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美国读研时已经快 29 岁了。当时的我有近 6 年,主要是在教育行业的工作经验,还有 5 年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生活经历。对于即将开始的读研生活,我打算多观察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美是俩地大物博的大国,但大国间的文化差异是很细微的,我读再多书,看再多纪录片,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些差异——作为好奇的中国人,我唯有长居美国一段时间,用心观察,才能让那些差异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本文要探讨的差异是美国人对专业人士 (professionals) 的高度尊重,尤其是对律师和医生。
1
为什么美国人如此尊重律师和医生?
在美国,大学本科阶段不开设法律和医学专业。
如果你想当律师或医生,你必须先读一个本科,最好是法学预备 (pre-law) 或医学预备 (pre-med) 相关专业。大四时,你还必须在难度极高的法学院入学考试 (LSAT) 或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 中夺得高分。
不过,就算你拿下入学考试的满分,也不代表你一定能申到好的法学院或医学院。在本科期间,你必须保持极高的 GPA 。
如果你本科 GPA 很差,只是法学院/医学院入学考得了高分,招生官会将你判定成“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态度差的人”,英文里叫 good abilities, bad attitudes 。这样,你依旧考不进排名靠前的法学院或医学院。
美国的法学院要三年才能毕业,医学院要四年,这三/四年的学习,即使对很多学霸来说都是煎熬——课程难,作业多,实习忙。
从法学院和医学院毕业还不算完,你还不能当律师或医生,你还得通过美国律师协会和医生协会的从业资格考试,英文里叫 bar 。
通过了这项考试,你才有资格成为美国的各大律所的见习律师,或各大医院的见习/住院医生。
总的来说,成为一名美国律师或医生的道路很漫长、艰难、且曲折。
以医生之路为例,在一个人有资格被称为医生前,她/他要走走多少路呢?本科四年,医学院四年,住院医生期 (medical residency) 至少三年。这意味着,当她/他领到正式医生 (physician/surgeon) 的工牌时,已经 30 岁了。
从 18 岁开始到 30 岁,那是人生最美好的 12 年的青春年华。许多人选择在青春年华里声色犬马,而那位有医学梦的少年,把这 12 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
像中世纪时期在修道院里苦行的僧侣,执业前的医生和律师为职业梦想吃的那些苦,让他们身上闪耀着迎难而上的人性光芒。
而这种光芒,正是美国百姓如此尊重律师和医生的原因——他们吃得了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吃不了的苦。
2
医生的修炼
美国人尊重医生还有一个原因:做事严谨。
医疗之事人命关天,医生一个误诊或手术中一个失误,一条生命可能就这么消失了。
那如何尽可能降低医疗中的失误率呢?用严谨的流程指导和约束医生的每一个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不过,医学并不是从诞生起就如此严谨,也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和医学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如此严谨的医疗流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可以向医生学习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学霸山丘读书会组织了老师们共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 Atul Gawande 医生。他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也是《时代周刊》2010 年全球 100 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同时还是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作为哈佛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的双聘教授,Gawande 医生还很擅长写作,拿过 2003 年美国最佳短篇奖、2002 年及 2009 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
此外,他还是《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
那么,在这样一位全能的医生眼中,一个小小的清单 (checklist) 是怎样帮助医生降低医疗中的失误率的呢?
答案就藏在《清单革命》这本书里。
3
《清单的革命》的全书精华
清单革命中的“清单”到底是什么?
清单指的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你可以把清单理解为是一种工作中的“算法”。
在 Gawande 医生看来,很多工作是有方法和步骤的,借鉴成功经验,并去列工作清单,加以思考、合理运用,防止遗漏,远比你自己重新探索来得高效。
制作一份清单看起来也许很基础,但却是非常之必要的。不过你要注意,清单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印在心上的。
这样,它才可以日复一日地帮你有效避免工作中发生的已知错误,让人在工作中能更加沉着,更加冷静去处理和应对每一项挑战。此外,团队共同使用同一份清单,也会使团队沟通质量上升,更好地达成共同目标。
Gawande 医生列举了很多病人的案例,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女孩溺水后,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医生们紧密协作、救活那个小女孩。
这惊心动魄的几个小时,但凡其中一个步骤出了差错,那小女孩也许永远都不会醒来。幸运的是,这个团队是有精细的分工和清单,确保救治的万无一失。
在学霸山丘,我们会从大量教学经验中,提炼最有效的备考和备赛“清单”,让学生知道每一步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清单”,更加高效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同时更大程度降低错误率。
有些错题是可以避免的,而我们整理出的学习清单就是避免发生错误的一个参考。它能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冷静,答题时更有智慧。
人为什么会犯错?
错误产生的两种原因:
无知:不知之错,指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犯的错。这种错可以原谅。
傲慢:无能之错,是指没有正确使用已掌握的知识而犯的错。这种错不能原谅。
以数学考试为例,特别难,且没有接触过的题目做错了,算前者。但很简单的,已经掌握的题目做错了,算后者。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们现在既面对无知之错的挑战: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体系,难以掌握的技能。
此外,我们也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无能之错:因为问题的高复杂性,即使我们已经掌握了专业技能、解决方式,也避免不了出错,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还面临压力、紧张。
但如果我们能把清单检查,作为流程的一部分,可以降低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出错几率。
关于清单与犯错的关系,小鸥老师有很多想说的。
在他看来,每个人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人的精力往往和遗忘率成反比。在每天清晨喝完一杯咖啡,就觉得元气满满,做事也有条不紊的。
而当你处理完一件工作上的事时,脑袋一般都会呈现一种半放空的状态,健忘便成了常态。此时清单的重要性就能凸显出来。不仅能够梳理好一天的行程安排,而且不会导致自己高度集中做完某一件事时,会反问自己“本来接下来打算做啥来着?”
以小见大,于公司而言,清单的重要性体现的更加明显。例会的会议大纲对近几周的规划和每个人工作任务的安排,能够使大家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也能侧面反应一个团队的凝聚力。
清单需要定时更新
清单是需要持续改善的,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安全、正确、稳定。
比如,有时为了确保完成任务的时效性,我们需要删除清单上一些不影响关键结果的项目,来把检查清单的时间限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
再比如,清单是需要跟踪改善的。同一件事,在不同地方(环境条件下)的做法会有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出适合的清单(个性化)。
4
总结与反思
本期的总结与反思来自学霸山丘的青年教师小鸥,因为他是读这本书时感触最多的一位老师。
他是这么总结的:虽然自己一直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自己基本没系统性的规划过,也导致了自己的一些毛病一直存在。《清单革命》这本书让我引起了对这方面的重视。
自己虽然是一名充满教学热情的数学老师,但还是需要更多做到从“我会说”到“我会教”,要更系统地去整理过自己的知识库。这样,可以让自己上课的时候条理性变得更强。
本文创作团队:小鸥老师、小鹿老师、小丘老师、小萨老师
本文的整理编辑由小萨老师完成,他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供职于知乎,并曾在 LinkedIn 中国担任专栏作家。
阅读更多,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也欢迎关注我们,学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