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寒露刚过,降温明显。
气温大跳水之后,煮茶一跃成为当前的茶圈热门。
不久前,有位北方茶友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段素材。
点开那段短视频,看到一段煮茶讲解。
对方称,高温煮茶才能解锁老白茶的全部滋味。
盖碗泡茶,哪怕连续泡了七次、八次,也只能解锁50%。
持续高温熬煮,方能熬煮100%的精华茶味。
试问,这可信吗?
说实话,以现实情况看,可信任度基本为零。
干茶遇水则发,不需强调刻意久煮。
盖碗逐次冲泡,能有节奏地浸泡出每一道茶汤的滋味物质。
换成煮茶,则是一次性将内在可溶性茶味成分大量煮出,茶味层次不如冲泡好。
正常煮茶,煮沸之后再观察一下具体情况,差不多就能关火。
长时间煮下去,会将白茶梗叶煮烂,茶味煮浓,大量茶香随着水蒸气不断飘散。
最后喝茶时反而香淡味苦,何谈享受茶味精华?
泡茶喝茶这件事,是茶圈永不过时的经典话题。
提到白茶冲泡,能拆分出无数细节话题。
下文特意精选5条圈内颇具热议的话题,花三分钟看完,能厘清不少泡茶争议。
《2》
一、煮老白茶,该怎么解决洗茶问题?
从表面看,洗茶操作不难。
哪怕是煮茶喝,将提前准备好的干茶,放进盖碗里,注入适量热水后,快速冲一遍,也能完成洗茶任务。
但每每聊到洗茶话题,茶友们不妨多想想,这真的有必要吗?
快速冲洗一遍,对劣质茶、问题茶、变味茶而言,做不到洗干净。
而优质好茶,也没有强行洗茶的意义。
产区生态环境好,制茶操作规范,后期仓储卫生又科学的老白茶。
不管是泡茶还是煮茶,直接喝下就行。
提前洗茶一遍,反而会浪费茶味。
二、紧压成饼的白茶,第一道要润茶20秒?
洗茶、醒茶、润茶等概念,一度让不少新茶友感到迷惑,不知如何区分。
醒茶,分干醒、湿醒。
提前将老茶取出来,放在相对透气的醒茶罐内进行干醒,是常见做法。
但除了个别堆味很重的熟茶外,多数茶叶没必要这么做。
提前透气醒茶,反而会让茶香流失,得不偿失。
而湿醒法,与洗茶、润茶的操作是一样的。
都是第一冲快速用热水过一遍,倒掉汤水之后,再正式冲泡饮用。
之所以分出这么多的说法,是因为侧重点不同。
醒茶,意在帮助茶叶苏醒,焕发本味。
洗茶的潜台词,是觉得茶叶直接喝下不卫生,洗了更放心。
润茶概念,接近运动锻炼领域的“赛前热身”,觉得正式泡茶前,润茶一道更好。
回到问题本身,不管名义如何改变,白茶饼不需要这么做。
第一道润茶20秒,意味着茶叶要在沸水里浸泡20秒再分离茶汤。
这么长的时间期限内,足够泡出大量茶味。
将原本能泡出2-3冲的茶味物质浓缩在一起,再顺手倒了不喝,完全是浪费。
紧压成茶饼的白茶,茶友们不必担心,茶饼的茶味浸出速度比散茶慢。
事实是压饼包揉、压制定型时,已有不少茶味物质析出在表面,后期经过干燥固定下来。
附着在表层的滋味物,在沸水洗礼下,快速浸出茶味。
哪怕快速注水,迅速出汤,片刻也不停留,尽快倒出茶汤,也能泡出富有茶味层次的好茶!
三、新茶用盖碗,老白茶冲泡最好选紫砂壶?
喝白茶不分新茶老茶,白瓷盖碗才是冲泡好茶的首选。
白瓷盖碗,泡茶百搭。
不管是什么茶,都能胜任冲泡。
釉面光滑细腻的白瓷,轻轻擦拭就能洗干净,不容易留下茶渍污垢,泡茶更显卫生。
盖碗泡茶时,不存在“专壶专用”影响,使用起来更方便。
倒出茶汤时,茶水能顺着盖碗的合盖缝隙,快速倾倒。
哪怕只有短短5秒、6秒,足够倒出大量茶水,再稍微将出汤角度调整一番,也能及时将碗底残留茶水沥干。
反观紫砂壶泡白茶,要面临不少现实问题。
好一点的紫砂壶,价格不便宜。
而网上的便宜紫砂壶,出于泥料担心让人不敢随便用。
另外,即便确保泥料没问题。
但紫砂壶由于没有上釉,内部的双气孔结构,多少会吸附茶香。
老白茶经过多年岁月陈化出来的药香、陈香、枣香、粽叶香等,一旦被吸附、被干扰,岂不可惜?
从实用角度看,哪怕器型再好,故意将壶嘴做宽做大。
但茶汤始终要经过壶嘴,才能呈现柱状流出,出汤速度不如盖碗。
最后剩下壶底的茶汤,也很难达到“滴汤不剩”的效果。
所以,泡老白茶,紫砂壶不是优先选项,用盖碗冲泡更实用靠谱。
四、适合泡白茶的盖碗,容量选多少毫升?
前段在国庆期间,有位北方朋友晒出图片,称他专门买了个160毫升的青白瓷盖碗,留着过节使用。
哪怕家里来了客人,也能用盖碗泡茶招待,不用担心泡出来的茶水不够分。
说实话,这样的盖碗买得有些偏大了。
而这种容量偏大的盖碗,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
从最现实的角度看,大盖碗泡茶,冲泡难度会上升。
如果不是天生手指修长的人,在伸手抓握碗身时,会比较费劲吃力。
哪怕勉强拿起,也容易手抖。
在客人面前泡一冲茶,动作还磕磕绊绊的,场面也不好看。
还不如量力而行,选适合自己的盖碗。
碗口直径适中,不能一味往大了买。
挑选时,亲自上手对比,试一试才能找到实用选项。
从常规建议看,标准白瓷盖碗容量是110毫升。
买盖碗,大容量未必是好事。
大小适中,更利于绝大多数茶友的冲泡使用。
五、盖碗泡寿眉,干茶占到一半满,投茶量正好合适?
白茶寿眉,采茶树嫩梢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连着茶梗采下三叶、四叶的寿眉,经过萎凋、干燥后制出散茶,干茶会特别蓬松。
只占盖碗50%的空间,会投茶偏少。
当你往里注入沸水,蓬松直挺的干茶,经过吸水之后逐渐软塌下来。
到那时,就会显得茶叶用量特别少。
而投茶少了,茶味不足。
泡出来的茶汤,香气偏淡,味道偏淡,连耐泡次数也极为有限。
这种看干茶体积目测投茶量的泡茶做法,并不靠谱。
为了精准投茶,用上克秤最好。
110毫升的白瓷盖碗泡白茶,投茶用量推荐是5克。
比起凭手感估量,凭眼神目测,精准称重才是最科学有效的做法。
接近1:20的茶水比例下,逐道冲泡,别刻意闷泡。
更能解锁浓淡适中,风味绝佳的美妙滋味。
日常泡茶喝,在茶桌上备一把克秤很有必要。
不然,当你喝那些几百上千买回来的好茶时,随手抓一把胡乱泡,得不到最佳风味,岂不是白白可惜了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