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都说着普通话,当有人突然和我说起了家乡话,一时之间,我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虽然听得懂也会说,但一下子没适应过来,依然习惯性地用普通话回应。
心里想着说家乡话,结果脱口而出的还是普通话,相信每一个在外面打拼的人,最懂这种感觉吧。
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家,见不到一个家乡人,听不到一句家乡话。
就算一年回一次家,你需要慢慢适应,才能逐渐说出家乡话,无论在哪个地方,游子们都是用着普通话走遍天下。
有的人几年都没回家,也有些人回不了家,更有些人不想回家,听起来其实又辛酸又无奈。
和那些游子一样,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漂泊了将近十年,算是一个广漂,记得刚出来那会儿,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对外面的世界又是害怕,又是好奇,又是兴奋。
那一年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年,和很多人一样,那一年是记忆最深刻的一年,2008年的大雪,2008年的大地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一年,有悲也有喜,是最难忘记的一年。
想不到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十一年前,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每一个怀揣着梦想,准备大干一场的人们,终究还是一无所成。
图片与内容无关
2
刚出社会的时候,有亲人一起带着我“闯荡江湖”,以前觉得有人管着很不自在,而现在才知道有亲人带着,有亲人在身边,是真的很幸福,比起那些独自闯荡的人幸运多了。
我进过工厂,做过流水线,当过服务员,做过质检员,生活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农村出来的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也没有什么梦想,只想着赚点钱存点钱。
在没有走进大城市之前,你的眼界真的非常小,小到你以为自己所属的县城就是大城市,其实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世界一角而已。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是非常激动的,从那时候起,就以为生活会越来越好,其实苦难才刚刚开始,流水线工作很辛苦,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种动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黑白颠倒,每天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工厂规矩非常严格,连上厕所都要汇报,吃饭只有半个小时,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唯一的乐趣,就是通过聊天来赶走乏味,但有时候累到连说话都没力气。
那时候不是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就算有也都是按键手机,没有什么功能,聊天逗趣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当然也是要偷偷地聊。
做服务员同样辛苦,一天12个小时,两班倒,不准坐着,要求一直站着,就算没什么事,也要站着,直到下班为止。
当然,也有相对轻松一点的工作,比如质检员,比如调机员,不同的工厂,不同的公司,制度不一样,严格程度也不尽相同。
基本上都是做的体力活,都是简单的操作,只是时间有些长,这些工作基本都要加班,很多人也都为了赚一些加班费,这是体力劳动者的常态。
曾经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当你离开家乡真正接触过,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无奈,每个人都只是为了基本的生活,做着不喜欢的工作。
图片与内容无关
3
那时候有亲人在身边,虽然有苦,但也有乐,后来成人高考、成人自考兴起,很多人都想提升自己,考一个证,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于是我和姐姐也报了名一起考证,参加了自学考试。
我们都很努力,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在拿到证书的那一刻,眼泪就要流出来了,虽然是成人自考,但也是全国承认的学历。
从此我不再是一个工人,可以做体面一点的工作,不用那么辛苦,在找工作之前也学会了电脑,学了一点英语,手里有证书,有学历,至少可以坐办公室。
以前总以为办公室的工作不仅不累,而且工资高,可当你真正做了这样的工作的时候,才知道有些工作也很累,只是不像个机器人一样,工资也没有那么高,甚至比工人的工资还低,当然,这也不要紧,至少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也算是一种进步。
然后你才逐渐明白,读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得多远,但至少能提高你的门槛,让你能够接触到以前不可能接触到的人和世界,如果固步自封,你将永远走不出去。
做了几年文职工作,虽然赚得少,但比以前确实轻松了很多,没有那么疲惫,本来还想再往上走一步,再考一个本科,但是中间谈了个恋爱就把一切都抛到脑后了,然后结了婚更加不把读书学习放在心上,直到今天离了婚,又和以前一样,一无所获。
