的服务中去。

4、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战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综合一起考虑,让巢南银屏山区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肯定能取得相得益彰的发展功效,让乡村成为文旅乡村,让城市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积极营造游客想来看、愿意听,看不够、听不完,高兴而来,依依不舍而去的情形。这就要靠精彩的乡土文化来支撑,美好的风景要是再注入生动的文化就会更有灵气,也一定能吸引各地广大的游客来乡村游玩的兴致。


5、重视村史馆、民俗馆和地方历史文化展览馆的建设。把巢南的历史文化与抗战文化尽量地融合进去,既能增加各个史馆的内容,也可以发挥它的功能,千万不能让史馆成为一种布满灰尘的空摆设。

巢南几个乡镇在巢湖市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既有秀丽的自然风景,又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红色文化基础,若能将这座巢湖市的南大门建设成为花园式的门户,保护传承好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就为巢湖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实现,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为迎接巢湖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努力奋斗!

最忆是巢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8CFem4BMH2_cNUgVJ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