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 | 2019 年 12 月亚太考情速递:阅读福利,语法数学暗藏杀机

2019-12-11     学霸山丘

本文作者是来自学霸山丘厦门学习中心的 H 同学,今年高二,就读于厦门某重点中学,他于 12 月 7 日在马来西亚参加了 SAT 的考试。

像很多第一次参加 SAT 同学一样,他在考前也感到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做不完阅读。不过考完当天,他却对我们说:

我们感到非常开心,但也毫不惊讶。H 同学在考场上能做到淡定自若,气定神闲,是因为他考前一个月马力全开的备考,也是因为他深厚的文学历史功底。

这篇文章中,H 同学将为我们分享 12 月亚太的考题和备考心得。


1 考情速递


我 6.30 分起床,7 点 15 出酒店,到达考场时 7 点 35,附上在考场教室的考前确认

这次的马来西亚考点令我吃惊的是,考试的纪律还是很松的,书包都放在旁边,老师也不是很凶,我坐在最后一排。

在进场等待的时候,我写了 1 篇小说,以快速进入状态。


阅读


发下答题卡之后,我填信息比较快,就稍微看了几秒小说,主题也很明显,讲 immigrant 的。在前几次的真题我也写到过很多,比如 hongkong,Panama 的这些。所以题材熟悉。

开始考试的时候还是比较紧张的,小说前几行怕我之前扫过去漏细节,所以又重新仔细读了,等到小说读完我看过去了8分钟多?(实际上看错了,才过去5分钟)然后就开始写题,前几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有点卡,后面就渐入佳境,但是我小说写完我看写了15分钟,就有点慌(实际上只写了10分钟)。

我稍微看了看第一篇科学和社科的题材,决定先从社科写。看了一会觉得有点难,不是讲心理学或者脑科学,而是在讲一个社会政治学,虽然没大量练过这个题材,但是看完又觉得还好,然后开始写题,还蛮顺的,没有被卡住的题。

后来就越写越顺,可能是这次科学不难,两篇科学,一篇讲氧气和一种海洋物种的关系,一篇讲一种关于一个aging的组织的理论被证伪以及被新定义,两篇写完我看手表发现还有13分钟(实际还有18分钟),到达历史要写的时间的预估值,开始写历史。

历史一看题材,刚好是考前晚上特意刷到的关于联合国的题材,就很熟悉,也写的很顺。不过有一题双篇题我纠结了。

原本看时间应该停了,然后发现还有 5 分钟。。。我才发现原来我按照 1 个小时来计算。但是此时我已经写完了,并且觉得我的答案有理有据,我就没有去改了。



小铁老师有话说:

关于做题的顺序,插播一个小建议:

可能是最优的操作顺序

篇章阅读顺序:历史 -> 小说 -> 科学 1 -> 科学 2 -> 社科

单篇题做题顺序:非主旨题 -> 主旨题

双篇题做题顺序:P1 非主旨题 -> P1 主旨题 -> P2 非主旨题 -> P2 主旨题 -> 双篇交汇题

新方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去实验新方法至少 5 套,而只是听,那你就只能做观众,不能做运动员。


语法


语法写前两篇蛮顺的,写完老师说还剩 20 分钟美滋滋。

然后第三篇开始就有难度了,讲一个服装设计师 Wu 的行业理念,我圈起来了2题,其中一题后面可以确定,但是有一题引出段落大意的题我没有想明白。

我一开始蒙了个c,但是后面自己想想,可以从 cohesion 这个角度去想,然后觉得另一个选项比较合适,就把它改成这个答案了。

最后一篇也是难的半死,讲一个现在的现象对于之前联合国关于北冰洋地区开发导致的一个什么问题,有一个语法标点的我不大确定的用直觉选了,其他就没有什么问题。

综上语法是难的,我写的很细心,刚刚好写完。


数学


Section 3 和 Section 4 写完检查了2遍 ,发现我第一遍写过去的都是对的。


作文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没怎么在写,这样我就更不紧张了,我看了 10 分钟,然后写了 3 页整,我觉得算有效完成任务了。


2 关于难度


我个人觉得试题更简单了,相比于 10 月亚太来说,因为我做的很顺,有可能是我准备更充分了,或者相对于写 10 月份的时候我进步了。我觉得进步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自己研究自己钻研。

SAT 学习一定是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为学生指导一个方法论,学生通过练习来强化方法论的掌握。我觉得我真正的进步就是通过大量练习,有限的题目肯定是不够的,就是要一直刷---积累---再刷,然后感觉就有了,题感就能上去。

