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前看到一位安徽茶友,分享自己的白茶入门心得。
“今年才开始尝试喝白茶,听别人说要从寿眉入门,然后就从网上买了饼茶回来试试。”
“料子是2020秋寿眉,净重300克,优惠后花了150RMB,这个价位不算便宜吧?”
“喝起来倒是挺柔和的,不苦涩,也有回甘,就是泡茶时出来的碎叶子多,整叶子少,我没有被人坑吧!?”
按上面的描述,那位新茶友买到的寿眉饼,整体表现还算中规中矩。
虽然没有让人感到特别惊艳的落水香,醇厚汤感,极致生津回甘。
但从上述简短描述看,暂时也没有出现明显品质硬伤。
至于对方介意的碎茶问题。
如果没猜错,这与撬茶手法有关。
喝寿眉饼,不能蛮力硬掰。
用茶刀顺着茶饼压制层次,逐层慢慢撬开。
撬出薄片状的茶叶后,再放进盖碗去泡,更能避免碎茶损耗。
新手入门喝白茶,寿眉是圈内认可度颇高的“新人王”。
不过,为了减少新手期的喝茶疑虑。
初学者在第一次喝寿眉时,要有所筛选。
选对靠谱好茶,选对适合自己的茶,喝茶过程更称心如意。
《2》
一、斤价低于百元的寿眉,不要买。
和白毫银针、白牡丹比,寿眉的价格相对更亲民。
新手刚开始接触白茶,当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如果担心自己买茶被坑,白花冤枉钱。
为了“求稳保险”,建议先喝寿眉,再喝牡丹。
等攒够一定经验后,再去买白毫银针。
不然在完全不懂行的前提下,花高价去买白毫银针。
白白支出大几千的价格,但买入手的却是外地针,养分价值、风味表现、鲜爽程度等表现,相差一大截,岂不是亏惨了?
相比之下,先喝寿眉会更稳当。
退一万步说,哪怕自己不小心买错了,也不至于交出大笔学费。
产区相同、工艺水平接近、品质相当的前提下,寿眉价格相对而言更亲民实惠。
但这不能代表,寿眉就是一种便宜、廉价茶。
那些随便在直播间,花上三、四十块就能买到一大袋的便宜寿眉。
看似斤价不过百,反正这么便宜了,买了总不会吃亏……
但却坑人于无形。
买茶选茶,历来是一分钱一分货。
几十块就能入手一斤半斤的廉价寿眉,不可能是高山原料,不可能是人工精采,也谈不上精心制茶,妥当保存。
这种毫无品质保障的便宜茶,往往用料差、茶味薄、不耐泡。
试喝过一回后,再也不想喝下一次,剩下的大半袋只能白白浪费。
比起为了便宜而买茶,不如多淘精品好货。
《3》
二、选秋寿眉不容易泡苦。
白茶寿眉,有春茶、秋茶之分。
春寿眉,延续着春茶的清鲜特色,花香清鲜,草药香清雅。
偏好清新口味的茶客,选3年内的春寿眉,颇具饮茶性价比。
但0基础的新手第一次喝白茶,选秋寿眉更容易驾驭。
首先,秋寿眉的产品细分更丰富。
包括白露茶、秋分茶、寒露茶等不同节气所产。
不同节令下,香气滋味存在细腻差别,便于新手对比尝试与学习。
其次,还是价格因素。
白露前后产出来的高山寿眉,价格相对亲民,适合新人尝试。
最后,泡茶时,叶片表面蜡质层明显的秋寿眉,相对不容易泡苦。
蜡质层,是茶树成熟叶片表面的保护组织。
迎着光线看,叶表亮晶晶的,能闪着光。
这种光亮、平滑的蜡质保护层,到了冲泡环节,能调节茶味浸出速率。
哪怕泡茶出汤速度稍微慢一些,也不容易将茶汤泡苦。
对于刚开始喝白茶,尤其是刚开始用盖碗泡白茶的初学者,颇为友好!
