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公道杯,内行人教你看4点就够了,其它的都是噱头

2023-11-22     小陈茶事

原标题:买公道杯,内行人教你看4点就够了,其它的都是噱头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时有朋友分享,她刚磕碎了自己平时最爱用的玻璃公道杯!

磕碰到的位置还很尴尬,只是出水口撞裂了,整个杯身还是完好的。

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问题。

可惜现在磕裂了出水口,出水时一点也不利落,彻底不能再用。

听完朋友的描述,向她求证一个细节。

“你是不是洗茶具时甩了水,才把那个公道杯磕坏的?”

朋友大惊,哎呀,你怎么知道?!

“快点说说,这到底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什么能猜那么准?”

原因无它,这些年亲眼见过的同款案例不少。

其实,茶具清洗也是有技巧的。

为了防损,洗的时候底下最好用干净的脸盆接水。

逐一清洗干净后,倒置在一旁自然晾干。

切记切记,莫要甩水。

不然一旦“脱手而出”,易碎的杯杯盏盏碰到坚硬的墙体,无疑是以卵击石!

闻言,朋友默默吸取了经验,但还是有些淡淡的“惆怅”。

“哎,那是我平时泡茶最爱用的公道杯。当时还是线下店买的,不知道下一款还能不能买到这么合心意……”

这倒是不难解决,买公道杯时照着这4点思路去选,不愁买不到好看又实用的。

《2》

一、出水篇。

茶桌上,公道杯的用途是盛放茶汤,倒茶分汤。

分汤功能,至关重要。

当你新买了一个公道杯后,发现它的出水一点也不顺畅。

茶水倒出,断断续续不说。

连分茶结束后,“断水”收鞘也不利落。

分汤出口的口沿处,总是留有一滴两滴茶水,将落未落。

时间久了,这种断水不干脆利落的公道杯,出汤口的下方最容易堆积茶渍污垢,很影响美观。

考虑到公道杯的职能,挑选时,当务之急是选对出水流利,断水顺畅的公道杯。

通常,新手茶友刚开始入门,建议买那种带有“鹰嘴口”的公道杯。

出汤口稍微向外延伸,不至于过分扁平。

拿起公道杯,往品茗杯内倒茶分汤,茶水能呈现优美的弧线一滑而下。

待“茶分七分满”后,稍微收一下力,茶水立马戛然而止,片刻也不会吞吞吐吐。

这种收放自如,断水顺畅的公道杯,作为分汤神器,泡茶喝茶时更实用。

不然,分汤控制不畅的公道杯,分茶时容易陷入尴尬。

尤其是招待客人喝茶的场合,一不留神,分汤过满。

整个杯子溢出一圈热茶,使得杯垫底下都是茶水。

此情此景,面对一杯满满当当的滚烫热茶,让人如何自如拿起杯喝茶?!

《3》

二、容量篇。

茶桌上,公道杯是泡茶配件,并不独立出现。

而是与盖碗、紫砂壶、瓷质小茶壶等,搭配出场。

闲来无事,泡功夫茶消磨时间。

往盖碗内冲入沸水,正式泡茶时,一旁要配上公道杯承接茶汤。

通常,公道杯与盖碗,一左一右摆放在茶盘上。

公道杯的摆位,在盖碗的左上方。

以便注水完成后,不妨碍右手及时合盖,拿起盖碗,倾倒热汤。

既然,公道杯是茶桌上的黄金配角。

茶友们在买公道杯时,容量是买大还是买小?需要根据“主泡器”来决定。

常规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算上茶叶在内,实际泡出来的茶水量,不过100毫升左右。

此时,在茶水量的基础上翻三、四倍。

选400毫升左右的公道杯,搭配在一旁,不至于过分突兀。

不然,一旁摆上足够容纳800-900毫升的大杯子。

盖碗小,公杯大。

将它们一同摆在茶盘上,布置茶席时,有损匀称和谐之美。

不过,凡事有例外。

如果是冬日煮茶,需要另外准备容量稍大的公道杯。

又或者,同时洗干净两个公道杯,放在一旁候场备用,也足够应对。

《4》

三、把手篇。

传统器型的品茗杯,包括压手杯、花瓣杯、铃铛杯、斗笠杯、罗汉杯、钟形杯、卧足杯、高足杯、折腰杯等。

这些器型各异的品茗杯,一概是是无把手的。

毕竟,喝茶的小杯子而已,容量本身就不大。

小巧的品茗杯,没有加入把手的必要。

无把手的设计,更利于全方面把玩。

但公道杯的情况,略有不同。

茶具市场里,公道杯是带把手好,还是不带把手好?

这两个派系之间,几乎是平分秋色的关系。

带把手的公道杯,好处很明显。

有了把手充当把柄,能彻底隔热,便于稳当拿起。

但无把手的公道杯,线条更简洁流畅,美观性更高。

挑选时,建议茶友们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选入。

容量稍微大一些的公道杯,建议买带把手的。

更便于稳当拿起与放下。

而常规容量的公道杯,选无把手的更简约美观,利于观赏。

比如,手工锤纹公道杯。

那些疏密有秩的锤纹,有了把手的存在,会妨碍观赏视线。

比如,手绘图案的陶瓷公道杯。

单纯保留简单的无把手设计,更利于欣赏杯身表面的细腻笔触与画工水平!

使用期间,当大家将滚烫热茶倒进公道杯,要留出余地。

尤其是无把手的公道杯,单冲茶汤倒进去后,最好控制在1/3的水位线高度。

如此,拿在手上分汤时,方才不会烫到手。

《5》

四、材质篇。

市面上的公道杯,以玻璃材质为主流。

因为,玻璃公道杯在观察汤色方面,优势明显。

泡茶出汤后,将茶水倒进洗干净的玻璃公杯内。

定睛一看,杯中的茶,汤色是红是黄?是清透还是暗沉?是清澈还是浑浊?

诸如此类的细节,仅需一眼,就能看清。

另外,玻璃材质的公道杯,风格百搭兼容。

不管是搭配基础款白瓷盖碗,还是配套青花盖碗、郎红盖碗、柴烧盖碗等,一应能完美兼容。

一同摆在茶席上,搭配适宜,养眼又怡人。

但陶瓷公道杯,也有可取之处。

毕竟,陶瓷与玻璃的材质共性是表面紧密光滑,不吸附任何茶香与滋味。

同时,清洗过程也算省心。

轻轻擦拭,就能恢复光洁簇新的状态。

并且,相同风格、相同釉色的瓷质公道杯。

还能够与主泡器(包括盖碗与茶壶)、茶杯等,配套出场。

这种同款配套的茶具搭配模式,不论何时何地,都堪称经典不过时!

《6》

接触过这样的提问。

“买公道杯而已,有啥好纠结的,直播间里随便几块钱就能买下好看又精致的玻璃公道杯?干嘛要花冤枉钱去买大几十上百的?”

额,两者之间不能并为一谈。

因为,一分钱一分货。

好看精致又实用的玻璃公道杯,并不廉价。

那些定价稍贵一些的玻璃公道杯,往往具有这样的属性。

整体浑然一体,几乎无缝、无拉痕;

高透,便于直视茶汤;

清洗擦拭后,不容易留下污痕,哪怕用上半年一年,洗干净后照样看不出使用痕迹;

耐高温,哪怕将刚煮沸的滚烫热茶倒进去,也能放心使用,不会炸裂;

杯身器型流畅,具有艺术观赏性……

满足这些共性的公道杯,可不是简单9.9元包邮就能实现。

实际挑选时,多对比,多尝试,一试便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c2d6bffdae88043dd1c6e6587e7d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