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亲教我种田

2020-03-20     最忆是巢州

作者:李晓华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朋友圈晒出各种游玩方式各处美景美不胜收,“天这么好把田犁一下子呀,别到时又搞不差,田犁出来晒一下土都茸斯。”不知为何,父亲这句话在这个季节这个油菜花黄黄的时候像闹铃般响起。


春季,牛经过一个冬天调休出了牛屋,也变得懒散不紧不慢地走着,路边枯草夹缝偶见几颗刚出芽的嫩草,牛便倔强低下头狠啃几口。“嚎”,走在牛后面的我发出警示牛快走,毕竟我的肩膀上还有一套犁田工具,犁,还有土话能叫上名字汉字不知用何字表达贴切的东西。到了田里,首先是看看田高低,是一弯搅还是分双犁,通常插秧田都是一弯搅,一弯搅分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分双犁是旱作物栽种犁田法。父亲说春天犁田要注意牛的脾气,一个冬天没干过活容易撒欢,要不紧不慢,父亲岁数已大,为了让我早点学会犁田,通常是在田边看着,时不时下田示范,犁要扶稳,犁插深了牛拉不动,浅了容易滑犁,插秧就插不下土。


说也奇怪,为何牛见我扶犁把,要么不走要么快跑,弄的我满头大汗,深一犁滑一犁,无奈望望田埂上父亲,父亲微笑着挽起裤脚下田,牛到了父亲手里天地之别,走的温顺时,不时摇摇头摆摆耳朵,一副鄙视我得意样子,拐弯处“牵这”,父亲一声喊牛便顺势拐弯,父亲常说牛是通人性的,经常放它就会知道,还跟我说,我小时候掉进大山脚下沙塘里,是宗家大爷把我救起来,当时昏迷不醒,是大爷拉来一头牛把我放在牛背上,扶着让牛小跑,就这样肚里水倒了出来,捡回一条命,父亲说牛要不走那说明就没多大希望了。


这个季节翻过田,接下来找一块田,离水源近做育秧田,村里有规定水要节约,插秧时才能统筹安排放水。秧田做的好坏关乎着一整年粮食收成,犁过耙过的田,留好寸把水深,养着等几天再翻抄。


清明前后泡稻子,泡稻子有讲究。父亲不止一次告诉我,天气好要早,先把去年选好稻种拿出来晒晒,那个年代稻种都是自家田里长势最好,结稻谷饱满留作种子,一旦选好收割单放,挑回场地手工掼这样保证种子不会破相,剩下牛拉着石磙碾压或者脱粒机。现在不知为何,稻种不能留作种粮,只能买,价格高,虽然产量高。泡稻子先把稻谷拿到池塘淘清水,漂浮的不要,多半是瘪壳,在家泡三天保持干净。父亲总对我说,泡稻芽的人不能喝酒,这样会冲芽,还说很灵验,尽管父亲嗜酒如命,每次泡稻芽总是忍住不沾。随着我们长大有了自己家庭,父亲口头传授余下便是自己摸索,三天浸泡,淘清水后放入蛇皮袋,放在锅灶边打点秧草铺好盖好,有湿度还有温度,有利于稻子早出芽。



等待的同时不能闲着,整理秧田基,这也很关键,经过几次犁耙泥土早已酥茸,放干田里水,清理沟便于水流通,秧双上撒沤制农机肥,钉耙,样巴,掀一样少不了,抓扒踏平。还有秧基不易过大,薄膜是有尺寸限制的,一米二左右。制作好秧基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太稀,这有个度,如何掌握凭经验,准备工作做好可以撒稻芽,撒匀用木锨轻拍入土,这时该撒事先准备的牛屎晒干拍碎过筛后和烧锅草留下清灰搅拌而成灰粪,到这似乎结束流程,不,这时还有一样就是油菜壳,有经验的在打油菜时就把干油菜壳挑回家藏于猪圈里,就为这时派上用场,主要是防止下雨天薄膜易吸上秧双,造成烂苗,盖上薄膜四圈压好,余下日子管理成了每天早中晚一件大事。


转眼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自己也有快七八年没下田干活,打工养家是我主要任务,孩子上学老婆还要定期检查,钱虽不是万能但没钱周边人眼光都是斜视,离开自己曾经耕种的田,并不能代表心里就没有那片曾经流着汗撒下希望种子渴望美好生活的热土。


最忆是巢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jTB9HABnkjnB-0z0b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