(H 同学刷过的部分 SAT 题目)


3 备考方式:连续模考 + 错题分析


每篇 SAT 的阅读和文法我都有做错题报告,只要写过的都有做。

阅读错题分析等于再做一遍题,语法错题分析等于积累知识点。

所以两者侧重的应用+功能都不一样,我觉得两种错题分析是无法进行效果比较的。

阅读错题分析做完就等于把不会的题永远的想明白,写明白,它是一个说服的过程,只有自己当了一回说服者,以及被说服者,才能永远的被说服。

我觉得我每次写完一份报告,自己就当了一回 reminder,就可以在下次做题避免重蹈覆辙,提醒自己我这类题不能再错了。

(我们统计了 H 同学的错题报告,发现他写了 20 套阅读,接近 2 万字)

具体是怎么做错题分析的呢?

自己在做错题分析的时候,一定是写给自己的,而不是当成个任务,因为记录的不光是错题,还有一种对无知的承认,以及包容,这是一个做题成熟化的过程。

(学霸山丘 SAT 阅读错题报告的方法论)


(H 同学的错题报告节选,他加入了错题延伸的部分)


4 备考中最难的步骤


最难的步骤我觉得是自己反驳自己。

这个过程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如果一直觉得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并且不更换自己的逻辑,那么就一直被局限于自己的逻辑海里,而没有真正的得到新的逻辑帮助,没有办法掌握新的思考方式。

这就是那些标准答案无法提供的内容,就是这个自己反驳自己的过程。然而这个恰恰是能够反应一套题的价值的东西。

以及一些自己总会做错并且自己觉得无法改变的脑残错误,我觉得还是归类于能力问题比较好,自己做不会,一定是能力欠缺,一定是自己跟 1500 的差距,这个还是要承认自己没有修炼到如此高阶才会犯下的错误,好比数学满分和 790,绝大多数的那一题都是脑残,但是还是会错。


5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做久了就会习惯,并且把每一次错题分析当作一种学习,就会有一种动力感。

不是越多越好,是越精越好。不做表面功夫,要慢慢扎实积累。

其实就是难一点的语言测试,没有什么别的。我觉得写题重要的就是心态,以及画面融入感。

这种就可以在做题分析中培养,培养出一种题目暗示,这就有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一战备考的遗憾:


1.平常刷题目还没刷出一种稳定的熟练感, 可能是在不久前才意识到培养这种熟练感的必要性。

2.有时候会有满足感以及懈怠感,觉得达到了某个分数,就证明了自己。其实一切都没开始也没有结束,世间万物不过是一个进行时。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坚持以及能力,因为我能知道它们会让我进步。如果我要做一名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我需要维持更多的乐观因子,这些因子是无法定义,无法描述,无法否认其存在的因子。

真正意义上能实现理性至上的信条,与其否认自己的理性原则,不如加入乐观因子,乐观的实现理性。

而我真正欠缺的,往往是这种坚持自己原则的信心。一般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乐观的人怎么会没信心呢?那是乐观的定义曲解了对信心的定义的理解。

信心应该是一种毅力。而我在备考中感受到的是我在关键时刻不相信自己,而是相信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其实不是自我产生的,因为感觉本就不同于直觉。

3.该做的就是培养这种直觉,在很长的时间我会觉得我需要通过刷题来培养。但是我觉得会有一种,不是关于经验的一种培养的意识。



小铁老师有话说:

作为 H 同学的 SAT 阅读老师,我是这么理解他说的“做题的直觉”的。SAT 阅读都是客观选择题,理性地假设是每道题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然而实际上,总是会有一些题让你觉得,有两个选项都对,或者四个选项都错。

这种模糊产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时候是因为你某些单词、句子没有理解对,有时候是你没有执行合理的做题步骤。但有一类原因,你可能从来没意识到,就是你的大脑在自动帮你做一些决定,这就是我们说的“认知偏误”。

这种直觉,其实是错误的直觉。比如, A 选项有明显的错误,但是每个词你都读得懂;B 选项则是遇到了你不会的生词,除此之外你挑不出毛病。你现在理性地思考,会觉得自己按照排除法的原则,肯定要选 B 。但考试中你往往会因为熟悉原则(The Familiarity Principle)选 A。

要培养出好的做题直觉,其实很简单,就是去发现这些错的直觉,然后一一克服。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 SAT 的一战、 二战、三战甚至四战。

或者你正在经历提分的瓶颈?或是已经快放弃治疗?

欢迎关注我们,学习更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5QHCm8BMH2_cNUgT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