《4》
三、警惕那些超级长梗的“夏寿眉”。
新手买寿眉,要淘汰那些用料特别低端的产品。
譬如,基本没有茶芽,全是叶片与茶梗的。
譬如,老叶片含量特别多的。
譬如,茶梗特别长,已经出现木质化迹象的。
因为,这种用料粗糙的寿眉,不可能拥有好品质。
以那些超级长梗的寿眉为例,它们的真实来源,大概率不是春茶与秋茶,而是夏茶。
白茶圈内,夏茶是不主张采摘的。
夏季气温高,茶树枝梢间的叶片,普遍宽且薄,缺乏内在茶味积累。
受到高温影响,鲜叶内还会积累过多的咖啡碱。
并且,和秋寿眉比,夏茶叶片较多泛红。
品相差,茶味薄,苦味重,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好事。
当大家碰到这类用料低端,带有形似小木棍的超级长梗寿眉时,可要多加小心了。
将这样的便宜茶买回去,除了平添糟心的饮茶体验外,毫无饮茶享受。
《5》
四、新手喝白茶寿眉,推荐先喝散茶。
白茶有散茶、饼茶的外形区分。
新手刚开始喝茶,选散茶会更省事。
白茶散茶的制作工艺较为简朴,以萎凋、干燥为主,没有过多的复杂步骤干预。
制出来的成品,还保留着天然的松散状态。
泡茶时,适量取用,就能直接冲泡。
期间,能省去撬茶的步骤。
不必担心自己将寿眉饼买回去后,因为不擅长撬茶,导致撬碎大量叶片。
泡茶出汤时,泡出来的茶汤内带有不少碎茶渣沫。
哪怕用上茶滤,也要面对盖碗内剩余茶叶不断减少减量的事实,太过糟心。
不过,寿眉散茶存在明显的外形特征——蓬松。
梗叶舒展,叶片略宽,茶梗明显。
同样是净重量500克的一箱茶,秋寿眉的外箱看着比白毫银针、白牡丹大出不少。
要是泡茶时,随手抓一把放进盖碗内冲泡,受到寿眉散茶蓬松的视觉误导。
在没有实际称重前提下,投茶量会远低于5克。
冲入沸水一泡,蓬松干茶快速塌软下去。
同样用标准盖碗泡茶,在没有足量投茶前提下,投茶量少,茶味会偏淡。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无法达到最优。
《6》
五、白茶入门初体验,建议先喝3年以内的寿眉。
茶圈内,老白茶的人气很旺。
新手买白茶,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觉得白茶年份越老越好。
四处买茶咨询,开场白大致如下。
“你家有没有老白茶?”
“你家的寿眉,年份最老是哪一年的?”
“有没有10年陈的寿眉卖……”
殊不知,这样的架势,一看就是不懂行的白茶新手。
因为,按这样去买茶,踩坑风险很大。
很容易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做旧茶蒙骗,白白交出大笔学费。
原因是,那些标榜着10年陈、15年陈名义的“老白茶”。
在它们华丽的袍子下,藏着无数丑陋面目。
要么是做旧造假得来,年份胡乱标,毫无真实性;
要么是真实年份只有五年陈、六年陈,但谎报成10年陈对外高价出售;
要么是年份真实不假,但当初的制茶原料极差,因为当初卖不掉,长期库存积压得来;
要么是早年的制茶工艺很粗糙,内在茶味早被大量损耗,哪怕是实打实的7年陈老茶,但茶味照样不醇厚。
对于上述种种情形,买茶时要细细分辨,才能看清那些做旧茶、变味茶、劣质问题茶的本面目。
考虑到,原料工艺仓储俱佳的优质老白茶,年份越老,存量越少,价格越高。
新手入门阶段,从新茶喝起更安心。
先喝新茶,再喝陈茶,最后再尝试3年以上的老白茶。
《7》
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喝白茶的经历?
时隔多年,再回到起点。
忆当年,多少次在买茶时的纠结、迷茫的往事,很多老茶客早已在心头轻轻放下。
站在过来人的经验看,新手入门茶,选起来颇有考究。
性价比要高,特征性要明显,茶味要容易喝懂与接受……
综合多种角度看,3年内的高山寿眉散茶,属于经典入门茶。
但凡事有例外。
对于喝惯普洱、熟茶,拥有丰富喝饼茶、沱茶经验的茶客。
转过来尝试白茶,选陈年寿眉饼切入,会更适合自己。
一直喝绿茶、花茶,偏好清新、鲜爽口味的茶客。
喝白茶时,不妨从自己熟悉的春茶喝起。
选择花香同样清新雅致,茶味鲜爽淳和的白牡丹、春寿眉作为入门尝试,也很不错。
总而言之,好茶纵有千万万。
但适合自己的那杯,才是最佳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