刚离婚的那段时间,痛苦过,颓废过,然后又开始拾起了书本,在书中可以寻找安慰,寻找乐趣。
图片与内容无关
4
在这十年来做过很多工作,面试过很多次,也被拒绝过很多次,受过很多挫折,身边的亲人们也逐渐离开了这座城市,一个一个都走了,回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我也曾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如今,又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曾经以为自己可以算是半个广东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是有所了解的,广东话也能听得懂,虽然自己认为会说广东话,但又不敢说,怕被本土人笑话,其实我根本也不是广东人。
当初结了婚之后,以为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是一个广西媳妇儿,而现在我已经不知道我是哪里人。
而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湖北,如今却已经变得很陌生,因为很多原因没有回过几次家,长辈也在外打拼,每次回去也好像不认识那个小小的城市,一点都不熟悉,一个本土人竟然在自己的家乡,说着普通话,向别人问路。
而且回去了也待不了几天,总是来不及熟悉,就又离开了那个地方,对家乡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当初离开之前,这个地方显得又陌生,但又很亲切,也许在外漂泊的游子,对家乡总有这种复杂的情感吧。
之前回过一次武汉,与其说是“回武汉”,不如说是“去武汉”,不知为何,只要是在省内的城市,都会说“回”,就好比说“回湖北”,而不是说“去湖北”。
曾经想在武汉安定下来找一个工作,在面试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有广东口音,我很诧异,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普通话是很好的,认为别人就是带有偏见,面试失败之后,总感觉很憋屈,我可是正宗的湖北人,却被人说有外地口音!
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自己说的话,才终于明白别人说的是对的,在广东这么多年,终究还是被影响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自己都不会发现。
比如“做好了”,我会说成“搞好了”,广东话说“搞掂”,比如“找份工作”,我会说成“找份工”,广东话说“揾份工”。
在广东,很多人的普通话都不是很标准,说普通话的时候也和说广东话一样,比较简洁,有的人也没有用普通话去翻译过来,直接顺过来,刚开始听着不习惯,但听久了就习惯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去跟着他们这样说。
当别人说我一个湖北人带有广东口音,我是该笑还是该哭呢,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事,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湖北人,别人以为我在广东买了房,或者是亲人都在那边安了家。
其实都不是,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里也不是滋味,一个人在外面游荡,会更加迷茫,我已经不知道我是哪里人,或许只是一个没有地方可去的可怜人吧。
图片与内容无关
5
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我又回到了广东继续过着漂泊的生活,回不去的家乡,也只能再次出走远方。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流浪。
这种感受也许只有在外漂泊的人才能够体会吧,都说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又没有家,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二者之间只能选其一。
有的人有家却回不去,有的人没有家,只想有个家,最辛酸是,那些常年在外既融不进那个大城市,又回不去家乡的人。
曾经遇到过一个环卫工,聊了很久,他打了20年的工,去过很多城市,他说刚出来的时候还没成年,做了6天的绿皮火车,下车的时候手脚全部都肿了。
他做过最累的工作就是矿工,因为身体吃不消,才做了环卫工,相对来说,这个工作比较轻松一点,就是扫扫大街。
故事还没有听完,就觉得又心疼又心酸,和他一比,我的事情简直不值一提。
他有家有老婆,有女儿也有外孙,他看着外孙的照片就合不拢嘴,他说,身体越来越差,有肺病,说要回家,他也真的回去了,这样也好,到了晚年就该享享福。
可是后来,我又看到了他,他没有说回来的原因,我也没有多问,因为我知道他的无奈,如果可以,谁不想一直留在自己的家乡与家人为伴,可是生活逼着我们离开。
哪怕融不进去,也要硬着头皮做一个最底层的人,至少在大城市待过,至少为这个城市奉献过,每一个城市里都有着千千万万的来自不同地区,做着不同的工作,生活在这个城市边缘的人。
你会发现,有时候就算努力了一辈子,也不能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当你被大城市抛弃拖着行李回到家乡时,家乡也早已抛弃了你,除了家人之外,你只会感到很陌生,也许这就是打工者的悲哀。
----END----
作者简介:土生土长的南方姑娘,用朴实的文字写走心的文章,与你一起谈情感,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